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济、归妹与易序
笔者网名为“临海观潮”
网友CAI960先生提问:
有不解二卦向临海观潮兄请教:
未济男之穷也,三阳失位,诚为大凶,然而何以卦辞为吉也?即以六爻而言,多吉少凶。
归妹女之终也,少女配长男,不当也。然何为凶?即以人事而言,多见少女配长者,固孔子父母亦老夫少妻而诞孔子也。少女配长男为凶,何也?归妹即为不吉之卦,然而以卦序而言下卦为丰,即以阁下之序而言下卦亦为晋,此皆吉卦也。以不当之归而其终能吉,何也?其归果不当呼?
不明白为什么(在塔排卦序中)不吉之卦不当之归(归妹)而其后能吉,能晋能丰。如前有不当之归,后有晋丰之吉,则其归未必为不当之归也。还望临海观潮兄释疑。
鄙人愚昧,难识粗浅,还望君子不吝赐教,不胜感激!
临海观潮回复:
《杂卦》曰:“未济,男之穷也。”未济卦与既济卦的卦形正好相反,未济卦阴阳各爻均不当位。本应该是阳爻居阳位却屈居阴位。在未济卦位中,若以阳爻代表男性,阴爻代表女性,则男(阳)无正位,故“未济,男之穷也”。
“未济”是尚未圆满,尚未成功的意思,未济卦虽然阴爻和阳爻都不当位,但是卦辞却多为吉,为什么呢?
“未济”是尚未圆满,尚未成功的意思,未济卦虽然阴爻和阳爻都不当位,但是卦辞却多为吉,为什么呢?
《周易》尚中正,中者,阴阳中和;正者,阴阳正位。在未济卦中,阴阳各不当位,但是阴阳相应,搭配有序,这样阴阳组合也是一种相对和谐的结构,具有走向圆满走向成功的趋势,故卦辞呈吉象。就如同一个家庭关系中,男士温顺随和,而女士泼辣强势,这种结构虽不完美,但也不失和顺,故也呈吉祥。
“归妹女之终也”,原指女子出嫁归夫之谓。阴阳相应和合是《周易》中所反复强调的,在咸卦中上卦为兑,为少女,下卦为艮,为少男,“说而止,男下女”,这样的组合阴阳相应(中爻),且合乎阴阳均衡搭配原则(少男追求少女)。而在归妹卦中上卦为震,为长男,下卦为兑,为少女,“说以动”,这种组合虽然阴阳相应(中爻),但不符合阴阳均衡搭配原则(少女追求长男)。因不当位,故“征凶,无攸利”。以婚配作比喻,归妹卦属于少女以愉悦之情主动追求比自己大好多的男子,有急于成婚之嫌,故不吉。社会上虽然有一些少女配长男的婚配,但肯定是少数的,因为它太不符合正常的价值取向,也不利于男女比例的整体平衡。
“归妹女之终也”,原指女子出嫁归夫之谓。阴阳相应和合是《周易》中所反复强调的,在咸卦中上卦为兑,为少女,下卦为艮,为少男,“说而止,男下女”,这样的组合阴阳相应(中爻),且合乎阴阳均衡搭配原则(少男追求少女)。而在归妹卦中上卦为震,为长男,下卦为兑,为少女,“说以动”,这种组合虽然阴阳相应(中爻),但不符合阴阳均衡搭配原则(少女追求长男)。因不当位,故“征凶,无攸利”。以婚配作比喻,归妹卦属于少女以愉悦之情主动追求比自己大好多的男子,有急于成婚之嫌,故不吉。社会上虽然有一些少女配长男的婚配,但肯定是少数的,因为它太不符合正常的价值取向,也不利于男女比例的整体平衡。
归妹卦是以女子嫁夫来表征这一卦的涵义的,但归妹卦不一定就是男女婚嫁的含义。简单讲归妹是得到归宿之义。在笔者修订后的塔排卦序中,物有所归不正是晋升的开始么,所以归妹而后晋。
