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幼儿园31人被砍伤,校园惨案“井喷”谁之过?
29日上午9时40分,江苏泰兴市泰兴镇中心幼儿园发生一起伤人事件,一名男子持刀冲入校园,砍伤31人,包括28名幼儿、2名教师、1名保安,其中5人伤势较重,有生命危险。(新华网2010年04月29日)
面对又一个校园惨案的发生,人民网发文质疑:28日上午,“3.23”福建南平校园惨案的凶手郑民生被枪决。本以为噩梦已过的人们万万没有想到,仅仅几个小时之后,校园悲剧再次发生——湛江一学校又有十余个学生遭砍杀。而今天上午,江苏泰兴市泰兴镇一男子居然再次持刀冲进幼儿园砍伤31人……学校作为一个公共场合,自然不可避免意外发生,可像今年这样校园凶杀案呈现出井喷之势仍属罕见,难道毫无反抗力的孩子只能被当成社会矛盾的牺牲品?当下一个突发事件再次发生,我们的校园安保如何担当保护孩子的大任?
安全高于一切,生命重于泰山。可以说,每一个校园惨案的发生,都是对校园安保工作的拷问。但就在大家纷纷建言学校应当如何如之何的时候,我们是否也应该问一些诸如“学校究竟有没有能力保护孩子的生命安全”、“究竟是谁让孩子成了社会矛盾的牺牲品”、“我们的社会当中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神经病’”之类的问题呢?
从校园惨案的肇事者本身来看,他们几乎都是一些失去理智、丧心病狂的“精神病患者”,而且在实施凶杀时往往都是经过事先预谋、手段极其残忍的。对此,那些手无寸铁、连学生都尚且不敢得罪的教师能够担当起校园安保的重任吗?显然不能。再者说了,大凡是到校园进行杀戮的人,几乎都具有和郑民生“我要自杀,我一个人死不行,要拖几个人一起死”一样的心理,那么,即便是教师勇于承担保护学生的责任和义务,其结果又当如何呢?
事实上,那些对无辜的孩子举起残忍屠刀的人是没有任何道德感可言的。而他们之所以会把“报复社会”的目光聚焦到校园,也无非就是因为校园人员高度密集,小学生、幼儿身单力薄基本没有反抗能力,校园安全、保卫工作相对薄弱、教师比较懦弱,等等。从这个角度来说,“究竟是谁让孩子成了社会矛盾的牺牲品”的问题确实值得探讨。
孩子是民族的未来,本该宁静的校园频发如此血腥的惨案,显然对孩子的成长极为不利。学校作为承担教书育人职责的机构,保证学生在校期间的人身安全更是其义不容辞的责任。但当社会当中病态心理的人愈来愈多的时候,我们是该谴责学校安全教育工作不够到位,还是问罪于社会不够公平、不够和谐、不够融洽呢?
我是曾不止一次地强调“单凭教育内部是不可能解决教育方面的问题的”。因为教育诸多方面的问题原本就是社会的问题。试想一下,设若没有国家执法机关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没有保障校园周边安全的强硬机制,单凭教师就能给孩子们一个健康成长的空间吗?再设想一下,设若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拥有一种慈悲善良的胸怀、处处都散播着一种文明与道德的气息,还会有如此惨绝人伦悲剧的“井喷”存在吗?
社会很繁杂,生活很不易,孩子很受伤。我们不难看到,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再加上住房、教育、医疗等的高费用,每个人的压力都很大。而那些遇到挫折又得不到宣泄的人,便在诸多的阴影当中滋生了“轰动式”自杀的念头。其实,“报复社会”的罪恶心理才是校园惨案与悲剧根源所在。
有报道说,为提高教育系统应急管理工作水平、提升教育系统应对突发公共事件能力,教育部在4月28日成立了应急管理咨询专家。笔者以为,减少乃至杜绝血案的发生,教育系统乃至学校切实加强自身的治安防范能力、把安全工作放在第一位是很有必要的。但笔者同时也认为,设若我们只是在预防上下功夫,而没有一个和谐、民主、公平、相对融洽的社会环境做支撑,类似事故极有可能还会上演!
孩子是祖国的花朵,是祖国的未来。校园惨案“井喷”现象既是对校园安全管理工作的一种考验,也是对当今社会的挑衅与拷问。——如何让我们的孩子不再受到伤害,如何还社会一份和谐,这是每一个国人都必须思考并且必须回答的问题!!!
(李吉明2010年4月29日于河南新乡 邮箱:[email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