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第四十九章有语云: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意思大家都很明白,做到却不容易。正因为很不容易,所以7天努力去达成“德信”就显得意义重大。
最近音乐人川子很火。火的原因,如果单从做人来说,很简单,他是一个有故事,但不是一个世故的人。
每个人都有故事,随着故事的增多,多会变得世故起来。世故的人很容易丢却坚守。
丢却坚守的人,在关键时刻会掉链子。
虽然坚守的人,在常人看来,他所坚守的东西只是一根很细很透明的蜘蛛丝,看似摇摇欲坠,实则是我们很多人内心深处渴望达到的。
前两年的《天下无贼》让傻根(王宝强)一下火了。傻根很傻,包括在《士兵突击》里的表现。
想法很简单,没那么多花里胡哨的东西;很简单地去做,一直坚守,终获成功。
其实,“傻”——是“根”。
透过“王宝强”和“川子”火的现象,我的总结是五个字——“我信,故我能!”
当然现实社会是“傻子”得到的不多(往往在死后才被大力推崇),在企业内部,如何改变这一面貌,就值得深思。
7天的信托责任,大家并不陌生。但在贯彻落实的时候,我们总能听到这样那样的声音——
总部:某某的做法违背了信托责任……
分店:总部某某做法,就是对分店不信任……
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我们不妨来看一块碑文:
看了碑上的文字,我想,不做多,总部只要做到“公”字,分店被信托的感觉就会增强;分店只要把应该做的做好,并做到“廉”字,这些问题就基本ok!
我们经常能听到“没有绝对的公平”,总部的人说得比较多。我想听到这样话的店长多少是有些郁闷的——分店中有这样的情况,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将分店已做得特别棒了,但绩效照样被扣。这样的店,不管谁是店长,付出并没有得到公允的对待,多少是会发牢骚,并质疑公司的政策是姓“公”还是姓“母”的。
公司的政策是一刀切的,虽然很难做到面面俱到,但也并不是没有优化的可能。如不去深究可对分店能起到“公”的做用的做法和举措,显然分店对总部的“信”就会大打折扣。
特别是总部的战略方向的错误更会降低分店对总部的“信”,正谓“一将无能,累死千军。”分店可是吃过这方面的苦。
不过,值得高兴的是立法会开始向总部为分店讨要“公”了。当然这不能掉入在细枝末节上进行博弈的窠臼,得从信托责任的根源上予以解决。
信托责任,对分店来说,要有老板的思维,老板的言行,并达成老板应该要的结果;对总部来说,围绕让分店有老板的感觉来思考,来言行。我个人认为,这是“信托责任”能良好扎根的基础。
不管是分店还是总部,只要我们坚信——踩着市场律动的节拍,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不管别人怎么退宿,坚信自己能够走到柳暗花明的那一天,你会体验到“信”的奇妙乐趣。
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在我二十出头的时候,我问过自己:铁树开花需要六十年,别人十年磨一剑的时候,自己能否经受住六十年磨一剑的寂寞及各种诱惑?
现在,我说我信。
你呢?信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