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与馒头


——谨以此文,献给积重难返的中国房地产市场。

    今天先不谈房地产市场,讲一个关于面粉、馒头、面包的故事。

    故事发生在北方一个偏僻的小山村……这是一个很大的村庄,住着很多的村民,做为普通百姓,平时吃的最多的还是馒头,而且相比面包也要便宜,馒头等面食的生产销售都是村委统一管理的,村民从集中管理的市场买……政府配给村里的面粉每个月都是定额的,多做了馒头,面包就要减少很多,村长因此经常被政府批评:你看别的村,供应一样的面粉,卖的钱却比你多,交给政府的税也比你多;而村民意见也很大,别的村又修路又建公园,自己的村还是又旧又破,后来村长终于想到对策了……

    村委贴出通知,以后馒头按户定额定量供应,剩余的面粉全部做面包、烧饼,由于面包的价格高,所以,村委的收入直线上升,于是后来,村委干脆把每户的馒头定量逐年缩减,为了能吃饱饭,村民不得不偶尔高价去买面包、烧饼……再后来,由于村民繁衍生育造成家庭人口增多,村里还是按户供应,这就出现了问题,为了满足家庭温饱,村民不得不天天都要高价买面包以补充温饱……村委终于有钱了,村里也修新路了,也修公园了,村民收入也慢慢多了。……但村里人口越来越多,馒头的按户供应经到底限了,终于,村委经过研究发了一个新通知,以后只有生活困难的家庭才能买定量供应馒头,并且还要经过村委的审核,这样村里的面包需求直线上升,为了满足面包的生产和供应,村里把政府免费供应的面粉拿出一部分交给部分村委的关系户,让他们帮助生产,于是村里出现了很多的面食店,并且都生产面包,而且生产的面包越来越高级,当然价格也更高,村委发现这种卖面粉的模式,比村委自己生产再卖赚的还多,于是,村委干脆关闭了村委的工厂,不生产了,所有的面粉都拍卖,并且把面食的生产权下放,村委只收税,很多有眼光的村民发现了机遇,每次拍卖的面粉都被高价抢走,村里的面包店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并且生产的面包越来越高级,还出现了外国口味,什么欧式风味,地中海口感等等,当然价格越来越高,于是面粉的供应和争夺也越发激烈,后来村民发现很多面包店不生产面包了,而是买到面粉后加价转手卖给别的面包店,尤其是以前村委的关系户,由于财大气粗,多贵的面粉都敢买,后来竟然出现了面粉比面包都贵的情况,由于担心面包更贵,很多村民不得不到面包店预定面包,由于预定的人太多,生产能力有限,即使供应的面粉全部做面包都不够,不得不抽签发票,于是市场又出现了倒卖预定票的,并且倒卖预定票的比卖面粉的赚的都多,很多家庭由于温饱需要不得不高价去买预定票,甚至通宵排队预定面包……由于村委规定不管买卖面粉、买卖面包还是买卖预定票,都要交税,所以村委的收入是连年翻番,对市场的混乱视而不见……终于有村民举报到了政府,政府很生气,为了打击投机倒把,规定提高所有买卖面包和预定票的税收……结果,预定票反而更贵了,因为卖的人把增加的税收转移到了买的人身上,投机行为丝毫没有遏制,政府终于愤怒了,痛下杀手锏,规定不准随便预定面包,每户只能定量预定,超过就要加一倍的价格,支付给政府!一时间市场哗然,有人欢喜有人愁,因为没有眼光,而没在这次面包炒作中赚钱的村民拍手称快,他们恨不得那些手里握着一大堆预定票的人支付高额的费用给政府,然后最后拿到手的面包吃不掉全坏掉;那些拿着一大堆预定票的人有的坐不住了,要准备低价转卖,可是定量供应的政策,让吃不起面包的人还是吃不起,吃的起的也已经到定量的极限了;而更多的是那些一直渴望供应馒头的人,他们以为他们的春天来了,可是欢欣鼓舞之后,最终发现,这个游戏最终的赢家是谁不知道,但是,最终的结果是满市场充斥着各种不再需要预定的面包,但是他们想吃的馒头还是没有!

    后记:此次的调控政策,将中国政府历来对房地产政策一刀切的风格发挥的淋漓尽致,举国上下,不管贫富,不管发展先后程度,房价高低,统一一味药,实在是无话可说!

“七”乐无穷,尽在新浪新版博客,快来体验啊~~~请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