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家庭系统排列
家庭系统排列是系统排列的一种类型,它主要是处理家族系统内的有关问题。海灵格在研究家庭问题50年后发现,发生在人身上的种种问题,例如焦虑 ,抑郁,愤怒,罪疚感,孤独感,酗酒,吸毒,病态赌博,自杀 ,青少年犯罪,伴侣关系问题,亲子关系不和,甚至身体的疾病等等,这些背后,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我们很多人承接了家庭中上一代或前几代的问题模式、遭遇或命运,在现在的生活中表现出来,用共同受苦、共同负罪的方式,暗地里表达对家庭的忠诚,这些是爱的表现,同是也是“盲目的爱”,盲目的爱或称“隐藏的忠诚”,令我们不断复制家族中先人的问题模式,被过去所“纠緾”,令自己无法把握当下,快乐地生活。
在每个家庭中,都有一些自然法则,尽管我们有时意识不到,但它时刻客观地影响着家庭这个系统,海灵格称之为“爱的秩序”。爱的秩序有三大动力:整体性,平衡性,次序性。
“盲目的爱”与“爱的秩序”相冲突 破坏了“爱的秩序”,造成家庭系统的问题,我们称之为“纠缠”。表现为种种个人及社会的问题,可以影响到好几代人。
家庭系统排列的工作重点,就是将这些问题背后的“盲目的爱”呈现出来,然后打破这些潜意识中自动化的纠缠模式,转化成“觉悟的爱”,建设性地创造属于自己的生命。顺应爱的秩序,就是觉悟的爱,可以化解过去的影响,使我们得到生命的力量,改善人际关系,重拾内心的平静。
为了方便记忆,总结几句口诀可以概括海灵格的这门学问:
一个深层洞见:人的问题和解决方法都是源于“爱”。
二种表达方式:盲目和觉悟。盲目成纠缠,觉悟能化解。
三个爱的秩序:整体,平衡,次序。顺之则昌,逆之则亡。
第四节 “身、心、灵”概念的介绍
什么是“身、心、灵”呢?简单来说,“身”就是指身体,“心”是指心理,“灵”则是指宇宙万物皆具的能量,也可称之为灵性。身、心、灵代表一个人存活在世界里的三个层面,“身心灵”注重的是三个层面的统一与和谐,它将人视作身、心、灵的统合体,认为只有寻求整体的健康与灵性的成长,才能达到一种放松、放开的境界,而只有当我们放开、放松了,心中所想所愿才会更容易达到。
极具包容性和多元性的“身、心、灵”潮流,不仅涵盖了东西方哲学、宗教、心理学的融会与发展,也在古老智慧与科学最新动态的启发下,发展出各种体系的“身、心、灵”疗愈活动,如禅修、瑜珈、占星、催眠、花精、塔罗、芳疗、能量,等等。
以下从心理学角度理解身,心,灵的概念:
名称 内容 |
身 |
心 |
灵 |
心理学层面 |
意 识 |
潜 意识 |
系 统 |
词语标签 |
理 性 |
感 性 |
灵 性 |
常用字词 |
思考,认识,逻辑 |
感觉,情绪,意义 |
感悟,领悟,心灵相通, |
生活事情 |
讲道理,分析 |
感受,推动力 |
影响,关系,心灵 |
心理辅导方法 |
认知疗法,交互分析 |
催眠疗法,意象对话 |
系统排列,NLP |
简快疗法的技巧 |
换框法,情绪管理法 |
信念种入法,处理哀伤法,接受自己法,重塑印记法,与潜意识沟通法 |
理解层次贯通法,感知位置平衡法,逐步抽离法,系统排列法 |
以前只认识意识与潜总识两层,经常用冰山做比喻,露出水面的是总识,只是很小的部分,占5%,冰山的绝大部分隐藏在水下,既潜总识,占95%。
现在可以用群岛做比喻,解释意识,潜意识和系统三层关系,意识就像露出水面的小岛的山顶,潜意识像是隐藏于水中的土地,而系统则是更深层,到达地壳的部分,在那里,每个岛屿都连接为一体,再无分彼此,经由地壳那里,我们可以从一个岛屿去到另一个岛屿,意识就在一个系统(地壳)里,所有成员(岛屿)都有联系,都能互通的。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系统排列这个学问是有关心灵的学问。
第二章 系统排列的实用技巧
第一节 系统排列所需要的态度与能力
一、基本的态度:排列的程序和步骤,只是简单的知识,并不算上什么能力,因为谁看着一张列出的步骤清单都能够做得到,但是,要做出有效的系统排列是需要一些基本功和能力的。以下是五种最基本的态度:
