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stomer:总经理的客户地图


卜安洵:Customer:总经理的客户地图

现在,人人同意“客户是上帝”。可对于并非基督徒的人而言,“是上帝”的真正含义是无法理解的。有人换成“客户是父母”,衣食所出也,倒也有点意思。但父母对子女,往往是不计回报地给予的,这与客户明显不同。客户向你支付,要的是超值的,或者起码是对等的回报。

    那“客户”是谁?这是考验总经理的第三道题。Customer(客户)是总经理能力体系的第三个C。为了衡量这个C,大任咨询提出了三个新概念。

    第一个叫“客户DNA”。了解客户不能挂在嘴上,不应浅尝即止,而要了解到根本,了解到基因。想一下,现在你的重要客户有那些?你了解他们吗?了解到什么程度?大任咨询认为,客户DNA起码包括三重属性:

    价值核心:如果是个人客户,你不了解到他的内在的价值观,又怎能把握他的需求?说白了,他想干吗?想成为富豪,还是专家?想玩得开心,还是卖得划算?想有档次,还是图个舒适?企业客户也同样啊,它的价值主张是啥呢?说白一点:它在市场上想挣什么钱?是做技术研发吗?还是品牌塑造?还是渠道垄断?还是人力集成?还是制造工艺?还是资本运作?凡此种种,叫价值核心。

    关键能力:凭什么现实自己的愿望?依据什么到市场上竞争?这就是关键能力。如果是个人客户,他的关键能力可能是体力、智力、关系、相貌或者专业等等。如果是企业客户,它的关键能力可能是专利、产能、资金、许可证、品牌、占有率或者领导力等等。更重要的是:每项概念相同的能力,不同客户的具体表现也是不一样的。

    成长路径:真正了解客户,还得用上“历史审查”。对于一个人,他的家庭出身和童年经历,不可能不影响到他成年后的性情和行为。对于一个企业,他的地缘、产业缘及不同市场际遇,也在不断塑造它的禀赋和文化。你了解你的客户的成长路径吗?

    第二个叫“精准价值”。为客户提供价值不难,难的是提供“精准”的价值。怎样才算是精准的?这得用上两个新词儿,分别叫“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如果客户需要某种东西,你从生产到销售的总成本是800元(较真的人还可以加上资金成本),卖给客户是1000元,你赚了200元,这就是“生产者剩余”,对买方而言,这块剩余越大越好。另一方面,如果客户为了卖到一样东西,他愿意付出的价钱的1000块人民币,而你的报价800,这差额200元,是客户赚了,成了“消费者剩余”,这种剩余,客户希望越多越好。“精准价值”是这两种剩余都最大化时的均衡值。内在的逻辑是:卖方努力降低成本,而买方努力提高购买力。操作的关键是:成本、质量、效率及售价的最优均衡。有点不好理解吗?提个小小的建议:有空参加大任咨询的5C总经理研讨课。

    第三个叫“客户员工化”。跟客户不要“见外”,不妨让他多多承担你公司的工作。这可能吗?不但可能,客户还很愿意呢!比如:让客户配合新产品的测试如何?(免费用户么,从软件、医药、食品到工业品都有啊。)再如:让客户参与你的物流管理如何?(需求计划、库存和发货等都可以啊。)又如:让客户参与你的生产制造如何?(客户工程师,客户代表进车间很奇怪吗?)还如:让客户参与你的产品设计如何?(这不是你情我愿,皆大欢喜的吗?)。

    莫怪我唠叨,总经理的客户能力,远不止搞定订单没么简单。有机会,还是找份《大任5C总经理能力评价表》测一测吧。

作者:卜安洵 中国制造业企业管理专家、大任咨询首席咨询师。

    Email:[email protected]  博客: http://www.blog.sina.com.cn/macrom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