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眼看高盛在中国做的生意(4月20日)


 

美国证交会(SEC417日检控高盛(Goldman Sachs)涉嫌欺诈投资者,触发环球股市下挫。高盛面临最大挑战,是其声誉和政治影响力必然受损。此外,证交会高调向高盛开刀,明显有助奥巴马增加金融改革筹码,而事件会否波及其他金融机构,将成后市关键。此指控高盛集团在涉及次级抵押贷款业务金融产品问题上涉嫌欺诈投资者,造成投资者损失超过10亿美元。受到高盛被指控欺诈的消息影响,周五美国股市大幅收低,银行板块领跌大盘。美股此前连续六周上涨的势头至此结束。

证交会指控高盛出售以投资次按为主的债务抵押证券CDO)时,没有向投资者提及CDO组合涉及的债券,主要由对冲基金经理约翰保尔森(John Paulson)拣选,亦没有披露保尔森涉及沽空相关CDO

CDO的结构复杂,投资者变相是透过结构中的信贷违约掉期(CDS)而承担了相关债券的信贷风险;相反,CDO卖家一方如保尔森,则不希望承担相关债券的违约风险,因而获得订定的保障。

仅信用违约互换产品(CDS)一项产品,据衍生品交易游说机构ISBA统计,仅美国市场上CDS名义交易量就已经高达15..5万亿美元之巨。如果按实际交易仅占名义交量额1%估计,实际交易额也高达1550亿美元左右。

 

提到高盛,我们不能不想到最近几年高盛与中国的渊源。

最近的一次是高盛首席经济学家奥尼尔(Jim ONeill)预计,中国最早将在19日当周允许人民币升值2%5%。这可以说是从声势上是助长了推动人民币快速升值的舆论压力。

——关于人民币升值之中,美国可以得到的收益,本人已经在《从美元霸权到经济学家的媚骨(319日)》文章中有深入论述,用纸币与数字换回的资产资源与话语权甚至控股权,美国人又可以在今后的岁月之中从中国掠夺多少利益,谁可以算得出来?

 

另一次是在几个月之前,就在希腊遭遇债务危机而濒临破产的时候,高盛曾建议中国银行入股希腊国民银行,并对中投公司也提出过类似的建议。高盛集团首席运营官盖瑞·柯恩于200911月和20101月两次前往希腊会见希腊总理乔治·帕潘德里欧和其他希腊高级官员,而他将代表希腊政府向中国政府和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推介大约250亿欧元的希腊债券,希望能依靠中国的资金为希腊解债务之急。

——连欧盟以及联合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都袖手旁观、爱莫能助的希腊危机,难道是可以通过中国力量就能挽救得过来的吗?如果希腊危机真的是硕大的坑,投入了那250亿欧元都难以挽救,是否中国的投资就成为冰山被淹没在水下的那部分,或者是连一点水花都难以溅起来的呢?

 

第三件事是,据说在2008年国际原油价格高至147美元/桶的进程中,高盛也是“功不可没”的。20085月份,该“高盛”发表了一份报告,“预测”油价将很快上冲到150200美元每桶,导致国际油价疯狂大涨。高盛自己旗下有大量投机资金,专做石油期货生意。高盛这么一叫,油价这么一涨,相当于一个小国GDP的美元又可以用于年底的分红了!

在那之前,前高盛的子公司杰瑞公司曾与上市公司深南电(000037.SZ)对赌油价,深南电巨亏。坊间均传闻,深南电确实是在做套保的时候被高盛的子公司装进圈套里的。2004年的中航油新加坡的陈久霖也是跟高盛杰润做的生意。当时中航油也是被高盛误导而遭遇期货市场上折戟沉沙。

——当初的中航油与深南电在原油期货这两件事情上的损失,加上由于推高油价而导致中国进口原油所多花的钱,以及由于成品油定价机制引导的成品油涨价,中国的数以亿计的汽车每年所多花的钱,谁能计算得出来呢?

 

第四件事是,曾经任高盛高管的当时美国财政部长保尔森当年来向中国两次兜售两房,最后中国到底损失多少,似乎从来都没敢给公众个交代!