1. 与感觉联系:我们成长的过程中所受的教导,强调意识理性的重要,就是逻辑分析,道理,标准,规范等,而容易忽略感性方面的培养,特别是在情绪感受方面,无论是认识理解,表达运用,或者是处理消除问题,中国人普遍比外国人来得弱。理性思考当然重要,那是让我们更有效活在这个世界所必须的,但是那只占我们大脑能力一个很小的部分,潜意识才是拥有我们脑的全部能力,而它与我们沟通的方法便是给我们感觉和情绪,所以,与我们的感觉联系在一起,就是与我们的全部能力联系在一起,每当我们理性思考时,潜意识便难以发挥全部能力,故此,我们需要有意识思考的时候,也需要有不刻意思考,而让我们的感觉去接触潜意识掌控的数据及能力。与感觉联系是最重要的第一种能力,想成为一个良好的系统排列导师,就需要培养出良好的与感觉联系的能力。
2. 不主观武断:人们习惯用自己已知的东西去认识或者解释未知的事物,如果自己已知的不能做到,便拒绝接受那些事物,这是普遍的现象,但是,坚持这样态度的人,学习的速度就会有限制,因为他们无法掌握和运用一些最新的事物或信息。对于一个未曾接触过系统排列的人,第一次经验可能是震撼的,对于一些他无法解释的现象,如果他能接受,他便能学到如何运用这个学问去帮助自己及他人。不能接受的人可能会离去,那么他人生里可以帮助自己的工具就比前者少了一件,用尝试的态度去掌握运用这些技巧,都会有良好的收获。
一个导师在主持一次系统排列的过程中也是一样,应该避免自己有主观判断的态度。海灵格强调:“系统排列的结果不能凭导师的意愿而被制造出来”,“我们只能呈现系统本身的情况”便是这个意思。不要以为某些现象必然是某些意思,某些事情必然有某种结果,总是容许有例外和其它的可能性。一个主观武断的导师,所做的系统排列效果不会很好,因为他看不到所有的可能性。
3. 谦卑尊重:一个系统排列的导师,必须明白自己只不过是在制造一个空间,让系统自己把人,事,物之间的关系呈现出来。导师不是上帝,不能主宰事情的发生和结果,也不比任何人更高,更大。一个系统必然比其中的任何成员大,我们既然生存在这世界上大大小小的很多系统里,有很多力量,是比我们更大的,就如大自然的力量一般。我们必须保持一个谦逊的态度。
对于当事人和做代表的人,和被提出来做系统排列的事情,导师都应该有一份尊重,绝不能勉强或强迫任何人,也不批评否定任何事,一切以自然发生,自有该发生的理由,用接受及如何配合的态度去处理系统中发生的所有事情。
一次系统排列完结后,导师应完全忘记其过程,绝不能提起有关人物的姓名。
4. 观察运用:有经验的导师,会凭观察便知道下一步怎样走会最有机会产生效果,他会不断尝试,有效果出现,便继续下去,没有效果出现便改变。他能够从当事人的说话,态度,身体语言等取得很多数据,他也能从代表的感觉,身体语言,内心的意念和情绪等找出可以给出的一些什么样的启示,他更可以从整个埸的综合现象而知道有些什么隐藏的线索可以尝试。导师需要经常地把意识思考抛掉,而只用内里的感觉去会推动自己作出下一步的尝试。
5. 专业知识的学习:做组织系统排列的导师,需要有足够的企业管理知识,做家族系统排列,需要有大量的专业知识:心理辅导,家庭治疗等。这些知识越多越好,但是不能在短时间内培养出来。这些知识让导师能够从来访者的说话中,知悉他的真正需要是什么,不会让他误导。导师需要清楚来访者的要求中,什么是不可为的和可为的,这样,导师就不会浪费时间精力在没有作用的尝试上。导师也需要知道什么不属于系统排列处理的范围,什么是来访者过分的要求等。
做组织系统排列的导师,如果没有实际企业管理和经营的经验知识,对一个企业来访者的问题,便不能把握关健;做家庭系统排列的导师,如果不清楚儿童成长过程的心理发展模式,及各种生理性的心理障碍,对一个来访者的困扰,便无法准确判断。
二、如何培养能力:一部分能力是在上课学习过程中培养出来,一部分决定于本人的心态性格,还有一部分是靠自己修炼出来的:就是从每一次过程中体验,检讨,总结,所谓的“日子有功”就是这个道理。抱着谦虚,尊重,和真诚的态度,多做,多想,多看,自然就能练就高超的功力。
在这个课程里,我们要学会几种常用的练习方法。
练习一:深呼吸放松练习:这是最常用的练习方法,有很多课程里都要运用到这个方法。因为当身体处于紧张状态时,我们不会意识到对自己内心的感觉,也难以感受到身边人的情绪状态,这个练习让引导者自己放松,与内心感觉有更好的联系。引导者也可以教受导者或参与者用这个练习去放松自己,与内心感觉联系,只有能够与内心感觉有良好联系时,我们才能在一次系统排列里做出良好的效果。在每次开始做系统排列时,最好都做一次这个练习。以下的练习指示,可以由一个人缓慢地读出,其他人跟着引导自己的身体去做。
