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国家调整了核电政策,加速核电建设;同时,世界范围内流行环保概念和低碳经济,中国政府也做出了减碳的承诺。核电站在这样的国际国内形势下走上了发展快车道。而我国前些年一直比较谨慎地发展核电,目前正在发电的只有秦山核电站、田湾核电站、大亚湾核电站以及岭澳核电站,人才储备是比较有限的。
第一,国内开设核相关专业的大专院校比较少,培养的人才有限;
第二,核电站对外比较神秘,给人的主观印象就是“核辐射”,难以吸引人才;
第三,核电员工在上世纪90年代的待遇并不太好,比如薪酬不高、地处偏远、环境艰苦、与家人分居等;
第四,中国一直没有自己的核电核心技术,长期依靠阿海珐之类的外国公司,技术积累需要长期的过程,更何况技术人才的培养?核电运行和维修人才更是紧缺中的紧缺。
第五,中国在运营的核电站也就那么几个,当时的人才数量和质量还是基本能满足需要的,能够保持一种平衡;由于政策的不明朗,核电建设和运营企业在人才培养也不敢太过激进。
但是这两年核电的加速打破了这一平衡。
多堆、多基地的发展形势对厂址勘察、工程建设、电站运营和维护等人才提出了巨大的挑战。现有核电站骨干人员往往被抽调到新开设的基地,新兴人才的引进和培训培养却还需要一段时间。这不禁让人想起国外核电站发生安全事故的历史。核电的首要要求是安全,其次才是效率。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影响的不仅仅是某一座核电站,而更有可能引起国家和人民对核电的政策和态度变化。美国曾经出过一次事故,就停止核电发展30年!中国目前已规划和在建的核电机组不下30台!核燃料一旦投入反应堆,就会不停地发生反应.据初步测算,一台100万千瓦的核电机组,一天的产值约为1000万!核电的安全最重要,它不仅仅关系到人类的能源需要本身,更关系到人类的健康和繁衍!
而如何来保证核电的安全呢?除了良好的技术和管理,我们更需要的是人才!核电需要的什么特质的人才呢?国家和企业应该怎么样去培养核电人才?核电人才的储备其实更应该是在大力发展核电之前就要开展的工作,其实本文已经算是马后炮了,但是目前还只是核电工程建设期间,我们还有几年的时间去抓紧这一项工作。
至少我们首先要明确核电需要哪些人才?数量和质量要求?等等。也就是说要先做人力资源规划,然后才能逐步按照规划制定多级计划开展。相信国家和相关企业已经开始这方面的行动了,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