——理性而保守地计算,应该是数以千亿美元计算的。

 

第五件事是,高盛于2008年在中国投资数亿美元,用于收购数家中国猪场,扩大养猪“事业”!

为什么高盛要在中国投资数亿美元,用于养猪事业?肉价高涨,养猪是好事,但高盛在中国养猪,对中国未来的意义,却更值得国人关注。

凡是国际资本大规模投入到发展中国家农业产业当中,这个国家农业的命运也就基本沦亡了,该国农业就难以摆脱被控制的命运,该国农民总体上将再难见天日,让高盛大规模在中国养猪,将摧毁中国农业健康发展道路,使中国农业产业走上中国大豆全面陷落的道路!

——高盛在中国养猪之后,中国人似乎依然可以吃得到猪肉,但价格高了不少,而且定价机制已经牢牢地掌握在以高盛为代表的外资手中了。

 

如果我们忽略了国家主权与民族利益,高盛所挥舞的资本大旗似乎还是友善的。

但最近本人在研究阿里巴巴成功的模式,居然发现诸如淘宝战胜Ebay易趣,百度战胜google,搜狐新浪战胜雅虎等等,都是外资在中国市场的胜利,因为一些深层次的原因,中国的IT与互联网企业(除了网盛科技)几乎都是在海外注册、接受外资风投、到海外上市,并由海归挂帅的(说是挂帅,本质上仅仅是外资东家的中国掌柜的,帮助外资在中国瓜分市场份额)外资企业而已。竟然感觉颇为不知有何滋味,还是等到冷静下来之后再理性地说吧。

当看到高盛出现了欺诈,我们已经不再奇怪,而且欺诈之余还要派发高昂的待遇。

我们羡慕了那么多年,奉若神明的一家最出色的投行,居然是视欺诈如儿戏,我们难道不该去想它曾经赚去了中国多少钱吗?

难道不该去想支撑它如此肆无忌惮地进行疯狂敛财与欺诈的政府背景吗?

难道它与那个政府相比就不是“小巫见大巫”吗?

那么我们孜孜以求的那些偶像,不管是政府的还是企业的,不管是职位的还是薪金待遇的,难道不应该把他们拉下神坛,把他们头上的光环摘下去吗?

 

我们去责骂黑嘴专家,责骂黑心开发商,责骂黑眼媒体,难道就没有想过那些金发碧眼的偶像们,我们花了多少学费、贡品以及不知道是以什么名义付出的利益呢?我们为了得到那带血的GDP,那不断缩水的收入购买力,那不断攀升的基本生活资料价格,而向外国资本家们付出了什么样的代价?是否包括我们漫长历史所形成的灵魂呢?

 

文后附录高盛与其在中国的高管胡祖六及方风雷的介绍,高盛在中国的政府公关等脉络,以求把高盛之于中国的关系说得更清楚一些。

无奈我们已经习惯于用国际化的视角去观察,并用国际化的方式去思维,民族利益与国家利益早就被当成狭隘的情怀而被作为糟粕扔掉了。

当我们换一种民族化的视角,以民族和国家的利益最大化,以上承历史传统、下担子孙万代的期待,当下面对十多亿同胞的生计问题的时候,再去看附录中所列的高盛在中国的辉煌业绩,是否会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呢?

 

贾春宝

2010420星期二

 

电话:1326925812289581930

MSN: [email protected]

QQ469063961

价值中国网个人空间:http://bekings.chinavalue.net

原创外汇评论主页:http://blog.hexun.com/chunbao/default.html 

 

附一:高盛在中国做过的生意:

 

高盛1984年在香港设亚太地区总部,又于1994年分别在北京和上海开设代表处,正式进驻中国内地市场。此后,高盛在中国逐步建立起强大的国际投资银行业务分支机构,向中国政府和国内占据行业领导地位的大型企业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高盛也是第一家获得上海证券交易所B股交易许可的外资投资银行,及首批获得QFII资格的外资机构之一。

高盛在中国的股票和债务资本市场中已经建立起非常强大的业务网络,并在中国进入国际资本市场以及参与国际资本市场交易的过程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在过去的十年中,高盛一直在帮助中资公司海外股票发售中占据领导地位,其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交易包括:

中国移动通信1997年进行的首次公开招股发售,筹资40亿美元,成为亚洲地区(除日本外)规模最大的民营化项目之一;

