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是中国古代最具传奇色彩的一个伟大的历史人物,集不朽的政治、军事、文化的伟名与一身,也是迄今依然鲜活的一个当代话题。
说曹操,曹操到。这是一句大家都常说的俗语,也是一部迄今最通俗、最短、有最长的史诗小说,虽然并不知道这部作品的作者是谁,但这位作者显然是一位不朽的伟大作家。
尽管这部作品“说曹操,曹操到。”只有六个字,但记述了当年曹操活着的时候就是一个热门话题,说明曹操的身影无处不在,说明曹操的影响刻骨铭心。
去年岁尾、今年年初,曹操墓的发现曾经引起世界媒体的哗然。事实上,曹操几乎始终是一个热门话题,从戏剧、评书、小说、电视、电影等等,一波一波的,被一代一代的人们所关注、讨论。
当时热议曹操墓的时候,我曾经有意写篇文章,但一直拖着没写,主要是因为我实在拿捏不准。直到几天前,我与国家旅游局红办的领导等一行到河南安阳考察,才有幸被安排前往曹操墓拜谒。
曹操墓所在地,离安阳市区并不很近,而且是个相对偏避的地方,我们去的时候连当地旅游局安排的司机也不是很熟悉路途,加上南水北调工程的影响,很多路段都没有正式开通,所以也是颇费了一番周折。
当地的生态非常好,尽管一路上并不是真的那样绿油油,但春寒料峭中,道路两旁的树上、电线杆上的一个个鸟巢却给我们诉说着一切,更别说不时能看见的荒地里的野鸡群落。
曹操墓虽然已经很出名,但是并没向游人开放,连基本的文物保护、参观步道都还没有,可以向考古人员那样靠近墓地,工人们正在紧张的施工,正在搭建保护的设施和建设一些基础设施。
曹操生前没有称帝,但下葬前已被追封为帝,所以墓的建设标准还是按帝制的,还是很雄伟的,尽管很简陋。里边随葬的很多东西甚至都是他生前策划或安排的,比如他所大力提倡的“薄葬”,在他自己的墓葬中是以身作则的实行的。文物考古出土了一些很重要的石牌,见证了他的伟大实践。墓里没有任何值钱的随葬品,所有的也就是他平时所用的生活必需品。
据说,曹操墓在国家正式开挖前,已经被历代的盗墓贼盗挖过,里边一些东西被砸,有人说是被仇家所砸。我觉得不对,应该是被盗墓者所砸。盗墓者可能费尽心思进了曹操的墓,但并没有任何金银财宝的收获,一气之下砸墓是可以理解的,说盗墓者与曹操有仇实在太牵强附会了。
其实,曹操本人也是个盗墓者,据说他也曾经为了募集军费专门派人盗墓,并且有专门的组织,如当时挖掘合法他就是最早的文物考古队的祖先,如不合法就算盗墓者的祖先,在许多方面他都是不安常理出牌的。正因为他熟悉挖掘古墓,所以他才提倡薄葬,所以他也是盗墓者的克星。至于以前所谓七十二疑冢,应该只是传说,事实上他的薄葬比七十二疑冢更高明,甚至不是一个当量级别的,一个有战略的高度,一个只是简单的心术、技术。
说曹操,曹操到。相信,从古至今,顺着曹操开辟的道路指向未来,曹操将一直是人们敬仰的历史人物,无数人心中都有自己理解的曹操。
最伟大的曹操并不在曹操墓里,也不在书中,而在人们的心中。
说曹操万岁,万万岁,那是一点都不含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