驳郎咸平:提高企业利润并不是分配好方法(1)


  驳郎咸平:提高企业利润并不是分配好方法(1)
    郎咸平教授在理财频道《郎咸平说》节目中谈到收入分配问题时,强调为了扩大内需提高国内消费,必须提高人们的收入,而提高人们的收入,必须建立以提高企业利润为中心的分配机制。他认为只有企业利润增加了,企业家才会提高工人的工资,工人的收入才会

提高。这里面他说的企业主要指的是私营企业,他也提到了国有企业,说国有企业也应如此。
    郎教授的说法是有问题的,提高国内消费固然需要提高人们的收入,但提高人们的收入为何必须提高企业的利润呢?我们知道利润仅仅是企业家们的收入,并不代表大众的收入,而且工人工资水平与企业利润有关系,但更直接的关系是劳资合同,合同之外老板的利

润再高,在合同期内与工人关系是不大的。老板赔了也要开工资,这是法治社会的基本要求。
    工人收入的高低实际上与一个时期一个地方的生活水平直接相关,人们的劳资合同都是根据当地的生活水平签订的,与老板的利润没有直接的关系,只有老板们才会考虑利润的事情。这一点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论述得很清楚,实际中也是如此,同样的工厂建在发达地

区和建在贫困地区老板的利润是不一样的,发达地区工人的工资要高得多,老板的利润就少。所以发达地区就开始建设人力使用较少的高科技产业,而人力资源使用较多的产业就开始向贫困地区转移,这是利润在起作用。
    郎教授认为老板们利润高了,才会拿出钱来再投入,获取更大的利润后再投入,这样进行良性循环,人们的收入也相应提高了。这一判断过于武断,利润提高了,老板们的收入提高了,工人们的收入未必提高,就是提高了也未必与利润的提高成比例,或许他可以拿

出发达国家的一些例子、数据来证明,但在中国当代,他的设计还非常不现实。
    郎教授的分析存在的所有问题,其根源都在于郎教授的立场,他没有站在社会主义的立场,没有站在人民大众一方,没有用马克思主义来梳理问题。
    目前很快地提高企业的利润只有三种方法:一种就是国家减税;第二种就是降低工人工资;第三种就是提高科学技术水平。郎教授虽然不希望工人降低工资,而且他的初衷也是增加工人收入,科学技术的提高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那么很快地提高企业利润的方法

只能是降低企业税率。
    企业税率降低了,那么国家的收入就降低了,国家还拿什么钱来搞大型工程、基础建设呢?我们的全民医疗保健、养老保险、住房保障该如何办呢?我们的国防该如何巩固呢?我们已经建立起来的科学技术创新体系靠什么运行呢?
    对这些问题,郎教授必然有自己的答案,那就是依靠企业自主发展,象西方一样。我们说如果这样了,我们国家的体制还会存在么?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还能坚持么?中国的老百姓会致富么?
    答案也是明确的,都不会!按照郎教授的药方,中国必然的走向全盘西化,国家的整个发展体系、发展方向都会被打乱,既定的各种政策短期内都需要改变,这等于国家发生了政变。
    社会主义首要的一点就是公有制,而高税率是公有制的必然体现。遏制资本的劣性,就需要国家的公有制主体地位。社会主义社会是全民共同富裕的社会,而全民富裕一个是体现到群众生活富足,另一个是体现到公共设施的丰富繁多。群众生活富足并不仅仅体现到

钞票收入上,主要的是体现到财物的富有程度上,钞票再多但物价水平很高,能买到的东西很少也不算富裕。单纯的靠市场调节来提高人们的收入,使人们富足,是郎教授的理想,但在社会主义社会,市场调节只是人们致富的手段之一,国家宏观调节,为大众建立更多

的生活生产设施,为大众建立稳固的医疗、住房保障体系,也是大众富裕的显著标志。
    要藏富于民,初衷是好的,但要记住不能藏富于少数,社会主义社会需要的是藏富于人民,藏富于劳动大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