中国石油于20003月进行的首次公开招股发售,筹资29亿美元;

中国银行(香港)于20027月进行的首次公开招股发售,筹资26.7亿美元;

平安保险于2004年进行的首次公开招股发售,筹资18.4亿美元;

中兴通讯于同年进行的香港首次公开招股发售,筹资4亿美元,这是第一家在香港上市的A股公司;

中国交通银行于2005年进行海外上市项目,筹资22亿美元,成为第一个在海外上市的中国国有银行;

中国石油于同年进行的后续股票发售,筹资27亿美元。

2006年,高盛还成功完成了中海油价值19.8亿美元快速建档发行项目以及中国银行111.9亿美元H股首次公开上市项目。这是至发售日中国最大以及全球第四大的首次公开上市项目。

 

在债务融资方面,高盛在中国牵头经办了40多项大型的债务发售交易。

高盛多次在中国政府的大型全球债务发售交易中担任顾问及主承销商,分别于1998年、2001年、2003年和200410月完成了10 亿美元以上的大型交易。高盛是唯一一家作为主承销商全程参与中国政府每次主权美元债务海外发售项目的国际投行。


  与在世界其他地区一样,高盛在中国市场同样担当着首选金融顾问的角色,通过其全球网络向客户提供策略顾问服务和广泛的业务支持。

近年来,高盛作为金融顾问多次参与在中国的重大并购案,如日产向东风汽车投资10亿美元;戴姆勒-克莱斯勒向北汽投资11亿美元;TCL与汤姆逊成立中国合资企业;汇丰银行收购中国交通银行20%股权;联想收购IBM个人电脑部;中国石油收购哈萨克斯坦石油公司以及中海油收购在尼日利亚的石油资产等等。最近帮助吉利成功收购沃尔沃。

200412月,高盛获得中国证监会批准成立合资公司高盛高华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合资公司的成立是高盛在中国发展的又一个里程碑。高盛拥有合资公司33%股权,北京高华证券有限责任公司拥有67%股权。合资公司的成立令高盛从此可以在中国开展本土A股上市业务,人民币企业债券,可转换债券和提供国内金融顾问以及其他相关服务。

 

附二:方风雷其人其事:

说到高盛中国不能不说两个主要人物:一个是方风雷

其人其事

方风雷上世纪90年代初,从河南省经贸委南下任职于海南银泰科贸公司,该公司隶属建行。

1993年,建行决定与摩根士丹利合资组建中金公司,方风雷北上。

199411月,方风雷参与中金公司筹备工作。

1995625,方风雷出任中金公司副总裁。 

199710月,中国电信(香港)在纽约和香港成功上市,中金公司开始被同行关注。方风雷也名气大振。此后,在中金主持的中国联通、中石油、中石化等一系列大型国企海外上市运作中,方均为主要推动力量,被业内誉为“dealmaker”。

2000年春,方风雷离开中金公司前往中银国际。中金公司的前副总经理、投资银行部副总裁、投资银行部副总经理沈辉、陈凡、章星等与其同行。在中银国际,方风雷随即接下了第一笔大单,即盈动对香港电讯的收购。在安排盈动收购所需的银团贷款时,中国银行承诺的包销贷款额高达40亿美元。

2002年初,方风雷离职,原在雷曼的李山接任中银国际CEO。离开中银后,方风雷曾到哈佛做过两个月的访问学者。

20038月,方风雷被传离职工商东亚,并于不久后参与高盛洽谈合资海南证券事宜。

2004年,由方风雷运作,获中国证监会批准,成立了高盛高华证券,高盛向处于危机状态的海南证券“慷慨”捐赠5.1亿元人民币,在组建独立公司实体的基础上成立了合资证券公司。

200412月,高盛集团与北京高华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合资组建的高盛高华证券公司正式挂牌。无疑,高盛高华是高盛进一步深入中国市场搭建的一个新平台。作为中国IT企业老大,联想一直是高盛的亲密客户。在联想并购IBMPC业务一案中,高华证券一次拿出了2.68亿元参股联想,在联想进入并购IBM的实际过程后,高华证券再次为联想提供了5亿美元过桥贷款。

