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必要对“拐点”担忧


蒋举

 继4月15日二套房首付提至50%等措施颁布后,国务院17日再次发布“新国十条”,市场一片哗然,先是传出“位于北京北三环一项目近期出现了总价近1.3亿大单抛售”,随后又有“通州新盘掉价三千”的新闻见诸报端,一些积极跟进的媒体又推出“是否拐点到来”的命题,购房人和开发商更是忧心忡忡。


    随着这次新政实施,人们对房价走势的判断虽五花八门但如出一辙,那就是 “降”——有预测北京将有20%的降价,更有人大胆推测将有五成的跌幅,用的是不同的计算公式或从业经验,当然也不排除有人使用“诅咒”的法宝。


    何必为“拐点”担忧?如果说以前我们预测是为了市场健康,不希望房价意外下跌损伤了大部分市场参与者的利益,而今天“新国十条”出台导致的市场变化,不仅仅迎合了普通百姓的利益,更是将房地产业从危险的悬崖边上拉了回来。


    有点经济学知识的人都知道,需求决定了价格。北京通州的某些楼盘,2010年开盘之时1万多元每平方米,仅仅两三个月,4月份在春季房展会上就涨到了2.5万元每平方米之上,一块放洗衣机大小的面积,就多赚了1万多,这还不包括开盘价之中的利润,购房人还趋之若鹜生怕买不到,这样的“需求”是不是该调控?


    本次调控,提高首付和利率无疑是对楼市最立竿见影的手段,贷款利率一夜间上升1.5倍,购房成本大幅提高,这将造成许多抢购上述房产的购房人“蒸发”。而因“需求不足”引起开发商降价所带来的“拐点”,多拐一点又何妨!


    还有人担心,会不会几个月之后楼市全面降价开发商亏损导致崩盘?
    2008年经历了一个暂短的低迷之后,2009年房价疯涨,开发企业都赚得盆满钵满。上海某知名楼盘2006年开盘以每平方米6万元傲居全国高房价榜首,报纸电视一通的批评,你说你的我卖我的,今年初单价已经涨到了22万元每平方米,业内人士戏称,在这种价格之中,土地成本和建筑成本已可以忽略不计了。假如真的有一天开发商打出“赔本五折吐血”的广告,也不必和崩盘联系起来。


    新政策势必造成一个人为的市场波段,而需求仍处于旺盛期,房价企稳依然有内在动力,需求下降是在短期内制造波浪式调整,随后进入最有效的发展模式。
    本报评论员蒋举

“七”乐无穷,尽在新浪新版博客,快来体验啊~~~请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