丰卦本应是丰盈盛大之义,但我对丰卦的理解有独到之处,丰卦强调的是成就丰满盛大的过程。为什么呢?丰卦的上卦为震,为动,下卦为离,为丽。明以动,就是向明而动,也有明终究有所动之义。如果这样解释,丰卦的暗无天日就好理解了,无论由暗到明,还是由明极转暗,都有个潜在的暗存在。丰卦提醒人们要从点滴做起,积极发展,创造财富,缔造辉煌,也要居安思危,持盈保泰,不要得意忘形,飘然陶醉而致盛极而衰。
丰卦更强调过程,所以卦序由艮卦到丰卦再到旅卦应该是合情合理的。
丰卦本应是丰盈盛大之义,但我对丰卦的理解有独到之处,丰卦强调的是成就丰满盛大的过程。为什么呢?丰卦的上卦为震,为动,下卦为离,为丽。明以动,就是向明而动,也有明终究有所动之义。如果这样解释,丰卦的暗无天日就好理解了,无论由暗到明,还是由明极转暗,都有个潜在的暗存在。丰卦提醒人们要从点滴做起,积极发展,创造财富,缔造辉煌,也要居安思危,持盈保泰,不要得意忘形,飘然陶醉而致盛极而衰。
丰卦更强调过程,所以卦序由艮卦到丰卦再到旅卦应该是合情合理的。
每一卦及其爻位的吉凶悔吝是与该卦的阴阳爻组合结构相关的,即所谓古人总结的承、乘、比、应等关系,以此决定整卦和爻位的吉凶。但这些吉凶也仅仅是参考而已,把握还在于一心,心态好凶卦也是吉,心不正吉卦也是凶。比如,困卦本应不是好卦,但是“困,亨贞,大人吉,无咎”,困对于小人来讲可以说不好,但是对于大人却反而吉,困境是考验和成就大人的。
卦序的连接既有象数关系也有义理承接,与吉凶无关。
以上简要说明,请批评指正。
CAI960回复:
卦序的连接既有象数关系也有义理承接,与吉凶无关。
以上简要说明,请批评指正。
CAI960回复:
1、为什么我这么看重未济、归妹这两个卦的解释和含义,因为周易以乾坤二卦为起始,但“未济男之终也、归妹女之穷也”,未济和归妹是周易的结束。知始而不知终,不可谓知易。故从卦辞和卦象来看,未济和归妹也是最难理解的两卦,这两卦通了,其它也就豁然而解。
2、易有阴阳之体,亦有阴阳之变。故书童所言破格之处,亦有一定道理。阴阳之体大,阴阳之变小。知大者有识,知小者有成。故知大而不知小,有识无成;知小而不知大,有成无识,有识有成,方为大成。且知大而不知小,亦不可谓知易。
3、卦无所谓好坏吉凶,也无所谓当与不当,只是事物运化到一定时期的状态而已。临海观潮老师此言合乎天道。吕氏春秋中有个故事:荆人失弓,不寻,曰:“荆人失之,荆人得之,又何寻焉?”孔子闻之,曰:“去荆字可矣”。老子闻之,曰:“去人字可矣”,老子之高于孔子亦明矣。以此推之,得、失亦可去也。得失之理,在于天道,故得固不喜,失亦不忧。吉凶只是相对而言,都是事物发展的自然规律而已。以此观之,小到个人,大到国家、民族、社会,小大强弱的变化均是自然之理,如日有出没,国有兴衰。以是观之,天地若一粟,而人间如转丸,知此理可以语至道矣。
4、易可以为广大,亦可以为精深。即老子所传,亦不外乎易。我曾经问过余敦康教授中华文明的源头是什么,他认为,诸子百家只是流,在春秋战国以前,中华文明和中华文化有着更早的源头,但什么是源头,他也答不上来。今日我可以回答他:易经为源,百家为流。所以一直以来中华民族的文明没有断绝,道统也没有断绝。易经西出,流为辩证法、量子理论、二进制、计算机,复归中国,皆有助于中华文明的振兴,易之用大矣。故百家中西,不出乎易。