今天的高盛高华在经过了多年的时间历练之后已经积累了驰骋与驾驭中国市场的过硬本领。在刚刚过去的一年中,高盛高华共计在中国完成了8只债券的发行工作,而且还与银河证券一起共同承担了北京地铁20亿元债券的发行任务,实现了由副承销商向主承销商的转变。

不仅如此,在G通葡酒发布的2006年最新年报中,高盛高华证券首次亮相公司流通股东名单,持有53万股,位列第八大流通股股东,被认为是高华证券参与中国A股证券自营的开始。

“今年将很有可能成为高盛中国业务最好的年景。”高盛高华首席运营官周思文如是说。

在过去的10年中,中国政府三次对外发行了共计30亿美元的主权债券,高盛都被确定为主承销商;不仅如此,高盛还是从政府手中第一个拿到QFII(境外合格机构投资者)牌照的外资金融机构,高盛在中国市场的投资额度也在2006年从5000万美元被审批提高到2亿美元。
  
   附三:胡祖六

就是“我在国外投资者面前,更多讲中国的前景,而在国内更多讲问题,讲差距”。“身在曹营心在汉!”一度被认为是胡祖六最坦诚的内心独白。

胡祖六高盛13年,高盛在亚洲的业务收入大约50%来自于中国,超过了日本。

祖籍湖南的胡祖六,是邓小平时代海归派中最引人注目的一位,在清华大学拿到工程学硕士学位后再赴美国哈佛大学,陆续拿下经济学硕士与博士学位,后曾任哈佛大学国际关系中心研究员、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高级经济学家。加入高盛之前,胡祖六已是瑞士日内瓦世界经济论坛首席经济学家和研究部主管;是中国华融资产管理公司的顾问并担任中银国际独立董事。1997年,胡祖六加入高盛任亚洲首席经济学家和董事总经理。

200412月,高盛与高华证券合资成立高盛高华,开始了对中国的全面布局。

 

胡祖六的四大作用:

一、给中国宏观经济政策的决策提供建议。

如胡祖六主张要将美元储备作为中国的主要外汇储备,而且提出中国仍然实行紧缩性宏观政策,这在很大程度上误导了政府对经济形势的判断,以致于央行在2008年上半年连续加息并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最终对中国的宏观经济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对于这次全球经济危机的爆发,事前有很多经济学家就提出过警告,例如在20049月,一位奥地利经济学派经济学家克拉斯穆尔-佩佐夫(Krassimir Petrov)就在《全球财经杂志》发表了《中国经济萧条风险》一文,当时引起了较大的关注和争议,而事后证明,佩佐夫的主要结论在2008年都得到了验证。

二、为集团利益持续发布分析报告。

200855,高盛公司分析师发布报告称:“未来624个月油价愈来愈可能升至每桶150-200美元。”在该报告公布之时,原油期货价格仅仅为120美元,711,国际原油期货价格创出了历史新高。其中,纽约商业交易所(NYMEX8月份轻质原油期货价格最高上涨至每桶146.90美元的历史新高;而伦敦ICE期货交易所8月份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最高上涨至每桶147.25美元。

就是这个胡祖六,在20087月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声称:“从原油需求、工业技术、地缘政治等多个角度考虑,国际原油价格依然会上涨”,他还提出高盛有关“未来624个月油价愈来愈可能升至每桶150-200美元”的预测从目前来看并非危言耸听。然而事实却未能没其如愿,原油价格于去年7月见顶每桶147美元,随后一路狂泻,到200812月触及2004年初来最低点每桶32美元。

今年以来,油价反弹,如今在每桶60美元徘徊。高盛却开始公开唱空油价,在五月初又发布研究报告,美国原油期货价格将在未来两个月跌至45美元/桶,然而,截止5月底,美国原油期货价格已经达到65美元/桶,高盛唱空和唱多油价,显然都是为了达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三、获取中国企业控制权。

在高盛2005年年度报告致股东的信中,中国是被提及次数最多的市场,在他们看来,中国蕴藏着“诱人的机遇”。

20061月,高盛以 37.8亿美元与安联集团及美国运通公司入股中国工商银行,构成其中国战略图谱的阶段性高潮;

