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是运动的奴隶(广义地震学·空间绝对论·第04章)


上述我们一起讨论了“时间是物质的奴隶”,下面我们再研讨一下“物质是运动的奴隶”。诚然,就像说“时间是物质的奴隶”一样,说“物质是运动的奴隶”也需要拿出依据。笔者以为,说“物质是运动的奴隶”至少有以下两个依据:(1)世界上没有一种物质是不运动的,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来说明——静止只是一种特殊的运动方式。(2)物质要想存在和可持续存在下去就必须得运动,且需要持续地、拼命地去运动,而运动一旦停止,那么该物质形式便不复存在,最好的结果是转化成为其他物质形式,可以用“生命就在于运动”来解释。于是,便有一个问题需要回答,那便是一切形式与意义上的物质形式为什么都必须得运动,不运动为什么就不成。

 

 

1节·宇宙万物皆悬于空中(宇宙漂移说而非宇宙膨胀说)

 

现代天文学、天体物理学告诉我们,我们所了解和认识的星球、星系、星云均悬于空中,且无一例外。这既是一种天文现象,也是物质之所以要运动的成因之一。什么意思?就是说由于星球、星系、星云均悬于空中,所以它们必须得运动,不运动不成。其实,不仅星球、星系、星云均悬于空中,微观世界中的分子、原子、粒子等同样也悬于空中。谁能说分子、原子、粒子(包括层子)不是悬于空中的而是“实心”的?至少大家应该承认银河系是由一定数量的恒星系构成,恒星系是由一定的行星系构成的。当然,人们也必须得承认物质是由分子构成,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01·宇宙、星云、星系、星球皆悬于空中

 

如果说星云、星系、星球皆悬于空中人们还能理解——因为这已被现代天文学、天体物理学证明,那么,如果说宇宙亦悬于空中,恐怕就会有不少的人会持反对意见了。天体物理学研究成果表明,我们的宇宙曾经经历过一个“大爆炸”的过程,而时间、空间、物质等形式都是宇宙大爆炸的产物。他们有什么证据吗?当然有,而这个证明不是别的,正是现在仍然在膨胀过程中的星际——以“星系红移”现象的存在,作为宇宙曾经经历过“大爆炸”的一个证据。

往哪里膨胀?当然是往有更大空间的地方。——“红移”现象可证明我们所能观测到的星际事物、物质正在远离我们而去。关于这一点,笔者没有什么异议的。然而,有一点笔者却不能苟同,那就是,如果说“时间是宇宙大爆炸的产物”还可以,但如果说“空间、物质是宇宙大爆炸的产物”就有问题了。笔者有以下之质疑:(1)如果说物质是宇宙大爆炸的产物,那就等于说我们的宇宙具有唯一性,如果是这样,那“平行宇宙观”和“反宇宙观”则不成立了。

2)如果空间是宇宙大爆炸的产物的话,那么请问,那个发生了大爆炸的“宇宙蛋”或“原始火球”存放在了何处?它们难道就不需要空间了吗?否,回答一定是肯定的。如果“宇宙蛋”或“原始火球”确实需要一定空间来存放的话,那么,天体大爆炸理论的创立者们凭什么说空间也是宇宙大爆炸的产物?如果空间非宇宙大爆炸的产物,那我们对空间又该作何解释?笔者以为,比较科学、合理的解释应该是——空间是一种在宇宙未大爆炸之前就存在的东西。

什么意思?就是说,无论是物质还是空间,它们都不应该是所谓宇宙大爆炸的产物,而应该是在宇宙大爆炸之前就已经存在的了。当然,除了以上讲的,笔者一定还会有其它方面的根据,由于在以下的章节中将予以阐述,这里也就不再赘述了。而在这里,笔者要表达或要说明的是,不仅星云、星系、星球皆悬于空中,作为物质形式一种的“反宇宙”如果存在也应该是悬于空中的。笔者甚至还认为,宇宙和“反宇宙”是由一个“宇宙蛋”爆炸出来的两个物质!

 

01·分子、原子、质子、层子皆悬于空中

 

笔者经研究发现,不仅宇宙、星云、星系、星球皆悬于空中,在微观世界里,分子、原子、质子、层子等物质形式同样也是悬于空中的。大家知道,从化学的角度上去看问题,除了一些金属物质形式以外,其它物质都是由一些分子构成的。大家又知道,由分子或原子构成的物质形式都是有一定的密度的,也就是说它们均存在“中空”部分,即不是“实心”的。为什么要讨论这个问题?因为笔者想告诉读者有以下事实存在——世界上没有“中实”的物质形式。

大家知道,组成分子的原子99%以上的是空间,即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于原子核。那么,人们是否就可以说原子核就是“无缝隙”的?否,回答同样是否定的,尽管原子核的密度极大,花生米大小原子核的质量可以上亿吨,但人们依然不能说它们就是“实心”的东西。那么,笔者又凭什么这么说?因为笔者知道原子核是由一定数量的中子和一定数量的质子凝聚而成,而到了一定时候,原子核同样也可以发生衰变,否则人们将难以解释,物质有不同的元素。

那么,组成原子核的中子、质子就不能再发生衰变了吗?否,回答亦是肯定的。大家知道,一个中子可衰变为一个电子、一个质子和一个反中微子。而一个质子呢?现在我们人类虽然还没有发现质子衰变的证据,却已经知道质子是由一定数量的顶夸克和一定数量的底夸克凝聚而成。除此之外,人类还搞清楚了质子是带着正电荷的一种东西。请问,电荷为什么会跑到质子的身体里?反质子又为什么会携带负电荷?而这一切的一切还不能说质子亦非“中实”?