“找一个宁静的地方,在椅子上坐下,让自己用一个感到舒服的姿势坐下,张开眼睛或闭上眼睛都可以,不要交叉双手或双腿,双脚就是随便地踏在地板上,手掌轻松放在大腿上。
开始做深呼吸,好的深呼吸不是大起大落,而是缓慢的,绵长的。每一次呼气时,都把所有的注意力放在左右肩上。在呼气时注意力放在肩膀上,会感到双肩放松。每次呼气时都要缓慢一点,双肩会越来越大的放松,而且那个放松的感觉会扩展到身体的其它部分,下降到背部,腰部,大腿,以至小腿,脚板,都开始放松,慢慢地手脚和头部也会放松了。
有些人只需做4-5个深呼吸就能使整个身体放松,有些人要多一些,或者7-8个,每个人不同,但都是可以跟着这样,使自己放松,清晰地与自己内心的感觉联系在一起。”
练习二:心跳圆。这个练习是帮助认清当注意力在用意识和用感觉时的分别。
所有人围成圆圈,每个人手拉手,从导师的一边开始握紧手就好象是一个信号,当你收到信号时便把信号传给下一个人,当大家都适应了以后,导师会加信号,学员尽量留意传递信号要快。然后开始用感觉去传递信号 。把脑袋挑空,只用心去感觉这个圈成为一体,而信号就好象是血液一样流动,留意现在的状态怎样跟之前用意识的方式有什么不同。速度慢慢变得越来越快时,有什么不同。
练习三:接受父母。这是一个很重要而且治疗性很大的练习,在短时间内调整与父母的关系。
5个人一组,每个人轮流扮演以下的角色,自己,父亲 ,母亲,生命的源头,观察者。
自己面对父母,把心打开,看着父母,慢慢的走向父母。
练习四:观想练习。5个人一组,一个是被观察者,其他是观察者。
被观察者坐在观察者面前,调整自己的状态到放松和容许他人看到你,而其他的观察者也放松把心打开去看对方,然后问自己以下的问题。注意不是脑袋分析,只容许用直觉把答案呈现出来。
1 她什么年龄?她看起来比年纪老还是轻?(用数字写出来)
2 她在成长的过程中被家里照顾的好吗?(0—10分)
3 她最重要的家人是谁?
4 她年糼的时候有被忽视,误用如背负了大人的身分和责任),或过早被中断与父母的接触吗?
5她活在当下还是牵连在原生家庭的事情里(1当下—牵连10分)?
6 她的能量是外向的还是内向的(1内向—10外向)?
7 她的基本状况或情绪怎么样?(-10--+10)
做完一个被观察者便换一个新的,重复以上步骤。
做为一个导师,往往需要拥有正确答案的能力,但在系统排列中,是没有正确答案这回事的,当在圈内看到一些变化而得出一些信息时,自认为是正确的答案的往往是个人判断的信息而不是客观描述。导师需要做的是:为所看到的这些信息作出假设,然后做出测试,让系统告诉你那个假设是否正确。
三、最基本的能力:一个排列导师必须具备一定的能力才能做好这项高尚而神圣的工作。这些能力包括:
1.洞查力:代表所呈现的感觉,情绪,意念,身体语言和行为的背后是什么意思?最常出现的可能性有那几个?下一步怎样做等,只有具备洞察力的导师才可以很快地掌握。
2.自制力:一个初学的导师,会把握第一个变化或出现的讯息就去策划下一步的行动,而有自制力的导师则能够保持不动,让那些变化和讯息自然地发展下去,往往解决也是这样自动出现和完成。最近(2003年开始)海灵格强调“心灵的移动”就是这个意思。他做了一个个案,除了开始他做的排列外,他的介入不超过3分种,而整个家庭系统排列过程历时一个多小时,解决也很完满。他只是目不转睛的看着,代表内里产生的情绪,感觉,行动意欲推动他们进行。
3.高度的感觉力:一些导师凭站近一个代表就能感受到一些重大的事,例如一个死去的人,一宗谋杀等。所以我们要尽量约束自己,在主持系统排列要少用意识和理性,例如逻辑分析,判断等,培养自己高度的感觉能力。
4.把握“无为”和“有为”的能力:在整个系统排列过程中,导师看似“无为”的背后,包含了强大“有为”的能力,这也是海灵格所倡导的,用最少的干预收到最好的效果。
5.“现象学方式”的能力 :这是一种比较高的境界,也是对导师最大的考验,现象学在心理学上指的是:一个人所感受到的,对于他的未来便是真实的,处理他的问题,也完全以他的感受作为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