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北京最热闹的地方无疑是位于顺义天竺的中国国际展览中心,这里正在举办 2010(第11届)北京国际车展,成为京城百姓必去之地,也是京城春夏之交人气最旺的地方。听说本届参展厂商之重视、展车之众多、参观者热情之高涨都是前所未有的,终于在4月27日有幸亲临现场感受车展的魅力。
与两年前的第10届相比或者说与以往任何一届相比,这一届最大的亮点就是处处体现出的“人车合一”的特点:
一是,主题,紧扣人类生存现状
每届车展都有一个主题,这个主题犹如灵魂,渗透在车展的方方面面。比如,第9 届 “国际化、品牌全、规模大”, 展现它的纯“制造性”,表达出中国汽车在2006年时的发展重心;第10届提出“梦想·和谐·新境界”,侧重国内汽车工业的发展趋势和业内精英的成长历程,反映2008年时中国汽车转型期的特点;这一届的主题更加鲜明,主张“畅想绿色未来”,追求环保、低碳,力图创造适合人类宜居的汽车生活。车展的主题,越来越与它的主人——人类的生存环境相联,寻求可持续的长期共存。主题的更替、变迁,直接表现出的是人类认识的进步,寻找如何在工业化和现代化的进程中和谐发展达成共识的答案。
二是,规模空前,满足人们对汽车生活的渴望
观众对车展的热情,来源于对汽车的热爱,或者说是对提高生活质量的渴望。本届车展的规模创历史新高,展车990辆,比上届增加10%;全球首发车型增加12倍,满足观众想了解新车型、新技术及世界汽车发展趋势的需求;展出面积比增加2万平米,让更多的厂商能够如愿纳入其中,与中国消费者面对面,接受市场的“检阅”,体验中国普通百姓与车零距离接触的真情实感。
三是,服务,更直接体现人性化服务细节
本届车展最温馨的地方,就是主办方完善了诸多服务细节。比如,开辟了中英方双语官方网站,让国内外的关注车展的人们能在第一时间了解车展的实时动态;拓宽了周边的道路,由双向4车道为双向6车道,提高了通行能力,在花博会、空港工业园等处开辟了停车场,解决了自驾车前往车展人们的停车难题;W、E两大系列展馆内标识醒目、具体,馆与馆之间的衔接自然流畅,以前那种“找不着北”的情景不复存在;主展馆和媒体区分布的也比较合理,基本上是错落有致。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解决“入厕”问题,没有了上届的尴尬,馆内卫生间和室外活动公厕方便致极,看得出在这方面与2008北京奥运会一脉相承。
四是,时代背影,呼应车展增强民族自豪感
说到北京车展,最让人有记忆的,就是“提气”,看了车展上的豪车和众多穿插其中的众多“蓝眼睛”,就从心底体会到一种“扬眉吐气”的享受。记得2008年4月的北京车展,正遭遇西藏3.14“打砸抢烧”事件,北京车展的成功举办恰好给西方反华势力一个有力的回击。今年4月青海玉树遭遇7.1级地震,而此时隆重开幕的北京车展,又为国人团结一心、重建家园增添了无穷的力量。所以,北京车展总让人津津乐道,是车展与这些历史事件相关联无不关系。
五是,离馆时的无序,美中不足
几乎每届北京车展我都没落下,可以说见证了北京车展不断进步和完善的过程。尽管这届车展是史上最棒的一届,但仍有不如人意的地方。给我感受最深的就是离馆乘坐摆渡车时的无序,我和同事们下午3点到等车处时,已有近百人在此等候了,基本没有队型,乱哄哄的一片。现场只有一名小保安,面对大家要求他维护好队伍的质疑,嘴里不停地说:“我一小保安,说了不算,人家不听我的。”就这样,车一进站,大家挤成一堆拼命向车门上拥,软条隔离带早已形同虚设。后来人越聚越多,车一到站更加拥挤不堪。我和同事们连等6辆车,才完全无自主地被汹涌人流推上了车,事后想想如果发生踩踏后果。。。。。当时的情景极有可能。这里 “人车合一” 的美中不足,让很多人对车展美好印象打了折扣。
总之,每届车展都留给我们一笔财富,让我们能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回味。尽管这一届有些不足,但精彩的场景还是要载入中国汽车的发展历册。
北京车展值得一逛,不亲临现场体味汽车的魅力就是遗憾。
本文为独家供给搜狐汽车刊载的原创文章,版权归搜狐汽车所有,未经许可,不准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