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以来,长城所和神化公司在宁波先后举办了七期商品沙龙。办商品沙龙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对以宁波为中心的从事大宗商品有关的民营企业进行启蒙和探索,尤其探索关于大宗商品运营方面的规律。
一直以来,大宗商品贸易是走在全球化前列的,从事大宗商品贸易的贸易商历来都是全球化的先驱。比如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的“石油之王”马克·里奇;比如现在掌控着全球绝大多数金属资源的嘉能可公司;比如现在掌控世界上绝大多数能源类产品的托克贸易,这些企业都是世界五百强的企业。目前来看,这些大宗商品的全球贸易商的股东都是犹太人,中国人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并不大。但是从历史来看,犹太人是一个无根的民族,他们能够打开全球贸易的格局,但是他们不能成为全球商品的运营商。这一方面是因为犹太人永远没有一个像中国这样的巨大的市场的支持,他们只能在源头上抓资源,在下游销售网络的建设上他们有天生的弱点。而中国的贸易商由于背靠强大的消费市场,只要其能够建立起完善的销售渠道,学会在全球范围内调配资源,是很容易绕过嘉能可这样的企业和国际上大的原材料供应商建立起直接的合作通道。而这时候中国的原材料贸易商,上能和供应商建立起长期合作关系,下能和终端客户建立起稳定的供销渠道,中间能积极主动的参与虚拟市场的运作,这些贸易商就会成为真正的运营商。
因此,我认为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在未来的十年,大宗商品将进入运营时代。二十一世纪以来,中国制造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中国成为“世界工厂”,这使得中国一举成为全球最大的大宗原材料消费国。现在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铁矿石、煤炭、铜、镍消费国……几乎所有的大宗原材料,中国都成了最主要的市场。正是中国制造对这些工业原材料需求的崛起,使得中国在大宗商品贸易领域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这也使得中国大宗商品市场有条件在全球范围内率先进入运营时代。我相信在每一个细分的领域,都会涌现出若干个以民营企业为代表的专业运营商。
中国经济在金融危机以后的走向一直引起各方关注,以自主创新、结构调整作为中国持续发展的主要动力。中国制造正在向中国创造演进,高技术产业正在为培育新兴产业而努力,大宗商品正在进入运营时代,运营时代的核心是定价权。
在运营时代,首先,大宗原材料不再是原产地的原材料,而是具有全球属性的原材料,现代化的物流系统和信息系统可以很容易的把大宗原材料进行全球投放;其次,大宗商品市场的主导权不再是在生产商手里,也不再是在消费者手里,而是在专业的运营商手里,只有运营商才对价格有较大的发言权;最后,我们将会看到银行在大宗商品贸易领域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真正的起到蓄水池的作用。
运营商是那些具备在某个商品上主动的在全球范围内调配、配置资源的能力,并且能对价格形成机制产生关键影响的企业。贸易商和运营商最大的区别是,前者是站在中国的立场看世界,只关注买和卖,只关注差价,就是普通的进出口商,是被动的市场参与者,是比全球化水平低一级的企业;而运营商则是站在全球的立场看世界,关注的不同区域资源配置的不均衡性,是在不同市场的落差之间创造商业价值的企业,是主动的市场参与者,也是全球化背景下高端的商业组织。
但对于中国的上规模的民营进出口贸易公司来说,要实现从贸易商向运营商的转变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是因为任何一个大宗商品相关的贸易商,都是物质流、资金流和信息流三流合一的平台。而要成为运营商,就要求这些企业在物质流上,要以长单等形式在全球范围内锁定供应渠道,要以全球范围内尤其是中国的下游终端客户为依托拓展销售渠道,并和专业的仓储公司合作,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库存布局;在资金流上,不仅是通过国内的银行平台来实现融资,他们更需要走出去,和境外的大型银行建立合作关系,利用那些银行的全球化网络来进行资金流的布局;在信息流上,要和国际上的大玩家建立起互动机制,要学会主动的去影响市场,要让自己成为国际大宗商品市场舆论中有影响力的一员。对于一个专业的运营商来说,物质流、资金流和信息流之间是互为依托,缺一不可,任何一块出现短板,都不能让一个企业成为运营商。
此外,对于中国的进出口贸易企业来说,必须单一品种做大,做到全球顶端,才能成为专业的运营商,一个多品种经营的进出口企业是不可能成为全球性的大宗商品运营商的。
总之,我相信,要在大宗商品市场上获得主导权,一大批专业的运营商的出现是必然的,大宗商品市场也将从此进入运营时代,中国也必将涌现一批成功的大宗商品运营商。
——本文已发表于2010年4月8日《中国经济时报》“战略透视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