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杏林,生态橘井
善恶皆为企
很高兴又在信报与各位读者见面,大家都会留意到题目改变了,一般人对“企业”“杏林”两词不陌生,对何华真写“生态”亦不一定稀奇!但橘井是什么呢?合起来八字更加是什么呢?笔者康扶企业二十多年,现在连社企都跑出来,可以总结一句企业是人类数量最多而且最重要的组织形态,如果企业不健康,人类自然就会不健康,地球更加难以健康,随时更可祸延万代,所以医治企业,是人类/地球健康最重要的事。
一般人见到生态Ecology一字,第一个脑袋影像是河流,山川,然后再想到植物,野外动物,跟着起污染,动植物存活空间受压,但大家有没有想过,这些负面的现象是与人类的活动互动的,先不去判断山川湖泊是否受创,动植物是否受挤,倒不如先看看人类这种主要动物,存活的状态是达致一种优化(optimize)的境界。先回到职场,例如一个面试者,要求职业环境能达致工作/环境平衡work/life balance,作为雇主会否歧视此求职者,又或者求者自求,在上者觉得带睡袋上班的观念是自然不过的原罪,从不企图去打破这图腾呢?
杏林一词用在医界,一般人都有触及,但未必知其所以然,杏林一词出自汉末三国时期的闽籍道医董奉,董奉与张仲景及华陀齐名为“建安三神医”,他在庐山行医时不收钱,凡病者经董奉医治痊愈者,仍然要付酬,但较似现在的社会服务令,轻病者要栽种一株杏树,重者五株,大家听到这相对廉价的医疗付出,用人传人方法普达四方,数年之后,庐山累积社会杏树达十万株,杏子成熟后,董奉就变卖果实成粮食,每年救助饥民额达2万余人。董奉的个案,不禁令人想起孟加拉国的贫民银行,后来更有附会的说法,有不肖之徒偷杏,有义虎通灵守杏林,强逼吃杏者只可以谷物换杏,所以有“虎守杏林”一词,在虎年的伊始,这“虎守杏林”一词,亦颇带趣味,董奉归天后,百姓在杏林架设祭坛纪念,「杏坛」,「真人坛」,「报仙坛」等建设相继出现,而“杏林中人”“杏林春暖”“誉满杏林”等词语,一一出炉而为医家所专美。
橘井的典故比较稀为人知,话说西汉湖南有位名苏耽的道人,嘱咐其母,来年将有疫症,届时只要用某井之泉水泡橘叶自疗之便可。翌年果然发生大规模疫情,其母用泉水泡橘叶,但不限于自救,其它救乡邻,活人无数,这则“橘井泉香”出自《列仙传》之《苏耽传》部分,今湖南郴市东北郊苏仙岭上的苏仙观,飞升石尘洞,及市内第一中学内的杼井,都是纪念苏仙的遗迹,「橘井泉香」,「橘井元珠」及「橘杏春秋」,都是相关的成语,而现代人的食疗,柑橘亦占有很大的比例,一般人食的金桔枇杷糖,其实即是柑橘,英文都是Tangerine-lemon,一般茶餐厅,已不止有檬茶咖啡供应,特别是台式,有金桔(柑橘)柚子蜜供应,而中药一般是整株植物都入药,所以橘叶开水为方是中医正常事,当时其方子为“井水一升,橘叶一枝,可疗一人”。
今天我们的地球,需要有个智慧之井,溢出启蒙,算成是互联网,然后有药引,正如橘叶,启动大家,特别是企业领导者,在重商主义下,企业带动政府,商业优于政治,少数智者应该将知识重新组合,例如戈尔,以不懈之坚毅,如千场过外的绿色演讲,再加上其家族财富的支持,才能令这个面向生态疫病的地球,逐步康复起来。
作者为MASTERMIND传承壮大辅导组成员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