5、易上可以为广大,下可以为精深,知广大而不识精深,识精深而不知广大,均不可谓大成。康乐书童所言,有其可观之处。您说的是阴阳之体,他说的是阴阳之变,皆有其道理。其实卦变之间,颇有精微之处。如乾坤屯蒙之变,即济如何转为未济,每一爻阴阳如何转变,他还是颇有心得。我认为阴阳爻如何转换,破格之说还是有其道理。所谓破格者,破小格,不破小格无以成大理。如殷归藏转为周周易,未尝不是破格。对于卦序,一般来说求的是规律、次序,但有一种情况,就是序变的时候,如先天序转为后天序。如果变的时候,就需要破了。变则通,通则久,不变则不久。一旦破了格,这个序就不存在了,但新的序由此而产生。卦序是象,象体现的正是阴阳之变,序揭示的是理,理变则序变,但理亦有变时。如鸦片战争以来,理亦变了,今中华当复兴,理又当一变,所以就有了新的序。一个时代一个序在起作用,时代变了,序也要变,旧序解体,新序还未产生,这时候我们不能说易不起作用了,这时候就需要研究破局。知序中所含的理,不知破序立序的理,仍然不能算是大成。如从剥到复,从九六阳到初九阳,其中阴阳之变,颇有精微之处。古人云:不破不立。我的理解,破局其实就是变局,而周易中变局无处不在,如否到泰,剥到复,只不过变的是小局,等到序变了,变的实际上是大局.易当然要可以解释大局的变化,否则易为不易的说法就不成立。知阴阳之体,不知阴阳之变,不能尽阴阳之妙,这也正是我目前所要学习的。
2、易有阴阳之体,亦有阴阳之变。故书童所言破格之处,亦有一定道理。阴阳之体大,阴阳之变小。知大者有识,知小者有成。故知大而不知小,有识无成;知小而不知大,有成无识,有识有成,方为大成。且知大而不知小,亦不可谓知易。
3、卦无所谓好坏吉凶,也无所谓当与不当,只是事物运化到一定时期的状态而已。临海观潮老师此言合乎天道。吕氏春秋中有个故事:荆人失弓,不寻,曰:“荆人失之,荆人得之,又何寻焉?”孔子闻之,曰:“去荆字可矣”。老子闻之,曰:“去人字可矣”,老子之高于孔子亦明矣。以此推之,得、失亦可去也。得失之理,在于天道,故得固不喜,失亦不忧。吉凶只是相对而言,都是事物发展的自然规律而已。以此观之,小到个人,大到国家、民族、社会,小大强弱的变化均是自然之理,如日有出没,国有兴衰。以是观之,天地若一粟,而人间如转丸,知此理可以语至道矣。
4、易可以为广大,亦可以为精深。即老子所传,亦不外乎易。我曾经问过余敦康教授中华文明的源头是什么,他认为,诸子百家只是流,在春秋战国以前,中华文明和中华文化有着更早的源头,但什么是源头,他也答不上来。今日我可以回答他:易经为源,百家为流。所以一直以来中华民族的文明没有断绝,道统也没有断绝。易经西出,流为辩证法、量子理论、二进制、计算机,复归中国,皆有助于中华文明的振兴,易之用大矣。故百家中西,不出乎易。
5、易上可以为广大,下可以为精深,知广大而不识精深,识精深而不知广大,均不可谓大成。康乐书童所言,有其可观之处。您说的是阴阳之体,他说的是阴阳之变,皆有其道理。其实卦变之间,颇有精微之处。如乾坤屯蒙之变,即济如何转为未济,每一爻阴阳如何转变,他还是颇有心得。我认为阴阳爻如何转换,破格之说还是有其道理。所谓破格者,破小格,不破小格无以成大理。如殷归藏转为周周易,未尝不是破格。对于卦序,一般来说求的是规律、次序,但有一种情况,就是序变的时候,如先天序转为后天序。如果变的时候,就需要破了。变则通,通则久,不变则不久。一旦破了格,这个序就不存在了,但新的序由此而产生。卦序是象,象体现的正是阴阳之变,序揭示的是理,理变则序变,但理亦有变时。如鸦片战争以来,理亦变了,今中华当复兴,理又当一变,所以就有了新的序。一个时代一个序在起作用,时代变了,序也要变,旧序解体,新序还未产生,这时候我们不能说易不起作用了,这时候就需要研究破局。知序中所含的理,不知破序立序的理,仍然不能算是大成。如从剥到复,从九六阳到初九阳,其中阴阳之变,颇有精微之处。古人云:不破不立。我的理解,破局其实就是变局,而周易中变局无处不在,如否到泰,剥到复,只不过变的是小局,等到序变了,变的实际上是大局.易当然要可以解释大局的变化,否则易为不易的说法就不成立。知阴阳之体,不知阴阳之变,不能尽阴阳之妙,这也正是我目前所要学习的。
