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时,衡焕儒17岁,这一年,他已经考上黄村的高中了。但是8月18号毛主席接见红卫兵,掀起文化大革命的高潮,学校不准许他们毕业,要留下来搞文化大革命,各班选举衡焕儒为西红门中学文化大革命筹委会主任。 那时候哪儿有批斗会都让他们去维持秩序,与大家一起喊口号:打倒地主,打倒富农,打倒地富反坏右,打倒资产阶级异己分子,打倒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后来,随着文化大革命的深入,武斗开始了,一时间好人坏人分不清,似乎是对谁有仇就借机泄私愤进行人身攻击。时常有把人打死、打伤的消息传来。这时候焕儒的爷爷已经是70多岁高龄的老人了,但是受过儒家教育的老人家心里明白着呢。 西红门的形势发展一天紧似一天,到处是批斗声,口号声,闹得鸡犬不宁。这天爷爷把焕儒叫到身边,语重心长地说:“焕儒呀,咱们家是读过书的,你的名字为什么叫儒呢?是因为孔圣人是大儒家。你别犯浑,老师是教你识字、教你知识的人,打老师是犯罪呀。古语说得好,师生如父子,先生就是你的长辈,如果你欺侮先生,孔圣人不饶你。你记住爷爷的话了吗?” “记住了。我不打老师,也不许别人打。”衡焕儒对爷爷很尊敬,对老人家的话更是说一不二。可怕的消息接二连三地传来,有老师被打伤了,还有被打死的,衡焕儒的爷爷听了非常气愤,拿着拐杖敲着地:“哪有打先生骂先生的呀?自 “爷爷,您放心,我是学校的负责人,保证不会伤害老师的一根毫毛。” 看小焕儒一脸的严肃,语气非常肯定,爷爷这才长长地出了一口气:“这就对了,咱们祖上是读书人,重礼尊教,不能乱了章法。” 文化大革命参加交流经验学习班时,焕儒听说有的学校把老师打死了,感到非常心痛。其中有一位女教师,因为受不了批斗竟然上吊自杀了。这对焕儒的心灵造成巨大的冲击。母亲刚刚过世,让他尚未成年的心灵遭到重创,母亲的去世,让他看到生命是如此脆弱,同时也让他懂得生命的珍贵,人格的尊严。那位女教师也是位母亲,她的自杀身亡,给她的孩子和家庭带来的是多么沉重的灾难和打击。 焕儒从交流经验学习班回到西红门后,赶紧召集开会,告诉所有老师哪儿也别去,呆在学校里,由红卫兵看门。这等 但是,那时候不打老师就是一种错误。各红卫兵的头头和文化大革命筹备委员会主任,在到红卫兵联络总站开会时,西红门的事有人向上边作了汇报,衡焕儒遭到了批评。领导说,西红门中学为什么对臭老九心慈手软?你们红卫兵团长是干什么的?筹委会主任是干什么的?资产阶级不打是不倒的,只批是批不臭的,就得打倒。 受到这样的蛊惑,有的红卫兵就对老师变本加厉,在北京郊区的一个学校,有位老师平时对学生特别严,红卫兵借机报复,两棒子下去就把 工作组的人见说服不了衡焕儒,灰溜溜地走了。衡焕儒立即召开全校大会,17岁的衡焕儒,善于学习,把报纸上的理论结合实际,讲给大家听,核心作用就是一个:不 西红门中学每次开斗争会,都有红卫兵把门儿,不让外校的学生和社会上的闲杂人员进来,怕有人趁机捣乱。一天下午,衡焕儒正在组织召开批斗大会,突然有个人翻墙跳进了学校,这人曾是西红门中学毕业的学生,因为偷东西打架斗殴被老师开除了。这家伙拿个铁棍子,进门就 此时的社会全乱了,坏人成了气候。有一次,校外十几个对老师有成见的人联合行动,准备要砸西红门中学。有人把这消息告诉了衡焕儒,他立即组织红卫兵,把老师集中关在一个教室里,锁上门,告诉老师们谁也不许乱动,不许出去。果然,校外来了很多人,敲门,扔砖头,高喊口号:打倒地富反坏右,打倒关世泽……衡焕儒站在门口对他们喊话:“你们都毕业了,学校跟你们没关系了。如果你们敢进来闹事,别说我们不客气。”衡焕儒指挥所有的红卫兵,都拿上棍棒,下了死命令:只要他们进来就打,一定不能让他们打伤老师。这些红卫兵们也红了眼,因为学校是个院子,不知道他们会从什么地方跳进来,只要见着人影儿,红卫兵就挥棒子上去。那些人也怕挨打,只好逃跑。就这样折腾到后半夜,校外的一群人瞅着没戏了,攻不进来,就开始叫着衡焕儒的名字骂他。焕儒说:“我不怕你们,你们不嫌累就在外面骂吧,看谁能斗得过谁。” 就这样他们又僵持了一个多钟头,这些人才悻悻地撤了。这一幕躲在教室里的老师们听得真真切切,如果让那些造反派闯进来,自己的命能不能保住,就难说了。 衡焕儒组织红卫兵连续护校几个月,老师要回家从后门走,三五个人一起走,再有几个红卫兵关照着,直到送上公交车。 这些闹事的人见来硬的不行,就派人跟焕儒交涉,把老师拉到外面去斗。衡焕儒坚决地回答道:“不成。你们毕业了,跟学校没关系,斗不着。”来人也很横:“你小子忘了老师整你了,让你罚站,大冬天站在外面挨冻!你不让他们出来,我们就砸学校。” 衡焕儒就不怕来硬的:“我告诉你们,别挑拨离间。老师让我罚站,那是我淘气, “衡焕儒,你小子有种,够横的。走着瞧。” 经过这次针锋相对,他们软了,再也不提批斗老师的事了。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西红门中学的这些老师得知外校的同行们,死的死,伤的伤,都长出一口气,他们知道是衡焕儒保护了他们。 肖老师曾问过衡焕儒:“当时你怎么就那么坚定不移地保护我们呢?你就不怕上级撤了你的职?”衡焕儒说:“当时还是爷爷的话起了作用,满族有尊师爱长的传统。讲孝道,打老师那是不孝不敬,一个人连孝敬二字都不懂,还叫人吗?那是要遭人耻笑的。” 1968年衡焕儒他们毕业了。他们这一届,在学校念了三年书,搞了两年的文化大革命,这五年的时光对有些人是白白地浪费掉了,可对衡焕儒却是一段特殊而难忘的时光,它锻炼了衡焕儒的思想、意志和胆量。锻炼了他的领导才能、组织才能,锻炼了他的讲话能力。衡焕儒说:“总结这段时光,我最大的收获就是:人在关键时候脑子必须清醒,必须挺得住,要敢于说不,要是非分明。” 文化大革命时,衡焕儒还没满19岁,但那时他已经具备了很强的是非判断力,是个不对上级唯命是从的人,无论什么人,说得对,听;说的不对,不听。对多数人有好处的事,干;对多数人没有好处的事,不干。“我不保护少数人的利益。”这是他的格言,也是他的性格,更是他为官的准则。 在 少年胸有凌云志, 天降大任焕儒身。 特殊年代心依旧, 出于污泥不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