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已进入深水区,许多早就应该做的事,拖着没有动,使中国社会积攒了许多民怨。如高房价、户籍制度等。
今天从新闻中知道,温总理在《求实》杂志发了《关于发展社会事业和改善民生的几个问题》一文,提出“六大措施促进居民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这一备受关注的话题,称要逐步形成中等收入者占多数的“橄榄型”分配格局。
又闻,财政部部长谢旭人4月1日在《求是》发表文章指出,今后一个时期要重点改革和完善资源税制度,健全消费税制度,研究开征环境税,形成有利于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税收导向。还提出“完善社会保障筹资形式与提高统筹级次相配合,研究开征社会保障税。”文章还提出,在统一税政前提下,研究赋予地方适当的税政管理权,培育地方支柱财源。该文除没有提及当前急需设置的“遗产与赠予税”外,其他该提的都提到了。
无疑,总理和部长的文章说出了中国13亿人民的心声,是一场及时雨,暖人心肺。但是,这还不够,老百姓不相信个人的文章,只相信国务院的文件。党的决议只起到统一思想作用,中央文件执行到地方,也有走样的。中国的法律,也不一定能百分之百得到贯彻落实。中央说的话,还要经过层层的地方政府添油加醋、惟我所用,缺斤少两的事时有发生。
例如:胡总书记和中央的决议,多次谈到“要让老百姓得到改革开放的好处”这句子震奋人心的话,其主语不是被改动了吗?更何况总理和部长们的个人写的文章呢?人民群众现实得很,只相信自己的眼睛和真金白银,不能只相信耳朵。要真实地看到党的政府真抓、实干,尽早做、做扎实的工作,不能老是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因为人民群众比总理和部长们体会更深刻、心情更急迫,再这样下去,就会让人民群众失去信心。
党中央领导集体统一了思想,有的还写入了决议,党的主要领导和国务院高层,都重视,都知道这些事要做,但怎么做值得商讨。关于与大众切身利益的事,能否让国务院职能部门提出一个方案;让民间也提出一个方案;专家们提出一个方案,再融合成一个方案,公布于众,让全民讨论。这样,就是民主,不至于让利益集团左右国家政治生活。纯经济问题,能做到的,力争早做,做比拖好,疏、导、抑并举,能做一点是一点,愚公移山,总有一天会解决问题的。不能像高房价、贪污腐败、户籍问题、工资待遇差距、退休费不平等、教育改革等复杂问题一样,因为矛盾大,问题多,就久拖不决,让问题发酵、漫延、发展,酿成社会病态运行的局面。
不管怎样,高层看到了比没有看到好;有文章比没有好;公开比不公开好;民主比不民主好。老百姓只希望党中央和中央人民政府,真心实意地代表最广大的人民利益,急人民所急、想为民所想、利为众所谋。不为少数人的既得利益者与利益集团所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