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现代保险业的发展


                              浅析现代保险业的发展
 
                 (经济系07金融2班 120070801210 吴国树)
 摘要保险就其属性和功能看,其触角渗透到经济社会领域的各个方面,深入到人们生产生活的各个环节,是社会稳定的“晴雨表”,社会安全的“稳定器”,社会发展的“助推器”。本文从现代保险业的发展趋势,我国保险业的发展趋势,以及保险业的发展与社会经济的关系对现代保险做一个分析。
 关键字:现代保险 世界保险 中国保险 发展趋势
 
前英国首相邱吉尔曾说过:“如果我办得到,我一定把‘保险’这两个字写在家家户户的门上,每一个公务员的手册上,以及每个公司团体的章程上。因为我深信透过保险,每一个家庭,每一个公务员,每一团体只要付出微小的代价,就可以避免永劫不复的灾难”。保险业,作为与银行业、证券业、基金业并驾齐驱的现代金融体系的四大支柱,同时也是资本市场中最大最有影响力产业,它的“社会价值”是不言而喻的。
 
一、世界保险业发展的趋势——“寡头主导,大、中、小共存”
   世界保险业正在进入“寡头主导,大、中、小共存”垄断竞争格局的快速发展时期,一个金融保险资源与金融保险技术共享的、业务融合性统一的国际保险大市场正在逐渐形成。
具体而言,世界保险业发展的特征和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世界保险业经营主体数量不断增多。这主要是发展中国家保险市场主体数量不断增加,但是这些国家的产业集中度却在下降。而发达国家保险业经营主体数量却略有下降。
第二,世界保险业非均衡增长格局加剧。目前,集结保险业已发展演化成由北美、欧洲、亚洲日韩为中心的三足鼎立之势。
第三,世界保险业的组织结构形态变化巨大。这使大量不同特点和优势的专业化经营或集团化模式下的兼业经营、混业经营的保险组织结构形式不断增多,世界保险业的整体素质不断增强,整个产业竞争力进一步得到提高。
第四,保险业创新已成为保险业增长和发展的重要动力。这是因为新的风险出现,也就呼应着新的保险业务的产生,传统的保险业务已无法满足和适应新市场的需要。
第五、资金运用已成保险业的重要内容。由于金融混业经营趋势的出现, 银行、保险、证券业的界限越来越模糊, 分红和投资连接产品的出现, 使保险产品更多地具有了投资理财产品的属性, 保险公司短期内积聚资金的能力会随着经济及社会生活的不断发展变化,可用资金规模快速增长, 保险资金运用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更为突出。
从上我们可以看出, 尽管世界保险资源分布不均衡, 世界保险发展不平衡, 但以风险管理与保险技术、组织制度、经营理念和文化意识等的创新, 推动了世界保险业以结构优化升级为核心的产业并购与融合。 而且, 保险经济活动价值链结构也复杂起来, 资金运用业务已成为产业链上不可缺少的部分。同时, 为顺应产业价值链结构的变化, 产业组织结构也发生了巨变。
 
