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年在人们热议能否保八成功的时候,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李义平就曾指出“要保持经济增长速度肯定不是问题,不要说保‘8’,在我们这样的体制下保‘10’都可能不成问题。”,“如果还像现在这样靠政府的财政投入来拉动,那么就极易造成资源浪费、产能过剩、通货膨胀,这样又会把股市、楼市的泡沫吹起来。”李义平认为,当经济对政府投入这副“猛药”产生了抗药性之后,要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需要的财政投入就会越来越多,负担越来越重。不靠消费拉动、不靠市场机制发展经济就很难说是一个良性的循环。
经济增长的质量最重要的是资源消耗不断降低,如果我们不顾资源消耗量扩大,只注重GDP,其后果是可想而知的。因为资源是我们和子孙后代共享的,环境是我们和子孙后代共用的。如果消耗了国内大量的能源,影响了我们的环境,难道能问心无愧吗?
经济增长的质量不是依靠投资来驱动的。经济危机以来,我国政府提出了“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促发展、惠民生”的总体要求并不断加大投资力度,这种以国家投资为主导的结构模式与“调结构”是自相矛盾的。当然,消费受制于国民收入增长及国民收入的分配,多年来消费的变动相当缓慢,短期内在消费增长很难成为促进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保持较高的投资率,仍然是重启经济增长的主要手段。但这不是我们“投资”来驱动的理由。“投资”必须转变发展方式,“扩内需、调结构、促发展、惠民生”必须落实到根子上。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1.9%,说明中央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一揽子计划持续发挥作用,国民经济继续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回升向好势头更加巩固。但当前我国经济运行中也存在值得注意的新情况和新问题,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通胀预期,注重经济增长的“质量”仍然是今后宏观调控的核心。
增长质量更重要(《人民日报》)
中国经济的增长需要新的内涵,要在经济结构调整上作出更大的努力,找到新增长点。扩大内需的确是一条路径
中国经济持续的高速增长充满诱惑,也让人着迷。11.9%,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数字。我真希望更多的国家能有这样的数字。如果要以此来评说中国经济今年以及今后过热或过冷的走向,我以为还为时过早。因为仅凭一个季度的数字,不能概括全年的走势,况且还有一个对比问题,是否是去年同期的增速相对过低?
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11.9%的增速是不可能持续的。因为经济的发展总是波动的,不可能一直向上,也不可能一直向下。我们的关注点不能仅仅在增长的数字上,而应该放在如何提高增长质量上。
我在中国沿海访问了一段时间,我感觉,中国经济的增长主要还是靠投资在拉动,特别是房地产拉动。这不是一个好现象,靠房地产拉动经济发展肯定也不能持续。中国经济的增长需要新的内涵,需要在经济结构调整上作出更大的努力,找到新增长点。
扩大内需的确是一条路径。中国人习惯储蓄,这不一定是坏事。但是,如果一直储蓄的中国人更多地消费一点,一直超前消费的美国人更多地储蓄一点,不仅有利于拉动中国的消费,对于中国与美国间的经济平衡也会有不少的帮助。
有不少人担心,高增长之后,中国的经济是否会出现高通胀?怎样来调控?调控经济的手段无非是两个,一是财政政策,一是货币政策。中国财政政策已有足够大的刺激,4万亿元,这不是一个小数字。防止通货膨胀,最常见的手法是加息。所以,真要加息的时候,也不必大惊小怪。此外,提高劳动者的素质也是至关重要的,这与提升经济质量有非常紧密的关系。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经济增长质量更重要
评论
4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