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一定有方法(1)


  很多人都十分羡慕那些将企业经营得风生水起的企业经营能手,认为他们有经营天赋。其实,很多事,只要多动一下心思,总能找到很多方法,真可谓“成功一定有方法”,就看你用的是什么方法。下面几个案例要说的是那些看似天赋异常,其实却是十分平常,只是多花了点心思的日本企业家是如何将濒临绝路的企业带上发展之路的。

  旭酒造--把日本清酒卖到了迪拜

  被日本人称为"国酒"的日本清酒在日本人眼里的地位真可以用每况愈下来形容。其消费量在1975年达到顶峰后便一路下滑,到现在只有最盛时期的四成了。当然,相应的,酒厂里的酒窖数量也在锐减。日本全国一度达到3500座的酒窖,现在只剩下了2000座左右。位于日本山口县岩国市的旭酒造酿酒公司,1984年,当樱井博志从父亲手里接过经营大权时,公司已到了濒临倒闭的边缘。与日本著名诗人正冈子规有着很深渊源的"獭祭"品牌也如风前的残烛。

  旭酒造公司的酒窖建在一个山中,周围居民稀少。但即使是在这样小小的市场,也被大品牌挤压,那时候,樱井博志的父亲一度曾向他提出放弃酿酒业务,转而从事零售生意的建议。但樱井博志没有接受,他说:"我可不想将祖传的品牌毁在我这一代手里。"

  接手公司后,樱井博志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拿出一年盈利的10%用来提高产品质量。要知道,那时旭酒造公司的年营业额还不到1亿日元,能如此下大本钱投资,是为了彻底改善酒的质量,从廉价的普通酒向高级的大吟酿酒转换。这就意味着将彻底放弃已无多少增长潜力的本地市场,而向东京、大阪等一线大城市进军。

  酿制大吟酿酒工艺复杂,对原料的要求也严格,酿制时间较长。酿出的成品具有花卉和水果的香气,口感清冽无杂味,尤其受到不爱日本清酒的女性消费者的欢迎。但是由于酿制大吟酿酒费时费料,成本较高,因此在各家生产日本清酒的厂商产品中的比例只占很小的一部分。樱井毅然决定,将公司所有酒窖都用来酿制大吟酿,并且停止勾兑日本酒税法允许添加的酒精成分,全部用纯米酿制。这个做法,按照酿酒业界的常识来看近乎“无谋”。因为尽管大吟酿酒受到一部分日本清酒爱好者的喜爱,但是在超市中,卖得最好的却是价格在1000日元以内的1升装的普通清酒,一般认为不会有顾客去买2000到3000日元一瓶的大吟酿回家晚酌。所以在所有日本清酒的产量中,用纯米酿制的清酒只有十分之一。旭酒造公司的这一大胆改革举措甚至让当地的同行误以为是在“饮鸩止渴”。

  

  按照人们的理解,像大吟酿这样的高级日本清酒应该是由专门的酿酒师手工酿制,但旭酒造公司的做法却不是这样。早在1999年就将所有酿酒工序全部交由普通员工来进行,其中甚至包括了毫无酿酒经验的20来岁的年轻职工。但在制作工艺上进行严格管理,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生产管理制度,比如,规定用作原料的大米必须是被称为“酿酒大米峰巅”的“山田锦”,麦曲、酵母及下料的量也加以明确规定,还有温度等数据均一一作出规定。如此,即使是中小型酒窖也能做到一年四季均可酿制大吟酿,摆脱了传统的一年只有冬季可以酿酒的束缚,产量有了大幅度上升。

  生产上去了,销售也得跟上。樱井带着公司精心酿制的清酒精品积极参加在东京等大城市举行的各种试饮活动,在酒类销售商店和日本清酒爱好者中掀起“最好的日本清酒究竟是什么样的口味”的讨论话题。在销售方式上,与酒类销售商店、特约店建立合同关系,让它们在年初就定下一年的发货量,这样,就可以按订货需求安排生产,制定生产计划不再盲目,生产和销售的两个轮子便协调前进了。近10年来,旭酒造的产量增长了4倍,销售量增加了3倍,2008年建成了精米加工厂,为市场需求的进一步扩大提供了生产基础。

  现在,旭酒造已将眼光投向了海外市场。樱井让自己的儿子坐镇美国纽约,拓展欧美市场,自己频频出访欧美各国,推介日本清酒。目前旭酒造产品已出口17个国家和地区,连中东的迪拜等地也可见“獭祭”牌日本清酒的身影。甚至“米什兰欧洲旅行指南”中的星级餐馆也摆放了旭酒造公司出产的“獭祭”牌日本清酒。现在,旭酒造公司海外的销售比例已到达了13%,今后的的目标是国内和海外市场要达到一半对一半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