20065月,高盛击败其他投资者,共计获得双汇发展 60.72%的股权(股改后稀释为51.46%),这是高盛第一个控股并购。

截至目前,高盛系已经粗具雏形,旗下上市公司A股成员有双汇发展(000895)、西部矿业;H股成员则有工商银行(1398.HK)、中国平安(2318.HK)、中芯国际(0981.HK)、中国网通0906.HK)、雨润食品(1068.HK)、蒙古能源(0276.HK)。

四、费尽心机渗透中国的金融控制权。

看看中国四大国有银行高盛的股份就行了。

为高盛打通了中国之后,方风雷、胡祖六这两个为高盛作出突出贡献的重要人物却先后黯别高盛。
  

附四:高盛在中国15年的公关术:

作者系《探秘高盛》作者,法学博士,曾在美国旧金山从事多年的管理咨询工作,现任教于中央财经大学

高盛自1994年进入中国大陆以来,高盛在中国取得的成就是其他任何国际金融机构难以比拟的,它取得了中国政府的信任。2007530日中央电视台《高端访问》节目在“专访美国财政部长保尔森”中说,在担任高盛CEO期间,保尔森同中国政府领导人关系之密切程度甚至超过很多美国政要同中国政府领导人的关系。美国媒体也从不讳言高盛管理层与中国政府高层的关系。

那么,高盛为什么能够取得中国政府的信任呢?高盛有个很著名的口号,叫长远上的贪婪。这个口号本来是要求高盛的交易员不要过于在乎短期交易损失,但后来被高盛发扬光大,应用到包括在中国拓展业务、占领中国市场等很多方面。

2002年,时任中国证监会主席的周小川向国际投行界放出口风,希望国际投行以买门票的方式进入中国,高盛再一次以积极的姿态响应了中方发出的邀请。2004年,高盛捐款6200万美元,帮助与高盛没有任何关联、其时正处于财务困境中的海南证券。高盛这一慷慨行为再次获得了中国政府的好感,最终得以成功创立高盛高华证券,并创下中国金融史多个第一。

高盛非常精通如何培养与中国各级政府的关系。“金砖四国”一词就是高盛在2001年杜撰并极力鼓吹出来的,如今“金砖四国”已经成为了国际政治中的术语了。

2003年,时任总裁兼联席首席运营官的约翰-桑顿突然从高盛辞职,前往清华大学担任全球领导艺术项目主任并亲自设计、组织并授课。为什么约翰-桑顿要放弃1120万美元的年收入来到中国的大学做教授,而且是来清华大学,上的课程还是EMBA项目的领导力课程?难道约翰;桑顿象白求恩大夫一样,也是“毫不利己、专门利人”,“把中国人民的教育事业当做他自己的事业”,而“不远万里,来到清华”的?

 

看看这些年来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EMBA项目中有多少学员是中国国有企业高管、各级政府官员,也许就可找到答案。

约翰-桑顿试图以他开设的领导力课程影响中国国有企业高管、中国政府官员们的思维,日后在中国政府,这些高管们领导的国有企业中为高盛创造商业机会的看法也许并非以小人之心,英国《独立报》在去年722日的报道中就指出:约翰;桑顿已成为发展中美商业与政治关系的重量级人物。

20045月,高盛公司高级顾问乔舒亚-雷默提出“北京共识”这一概念,并迅速引起强烈反响,使得中国的经济奇迹及其背后的“中国模式”一时成为世界的焦点。在获取中国政府的信任方面,高盛再一次为自己增分不少,因为虽然中国的改革在很多方面是按照“华盛顿共识”做的,但中国政府并不认同“华盛顿共识”。更有人把“北京共识”描绘成中国崛起的“软力量”。

 

最后,来排列一下时间表,看看高盛在中国干了什么?

1. 1994年进入中国,开始公关并花大量的钱拿到进驻中国经济领域门票这张门票所花的钱估算在150亿左右。

2. 2001年,提出“金砖四国”概念,炒作,另全球热钱流入,同时鼓吹泡沫。

3. 此间,2001年到具体不详,高盛大量资金布局中国房地产。

4. 2009年后半年开始急速鼓吹中国经济泡沫。

仔细想来,人民币被迫升值,出口企业利润极具每况日下,中国房地产的迅速崛起。都在2001年高盛的“金砖四国”之后。

 

当然,我只能收集到网上的一些资料,没有更加充分的东西去严谨论述我的观点。不过高盛花大价钱买门票可不会是为赚个几百亿走人吧?希望大家各尽所能,搜罗资料,看看到底高盛在中国想干什么?它正在阻击我们?!

