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模评选让官员走开


劳模评选让官员走开

昨天,北京市总工会召开新闻发布会,五年一度的劳模评选工作已结束公示,共有1241人当选北京劳模和先进工作者。其中,包括124名非京籍劳动者,两名分别来自法国和日本的外籍人士也首次荣获该称号。(19日京华时报)
http://www.ce.cn/xwzx/gnsz/gdxw/201004/19/t20100419_21292702.shtml
一段时期以来,劳模的评选变了味,带“长”的官员身影越来越多,个别地方当选劳模甚至成了官员的专利,劳动模范表彰大会也成了官员授奖大会,对此公众颇多质疑。北京率先明确限制副局级以上官员参加劳模评选,将绝大多数名额给了一线普通劳动者,无疑带了一个好头。
官员热衷于当选劳模,一方面是少数官员“权力通吃”的思想使然,见荣誉就争,遇利益就抢,劳模评选表彰原本是对广大基层劳动者的奖掖和激励,却让“非劳动者”喧宾夺主了,这本身其实也是一种与民争利的表现;另一方面是个别地方劳模评选“官本位”观念在作怪,将劳模的荣誉和待遇当成了讨好官员的“礼物”,推荐人选时往往优先考虑带“长”字的人物,在个别官员的履历中,时常可见一长串劳模称号。
其实,从风格上讲,共产党员和党的干部在荣誉面前也应该有“礼让”的觉悟和姿态;从评选初衷上讲,更有必要把基层劳动者推上去,这是依靠群众、激励群众、更好地调动劳动者积极性的重要举措,是各级官员应有的管理、执政理念;而从当前的评先选优机制上讲,官员阶层不乏名目众多的“先进”评比,也不该去与普通劳动者争劳模,从某种意义上说,身为官员表现出色是应该的。
但愿更多地方学学北京的做法,让劳模评选回归到尊重、奖掖劳动者的劳动和价值上来,让官员特别是高级别官员逐渐从劳模队列中“谦虚”地走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