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6日《中国新闻网》一篇题为《江西数百万民众接到地方党政一把手拜年电话》的文章披露,在江西,今年接到地方党委、政府“一把手”拜年电话的民众达数百万。
据南昌市东湖区区长郭毅介绍,以往党委、政府向市民拜年多是“老三篇”:电视、报纸和手机短信。为何选用电话拜年,郭毅说,是“为了和百姓套近乎”,电视、报纸拜年,领导正襟危坐,市民会有距离感,直接一通电话打到百姓家中,这样的拜年就像亲朋一般。他认为,只有与市民顺畅沟通,并建立情感纽带,党委、政府的决策才能得到最广大民众的理解和支持。
可这样的电话拜年方式,一头是电子设备,一头是老百姓,别说不可能产生“像亲朋一样”的效果以建立情感纽带,连达到“沟通”的目的似乎也不可能,因为这种事先录音、节日期间播放的拜年方式,和群发短信息拜年其实并没有什么两样,这种单向的信息输出方式,根本就没有“沟通”的功能,官员始终掌握着说话的权力,老百姓只能俯耳倾听,和听官员在台上讲话没啥区别。
而相比较群发短信息,这种方式却具有传递更多信息的作用,可以更大限度地达到宣传政绩的目的,这或许才是此次电话拜年的最主要目的。从拜年电话的内容看,一是宣传一年来的发展成绩,顺带向市民的辛勤工作表示感谢;二是介绍来年的发展目标,恳请市民予以支持;三才是向市民祝福。
应该说,除了最后的祝福语以外,其他内容在广播、电视、报纸上,大家都很容易看到。实际上,老百姓并没有多少人愿意关心这些内容。江西省一些地方将这些老百姓不太愿意听的内容弄成电话录音,让老百姓在春节期间静下心来听3分钟,也似乎没有多少可能,或许还会让人反感,甚至被认为是骚扰。
由此次江西省地方党政“一把手” 电话拜年一事,又让我联想起该省的“省长电话”来了。
2008年8月1日起,为了使江西南昌市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建设公平、公正、公开,江西省政府办公厅通过用短信的形式向社会公布了省长、分管副省长、南昌市市长手机号码。
笔者十分不看好江西省这样的做法,并当即指出,江西省公布的那个省长电话号码,一定是由秘书或者是助理去代接的,这和“手机”所具有的专用属性、移动性很不相称。再说,由秘书、助理代接的领导专属电话,和各地已有的“市长热线”有什么区别?
事实也证明,“省长电话”由当初公布的一个人专门接听,到后来的5个人接听还忙不过来,现在不知道是否还存在?
无论是“省长电话”,还是如今的电话拜年,都是官员闭门造车的产物,暴露出的深层次原因,是官员脱离群众太久,“官不懂民”的弊端。
我的相关文章:
公布省长手机号,作秀成分高于实际意义
赞苏荣:承认潜规则,才能治理潜规则
官员开博,千万别因“楚王好细腰”
人民监督政府有三难
允许负面报道,凸显管理者自信
注重互联网民意表达,是民主的进步
新闻链接:
江西数百万民众接到地方党政一把手拜年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