看到一篇文章《中国历史上的八大遗憾》,谈到连山和归藏,虽然只是只言片语,感觉还是很有助益。其中说到:“连山易爻卦大象”歌是以社会为系统的,“君,臣,民,物,阴,阳,兵,象”八象组成,艮卦为首,云气皆出于山。以山为主,崇山为君,伏山为臣,列山为民,兼山为物,潜山为阴,连山为阳,藏山为兵,叠山为象。不但卦序可以变,连卦名也可以变。名不同,则德不同。《归藏易》是以生命为系统的:“归,藏,生,动,长,育,止,杀”八象组成,以坤卦为首,万物皆归藏于地。每一象都是以“气”为主;天气为归,地气为藏,木气为生,风气为动,火气为长,水气为育,山气为止,金气为杀。《周易》的本称为《乾坤易》,是以宇宙自然为系统的。“天,地,日,月,山,川,云,气”八象组成 。以“形”之象为主。乾形为天,坤形为地,阳形为日,阴形为月,土形为山,水形为川,雨形为云,风形为气。
又据说,水族流传的卦书是连山易,如果水书是连山易和归藏易,三易并现,也许意味着一个新的时代就要开始了。古典的东西不是那么容易失传的,真正的东西必有传承。连山的社会系统、归藏的生命系统、加上周易的自然系统,整个系统是相当完善的,基本上把现代社会对宇宙的认识涵盖进去了,而且还要完善。每个社会推崇一种文化系统,后有流弊,于是另外一种系统出来补救其失,生生循环,生生不息,正是体现了易的思想。现在我们有自然科学、有社会科学、但是没有生命科学,还没有放到与其它两个同样重要的位置上。
6、中华有夏易、殷易、周易。文王演易至今已整整3000年了,周易以下,易道不显。夏易连山,殷易归藏,周易乾乾,至今2000余年。周易重乾,乾行健,然天行健不能久晴而无雨,久晴则旱矣,而且还经过了鸦片战争以来3000年未有之变局,3000年未有之强敌,故周易当修矣。不能说传统的易序就是错误的,而是不当其时。序以应时,时不同则序易,否则易就不能称作“易”。
6、中华有夏易、殷易、周易。文王演易至今已整整3000年了,周易以下,易道不显。夏易连山,殷易归藏,周易乾乾,至今2000余年。周易重乾,乾行健,然天行健不能久晴而无雨,久晴则旱矣,而且还经过了鸦片战争以来3000年未有之变局,3000年未有之强敌,故周易当修矣。不能说传统的易序就是错误的,而是不当其时。序以应时,时不同则序易,否则易就不能称作“易”。
临海观潮回复:
先生将破格引申为破局之说颇有新意。我的理解是有“新序”可能才谈得上“破”,也就是说,以新秩序去改变旧秩序。
先生所言《易》为中华民族文明的源头已成为很多人的共识。也可以说,《易经》传承的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道”统。
序者,理也、应时也。时变则理变,理变则序变。既然易为道统,故易序以应其时,以和其理。文王演易至今经历近现代3000年未有之变局,而今中华当兴,因应时变,故易序亦当变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