二、我国保险业发展的现状趋势
(一)当前我国保险业的发展现状。
      首先,从服务经济的角度看,我国尚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前期阶段,达到后工业和服务与信息经济社会还有一定的时间差距,当前保险服务业整体水平不高是我国的一个经济现实。
其次,虽然近年来保险业有很大发展,但相比其他一些行业在服务业的比重来看,保险业在服务业中的比重总体水平不高。这一方面与我国保险业发展的历史较短,以及行业业务不完善、企业经验不足等原因有关外,与我国国民的保险领域内的消费观念也有很大关联,传统的思想模式大大制约了我国保险业的发展,但最近几年来,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保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再次,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保险业在国际上的保险密度与保险深度不高,保险在资本市场的作用还不大,与发达国家的保险业在管理水平、管理经验和调控手段等相比,我国保险业还有很大差距。目前我国保险发展处于一个初级阶段,发展的水平与速度较快,但是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含量相对不高。
最后,加入WTO后给我国保险业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人世给我国保险业带来的机遇是不言而喻的,我国的本土企业可以通过学习外国企业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来提升自己的水平等等,但最重要的是在于通过竞争主体的增加和公平竞争的市场规则的引入,使各个企业都要按照国家通行的行业规则来行事,由此建立一个有序竞争的大环境,最大限度的提高市场效率,提供各种促进发展的有利条件。
(二)我国保险业的发展趋势
第一,金融、保险相互融合的趋势增强。银行与保险的相互融合是近年来国际金融保险市场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势。为适应新形势,国内各大保险公司纷纷与大银行牵手,目前这种合作虽然还仅仅停留在浅层次上,这也是受到我国目前金融业分业经营的制约,但随着业务的发展和我国金融行业发展的日趋成熟,银行保险还将会在更广阔的领域开展高层次的合作,金融保险之间的界限将越来越模糊,金融保险产品也将融为一体。
第二,保险业的分工更加专业化。保险市场的激烈竞争,使得保险公司在有限的资源下,为了取得在竞争中的最大优势,除了保留公司中的关键资源和经营功能,将经营重点放在风险管理和发展决策上,专心进行的险种开发,基金投资等决策规划和保险业务的控制选择及风险管理。
第三,注重创新理念。首先是产品创新,基于保险的融资功能,继续开发融保险、证券、银行业务为一体的新产品,适应金融业和业经营的国际趋势和我国未来的趋势。其次是组织创新,国有独资保险公司股份制改革,使保险业组织创新的重头戏。最后是制度和管理创新,二者也是相互辉映的,制度的创新必然带来管理层面上的改革,而管理技术的创新业要求有相应的新制度的附和。
第四,保险费率市场化。保险费率即保险产品价格将随行就市,根据供求关系上下浮动,总体费率水平呈现下降趋势,造成我国保险公司承保业务利润逐年下降。在国际保险市场上,大多数保险公司的承保业务是零利润,甚至是负利润,其主要利润来源是运用保险资金而产生的投资收益,这已成为保险公司有效弥补因费率变动而造成的收入下降的主要渠道。中国保险业要立足世界保险市场,应对外资保险人的竞争与挑战,就必须顺应这一国际保险市场走势,走保险费率市场化道路。
 
三、保险业的发展和社会经济的关系
中国经济迅速发展,支撑经济增长的物质技术基础不断增强,加快发展中国保险业,提高保险业的整体实力和核心竞争力,是我国保险业的战略选择和重要举措。从我国国情出发,做大做强保险业要处理好四大关系。
第一,快速发展与风险防范的关系。防范风险始终是保险业的首要任务。我国保险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就是保险业务的快速发展与经济效益未能提高的矛盾,这与我们前些年在快速发展保险的同时未能充分重视防范风险有关。发达国家保险业发展始终贯穿着保险立法、风险技术创新、监管程度提高与监管方式转变,采取这些防范风险手段都是为了使保险业能获得持续稳定的发展。因此,我国保险业要快速发展,就要在高度重视风险防范的前提下追求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实现我们的最终目的。
第二,数量扩张与质量提高的关系。就发展的方式而论,业务规模的扩张、总量的增长、速度的加快是发展,结构的优化、质量的提高、效益的增强也是发展,物质资本的积累是发展,人力资本的积累也是发展。所以在发展我国保险业时,不能单纯的就发展论发展,即不是只追求规模的扩大和速度的增加,而应是全面的、可持续的发展,是总体质量的提高和核心竞争能力的增强。单纯的、片面的离开了结构的均衡和质量的提高的发展,是一种短期行为,会牺牲长远利益和发展机遇。
第三,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关系。由于我国保险业具有较强的“外部正效应”,因此,我国保险业的发展一定要注意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兼顾和并重。我国保险业虽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但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显现出了其应有的社会效益,保险的功能作用得到了一定的发挥。
第四,快速发展与均衡发展的关系。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国家,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差距很大,人口密度也不一样,这就导致了我国保险业的发展在各地很不均衡。沿海发达地区和大中城市的保险业发展速度远远高于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和广大农村地区。我国中西部地区和广大农村地区的保险业发展其所以比较落后。因此,要促进中国保险业的均衡发展,就要积极培育欠发达地区和农村的保险市场。
胡适说过:“今天预备明天,这是真稳健;生时预备死时,这是真旷达;父母预备儿女,这是真慈爱。能做到这三步的人,才能算做是现代人”。现代保险的发展要走的路还很长,要付出的努力还要很多,走好前进路上的每一步,让现代保险业更好的为人民服务。
 
参考文献:
(1)方琼,我国保险业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市场论坛,2008(05)
(2)姜秀昶,保险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几个关系,中国保险,2006(12)
(3)刘经东,我国保险市场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网络财富,2008(12)
(4)吉黎, 雷扬,入世后我国保险业的发展趋势,时代经贸,2008(12)
(5)丁孜山,国际保险发展研究,保险职业学院学报,2006(04)
 (6) 杨琳,李建伟,地位不断提升——国际保险业的发展特征与趋势,国际贸易,20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