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去年到今年国内的车市一直非常火,越是车市好身边想买车的朋友反而越多。今天身边朋友的一些买车经历和大家一起聊聊买车的一些观念性的误区,希望对大家的“车生活”有所帮助。
只关注刚上市的新车:不少购车者的经验就是首批上市的新车必须抢先买,因为新车往往有着更加好的装配质量,尤其是进口的高质量零件比较多。随着汽车产量的不断扩大,不仅一些在质量上还没有十分稳定的国产新零件会被用到车上,而且装配质量也会随着产能的扩大而下降。如果放在10多年前也许没错。现在,就车价与车款来说,新车往往平平加采取高开低走的策略,也叫撇脂定价法,有意将比较豪华的车型先推出市场,而且款式方面的选择也比较少。同时,由于如今新车从准备生产到真正上市的时间非常之短,一些需要花时间检测的地方往往还没有经过考验就匆匆上市,结果便是几乎所有的首批上市新车都有可能出现小毛病,此外,新车上市之初一般不会出现什么优惠,而随着车型进入稳定期,优惠会逐步加大,这样看来新车上市等待一段时间还是有很大好处的。所以买车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如果你对某个车型没有特殊的情节,所以真没必要买车时只盯着刚上市的新车。
只买大的不买对的:中国人传统的观念“个大有面子”。“贪大”不仅是追求面子上的风光,而且也有着非常实在的现实意义——不仅周末外出有朋友会搭车前往,而且经常有满载老人孩子去走亲访友的任务。更有人认为,大车总是比小车安全性强,所以只要价钱接近,大车总是有人会买。其实,车大往往意味着油耗高花费大,对于那些已经考虑添置家庭第二辆车的人来说,尤其不应该一味求大。另外,由于国内汽车制造企业的技术限制,一些看似巨大的低端SUV等车内空间就未必如想象的那么大,其行驶时的舒适性与碰撞时的安全性与那些较为新型的小型相比,还可能相形见化纤油剂绌。有些车为了追求造型,看着挺大,其实空间并不大,所以你真需要空间,买车时不应该看个头,而是要亲自去看看空间,适合自己的就是好车。
只看两头不看中间:买车的人或许永远不如卖车的那么精通买家的心理,顶两头看是老资格的买车者比较喜欢介绍的一个策略,大体思路是花大价钱买同一品牌最高端的车,图的是最高端的配置、舒适的享受以及最好的服务。而求实惠就应该买同一品牌最低端的车,不仅价钱便宜,而且也不失面子。我们买车不能只看最高配和最低配。因为本来就是根据消费者的需求而来的,一般能够照顾到不同购买能力者尽量全面的需求。比如说再多加五六千元,就能够拥有倒车雷达、GPS导航以及真皮内饰等,而这些配置如果在事后单独添加不仅麻烦,而且花费远不止几千元,可能上万元。买车时,考虑好自己的需求,自己需要的不要为了省钱而为以后填更多麻烦,不需要的配置哪怕再便宜也不花钱。
车真皮座椅都比布座椅高档:真皮总是比布高档是一特殊助剂般的常识,于是就有人花钱将原本是纺织面料的座椅甚至是整个汽车内饰化纤油剂,完全用真皮重新包裹起来,以追求更加气派、更加舒适的感觉。一些人觉得纺织面料不仅是低档的象征,而且容易被各种污物弄脏,难以清洁。其实,好点的纺织面料往往比较方便清洁,具有某些非常实际的功能,如降低噪声、增加对于乘客的支撑力甚至是阻燃等。同时,在冬天皮肤接触纺织面料时还不会像真皮那样冷,应该有着比较好的舒适度。想比较而言,低档的真皮不仅容易变硬发脆,而且往往不太环保,尤其要谨。高档轿车不用说,基本都是真皮座椅了,但是10万以下车辆非得追求真皮座椅我真的感觉没必要!首先,便宜车型的真皮座椅普遍都不是“真皮”,平时买一双普通品牌的真皮皮鞋多少钱?所以几万块的车全车的座椅都是真皮可能吗?另外,因为车内空间小,普通的人造革里面富含苯、甲醛等化学物质,便宜车的皮座椅其实就成了车内空气最大的污染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