如此笔者能否说明,我的“万事万物皆悬于空中”而其内部有“虚无部分”说法是有一定道理的呢?回答一定是肯定的。怎么这么肯定?肯定就肯定在,如果万事万物不是悬于空中且其内部亦有“虚无部分”的话,一切形式与意义上的物质就运动不了了。请问,物质运动不需要空间吗?没有空间物质有运动的可能吗?没有空间人类又如何来计算物质的运动速度?速度难道不是在单位时间里物质所经过的空间?否则哲学家凭什么说“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2节·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封闭系

 

这里要说的是,世界上压根就不存在着一个质能关系绝对守恒的系统,无论是宇宙、银河系、太阳系,也无论是细胞、分子、原子。如果要问“为什么”?我的回答是,就因为上述之各种物质系均是开放的而不是封闭的。大家知道,几乎所有的物理定律都有一个前提或者说都有一个假设,那就是“在一个封闭的系统中”。就是说无论古典力学上的“质能守恒与转化定律”还是经典力学上的“万有引力定律”均是建立在上述前提或假设基础上的。当然,爱因斯坦的“质能关系式”也是建立在这一前提或假设基础上的。既然如此,那笔者为什么说系统均是开放的而非封闭的?

 

02·宇宙中压根就没有“一个封闭的系统”

 

大家知道,无论是古典力学所揭示的“质能守恒与转化定律”还是经典力学所揭示的“万有引力定律”,也不管是相对论力学的“质能关系式”,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前提——“在一个封闭的系统中”。也就是说,“在一个封闭的系统中”是形成上述物理定律的一个前提。然而,笔者却以为,上述这个前提压根就不存在也,充其量也就是“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系统中”罢了。什么意思?就是说,世界上只有相对意义上的封闭系统而没有绝对意义上的封闭系统者也。

笔者凭什么说世界上只有相对意义上的封闭系统而没有绝对意义上的封闭系统?因为世界上、宇宙中只有相对的物质系而没有绝对的物质系,也就不要说“万事万物皆悬于空中”的问题了。大家至少应该知道,我们的银河系、太阳系、地球系是悬于空中的,而核物理学、化学的研究成果又表明,微观世界中的原子99%以上属于空间,至于说分子,由于是由原子凝聚而成,其空间之大也就不言而喻了。以上说明什么?说明“万事万物皆悬于空中”就是成立的。

如此,笔者又想说明一个什么问题?笔者想说明的问题是,“皆悬于空中”的一切形式与意义上的物质系统均不是封闭的而一定是开放的。如此,笔者又想得出一个什么样的结论来?笔者想得出的结论是:在一个开放的系统中而不是在一个封闭的系统中,其质能关系肯定是不会守恒的,至少是不会绝对守恒的。为什么?就因为存在于开放系统中的能量与系统之外的能量会相互交换(能量有由高能向低能辐射的性质),结果必然使存在于系统中的质能关系不守恒。

可是,令人遗憾的是,在“一个封闭的系统”压根就不存在的前提下,传统物理学却整出了一个“质能守恒与转化定律”出来。至少,人们应该承认,上述所谓的定律是存在瑕疵的。当然,存在瑕疵的不只有传统物理学,爱因斯坦的质能关系式也存在严重的瑕疵,否则,爱因斯坦凭什么说“在一个封闭的系统中,如果有质量m的变化,必然伴随有能量E的变化”?难道上述“质能关系”的变化仅仅发生在“一个封闭的系统中”而与系统之外的物质世界无关?

 

01·系统的非封闭性使物质运动成为必然

 

如果世界上没有“一个封闭的系统”而只有“一个开放的系统”的这个前提成立,那古典力学、经典力学和相对论力学又为什么要为我们揭示出那么多的“质能守恒与转化定律”来?问题出在哪里?是物理学家们错了还是物理定律出了问题?如是这般,笔者是否要在这里全盘地否定包括相对论力学在内的传统物理学?否,回答是否定的。既然如此,作者在这里讨论这些问题干什么?当然是有目的了,而这个目的不是别的,正是为了导出“广义质能关系式”。

何谓“广义质能关系式”?简单地说就是,在不考虑“系统”的“开放”或“封闭”的前提下而产生的一个“质能关系式”。什么意思?就是说,“质能守恒与转化定律”是宇宙万物运行的总规律,与是否存在着一个“封闭系统”有联系,但肯定没有必然联系。也就是说,“广义质能关系式”是宇宙万物之“运动模型”,也可以把它理解为是扩大化了的“质能关系式”。换言之,由于系统均开放而非封闭,系统内外均存在着能量交换,所以有“广义质能关系式”。

如此,笔者又想得出一个什么结论?笔者想得出的结论是:在物质世界中,质能关系的不守恒是绝对的,质能关系的守恒反而是相对的;由于存在着一个绝对的质能不守恒的世界,所以万事万物有了运动与可持续运动的必须。由于传统物理学没能认识到这一点,所以他们所揭示出来的“定律”势必会存在瑕疵,这并不等于说定律的本身存在瑕疵,只能说他们没能将一个完美的定律给揭示出来。那么,作者是否已经将那个所谓“完美”的定律揭示了出来了?

否,因为世界上压根就不存在一个绝对完美的事物,也就不要说由人类揭示出来的各种定律了。这是因为,没有完美而只有相对完美者也。那么,那个“相对完美”的定律又是什么样子的呢?笔者以为,这个“相对完美”的定律不是别的,正是由笔者首先发现的“广义质能关系式”。其具体表达如下:在不考虑系统是否封闭的前提下,如果有质量m的变化,必然伴随有能量E的变化;如果有能量E的变化,也必然会伴随有质量m的变化;质量与能量约等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