想到当时索罗斯阻击泰铢,索罗斯的基金仅有60多亿美元,泰铢动用了数百亿资金还是失手,后来查清那那次泰铢阻击战中对手一共涌入的钱是上千亿美元。

恐怕,我们对于以高盛为首布局的资本知道只是冰山一角

在高盛官网复制近二年里程碑:(注意是里程碑,不是所有)

2008

高盛担任中国旺旺控股有限公司10.47亿美元香港联交所首次公开发行的联席账簿管理人和联席保荐人

高盛担任远洋地产8790万美元快速建档发行的独家账簿管理人

高盛担任国美电器2.75亿美元快速建档发行的独家账簿管理人

高盛担任茂业国际控股有限公司3.43亿美元香港联交所首次公开发行的联席全球协调人、联席账簿管理人、联席保荐人、联席主承销商和后市稳定代理人

高盛担任太平洋航运集团有限公司2.75亿美元快速建档发行的独家账簿管理人

高盛担任尚德电力5.75亿美元可转换票据发行的独家全球协调人、独家结算代理人和联席账簿管理人

高盛担任中石化42亿美元可转换公司债券发行(认股权和债券分离交易)的联席保荐人、联席主承销商和联席账簿管理人


  2007

高盛担任中国银行1.816亿美元H股快速建档发行的独家账簿管理人。

高盛担任分众传媒6.08亿美元纳斯达克美国存托股后续发行的联席账簿管理人。

高盛担任迈瑞2.77亿美元充分促销的纽约证交所美国存托股后续发行的联席账簿管理人和后市稳定代理人。

高盛担任新东方3.03亿美元纽约证交所后续发行的联系账簿管理人和后市稳定代理人。

高盛高华担任平安保险50.07亿美元A股首次公开发行的联席保荐人、联席账簿管理人和联席主承销商。

高盛担任中国粮油控股有限公司分拆及包含同步再分配的4.6亿美元首次公开发行的独家全球协调人和联席账簿管理人。

高盛担任先声药业2.61亿美元纽约证交所首次公开发行的独家全球协调人和独家账簿管理人。

高盛担任英利新能源3.25亿美元纽约证交所首次公开发行的独家全球协调人、联席账簿管理人和后市稳定代理人。

高盛高华担任宁波银行5.47亿美元A股首次公开发行的保荐人、独家账簿管理人和独家主承销商。

高盛担任中国铝业19.69亿美元快速建档发行的独家账簿管理人。

高盛担任北京控股4.77亿美元先旧后新快速建档发行的独家账簿管理人。

高盛担任远洋地产17.62亿美元香港联交所首次公开发行的联席全球协调人和联席账簿管理人。

高盛担任雨润食品2.03亿美元快速建档发行的联席账簿管理人。

高盛担任SOHO中国有限公司19.06亿美元香港联交所首次公开发行的联席保荐人、联席全球协调人、联席主承销商、联席账簿管理人和后市稳定代理人。

高盛担任东南融通2.1亿美元纽约证交所首次公开发行的独家全球协调人和联席账簿管理人。

高盛担任波司登8.93亿美元香港联交所首次公开发行的联席全球协调人和联席账簿管理人。

高盛担任阿里巴巴16.92亿美元香港联交所首次公开发行的联席保荐人、联席全球协调人和联席账簿管理人。

高盛在中国工商银行以54亿美元收购南非标准银行20%股权的项目中担任工商银行的首席财务顾问。

高盛在中国工商银行以5.856亿美元收购澳门诚兴银行79.9%股权的项目中担任工商银行的联席财务顾问。

高盛在国美电器9.41亿美元股票与可转债双重发行中担任独家账簿管理人。

高盛在中石化15亿美元零票息可转债发行中担任联席账簿管理人。

高盛在尚德电力5亿美元可转债发行中担任联席账簿管理人和后市稳定代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