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分解决投资需求和居住需求是控制房价的关键
庞 震
据金陵晚报报道,深圳一投资客在新政出台之前清空680套房,并且有部分投资客在等待降价机会,趁机抄底。
虽说,我很不愿意把楼市和股市相提并论,但是,我们的楼市却越来越像极了股市。比如,以前所谓的“政策市”仅仅是用来形容股市的,现在似乎也可以拿来说楼市了,此次新政出台之后,房价不就应声下来了吗?不过,政策这事还真不好说,今天如此,说不定明天就变了。
炒过股的人都知道,股市有涨必有跌,有跌也必有涨。如果说楼市像股市,换言之,现在楼市的下降,只是暂时的,用新闻中投机客的话说,“只要跌到心理价位,就会买进”。一旦,大家都抄底了,房价不就又能涨上去了吗?
尽管楼市和股市有相似之处,但它们之间的区别还是很明显。其中最明显的一点就是,股市涨了大家都开心,而股市跌了大家也不会怨天尤人。不过,楼市却不一样,涨的时候,投资客开心,普通老百姓难受,跌的时候,投资客可以抄底,而普通老百姓却要忍受资产缩水的痛苦。
说白了,楼市并不是一个纯粹的投资场所,除了投资以外,对于普通老百姓而言,房子只是自己居住的家。要是楼市跟股市一样,折腾得太厉害,大多数老百姓都要倒霉。
要改变这种状况,关键就在于得把老百姓的居住需求和投资需求给区分开,前者保障居者有其屋的责任应该由政府承担,通过提供廉租房、经济适用房等保障性住房来解决,而对于后者,完全可以交给市场,投资也好,改善也罢,个人根据自身的经济实力来选择。这样一来,房价的高低、涨跌只要不伤害到普通老百姓的利益,即使楼市像股市,我觉得也没关系。
而住房保有税的试点征收,以及政府进一步加大保障房的供应,从长远来看,似乎就是破解房价再涨的门径,不过关键还是得看,在现有的利率政策使用之后,楼市反映如何,如果楼市反映过度,很可能政府会放松政策的执行力度,倘若效果不彰,那么接下来政府势必会出台更严厉的税收政策,来抑制房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