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皇太极当政,范文程开始进入满清的核心权力圈子,皇太极对范文程特别重视,而君臣的关系也非常的密切。据《清史稿·范文程传》记载:“每入对,必漏下数十刻始出,或未及食息,复如入。”也就是说,皇太极每次召范文程来,君臣二人都谈得十分的投机,一谈就是好几个小时,有时甚至就连吃饭睡觉都来不及,就再次如来谈话了。而清史也说,每次议论军政大事,皇太极总是先问:“范章京知道吗?”,而每当事情议而难决之时,皇太极又会问:“何不与范章京商议?”,而当臣下回答说:“范章京已经同意了。”皇太极也就不说什么了。
作为满清的开国功臣,范文程非但没有一丝一毫矜伐其功,相反却是地位越高越是卑下,处处小心谨慎,以避免因为功高震主面引来杀身之祸。同时,他也极力避免介入满清皇族内部的权力斗争。这一点是相当不容易的,稍有不慎就可能招来杀身之祸,这在历史上是代不乏人的。
公元1643年的9月,皇太极突然病逝,由于皇太极并没有留下任何政治遗嘱。因此留下的权力真空自然也就引发了满清贵族内部的权力斗争,对于帝位争夺之尖锐,毫不亚于中国历史上任何一次类似的斗争。范文程在这种时候,始终保持一个谋臣的中立地位,不与任何一派结盟,不仅如此,他还尽力避免让外人看起来他与某派结盟的任何可能的举措。尽管如此,由于他是皇太极的重要谋臣,仍然受到了皇太极之弟,当时大权在握的摄政王多尔衮的诸多猜忌。顺治三年(公元1646年),多尔衮以“今国家一应事务,各有专属”和范文程“素有疾,毋过劳”为借口,限制并削弱了范文程的权力。而在顺治五年(公元1648年),多尔衮命范文臣等人删改《太祖实录》,范文程知道这可不是闹着玩的小事,一旦政局有变,那是有杀头之祸的,因此,他以养病为由闭门不出。果然,当多尔衮被问罪之后,当时有议论说范文程应该治罪,但是皇上却以他不附多尔衮而赦免了他,仅仅只是免官而已,而且很快就复了他的官(“与同官当连坐,上以文程不附睿亲王(即多尔衮),命但夺官论赎,是岁即复官。”)
清顺治十一年(公元1654年)八月,顺治帝特加封范文程为少保兼太子太保。但是,范文程却急流勇退,在上疏称谢的同时以本弱多病请求退休。顺治帝温谕慰留,但范文程去意已决,再三乞退,皇帝只好下诏,同意他“暂令解任”,并且亲自为他调药。(《清史稿·范文程传》载:“文程疾,尝亲调药饵以赐”)。
但是范文程却从此再没有踏进政坛,退休之后是“辟档皋为别业,稍构亭馆,植卉木,引亲故,徜徉其中;时以诗书骑射课子弟,性廉慎好施与。”
清康熙五年(公元1666年),八月,自称“大明骨大清肉”的一代谋臣范文程去世。当时的康熙皇帝亲笔题写了“元辅高风”的牌匾悬挂于范氏祠堂,评价之高,由此可见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