三国演义(2)
上一次我给大家讲自古以来燕之地,就多志士。其实这句话不是很准确,最正确的话是:自古以来燕赵之地多志士。这和山东出豪杰原理几乎一样,是有很深刻的原因的,这个暂且不表。
在赵国之地,有一个中年男子。那人不甚好读书;性宽和,寡言语,喜怒不形于色;素有大志,专好结交天下豪杰;生得身长七尺五寸,两耳垂肩,双手过膝,目能自顾其耳,面如冠玉,唇若涂脂;中山靖王刘胜之后,汉景帝阁下玄孙,姓刘名备,字玄德。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富学武来,穷学文,这与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有关。外人觉得刘备既然有如此之背景,必然是学武不学文的,其实各位错了,中山靖王刘胜,是第一代西汉中山国国王,刘备第十三世先祖,也就是说到他这一辈,实际上几乎一个村落的人都可以与这个老祖先搭上关系。按照现代科学的概率计算,给大家说一个数字,我想各位朋友也就从此不会认为刘备的家庭有什么特别之处了,正如清铉号称中医世家一样,虽然是谈资,却根本无从帮助,命中注定六亲无靠。刘胜,光儿子就生了一百二十多个。公元1968年的时候,我们大家有幸看到刘胜的形象。也就是说第二代,能够跟他姓的就120多人,这还不算按现代人认为的,不从其姓也算其有关系的算术来。按照我们汉人的种植惯例,一般最少一个茶壶配八个茶碗,每个茶碗只来一只茶壶,也就是说第三代,大约就有960个茶壶,第四代7680个茶壶,第五代61440个茶壶,第六代491520个茶壶,第七代3932160个,我实在不想再算下去。
用数学的算法,其实我们就很容易就知道了,他刘备其实就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属于三代贫农,就是我们的文化大革命也绝对革命不到他们家去的主。所以,刘备从小就很厉害,从小就开始为自己做准备,一直都在等待发挥自己的机会。他宁愿放弃一些可以找到的生计,也要为将来的某一天做准备。他知道人生很短,他活着,不是仅仅为了生存。虽然各位亲戚朋友总会劝解他放弃梦想,真正的具备生活的能力,要其现实一点。但他却从来不肯放弃他的心,他觉得放弃了自己的心,那么他就死了,于是默默的承受着生活给予他的种种负担,本来以他的个人能力,混一口饭来,也是相当容易的事情,但他却选择了每天编一些草鞋,保证最低的生存能力。他刘备眼睛虽然小,却看得相当的远。
谈起这些,不得不给各位朋友介绍一下,刘备每天都需要面对的人群是怎么样的,这不得不要给大家介绍一下赵国中的中山国。中山国是春秋晚期北方少数民族狄族的分支白狄所建。狄族是北方以游牧为业的少数民族,主要活动在今河北省、山西省、河南省、陕西省之间。狄族的种姓繁多,如白狄、赤狄、长狄等。春秋时,狄族活动最盛,曾灭邢(今河北邢台市)、卫(今河南省淇县)、温(今河南济源市)等国,并曾西侵周、郑,东侵齐鲁,为当时华夏地区的劲敌。白狄,厘姓。原居住在陕西省延安一带,后东迁到河北境内。白狄曾建有肥(今河北藁城市,公元前530年被晋所灭)、鼓(今河北省晋县,公元前520年被晋所灭)、鲜虞(今河北省唐县,公元前510年被楚所灭)等国。公元前506年鲜虞又复国改名中山,建都于顾(今河北定州市)。公元前489年以后,中山国屡遭晋国攻打。公元前414年,中山文公在顾(今河北正定东北30公里的新城铺镇)又重建中山国。公元前406年又被魏所灭,并派公子击驻守中山。公元前378年中山恒公又复国,迁都灵寿(今河北平山县),由此中山国开始强大。中山国盛时的疆域有北自河北安新县经徐水向西到燕长城,南到今河北赞皇、高邑一带,西到太行山麓,东到河北衡水,成为战国时的强国之一。公元前323年,中山国和魏、赵、韩、燕同时称王。以后,中山遭到赵国接连不断的攻打,终于在公元前296年被赵灭亡。
也就是说,刘备每日所面对的对象,骨子里面都像清铉一样,都是野蛮人,是野蛮人的后代。于是,玄德幼时,与乡中小儿戏于树下,曰:“我为天子,当乘此车盖。”叔父刘元起奇其言,曰:“此儿非常人也!”因见玄德家贫,常资给之。年十五岁,母使游学,尝师事郑玄、卢植,与公孙瓒等为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