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价过高对购买力的挤压
值得全体中国人深思的是,作为最基本的民生产品,房地产在很多地方已经成为地方政府、开发商和公众最重要的投资工具,“全民炒房”态势已经显露。
由于投资获利的层层加码,当前一些大城市的房价水平,相对于当地居民家庭的可支配收入,已经达到了超乎想象的高度。在北京,建成区的房价与家庭收入比目前已经超过了30倍,房价与租金(年)之比则超过了50倍;在上海的中心区,不少楼盘的单价超过10万元人民币,超过了当前东京核心区的住宅价格,而上海的单位土地产出不到东京的1/20。中国的高房价问题,再次成为国内外人士热议的焦点问题,国际主流媒体都对中国的房价引起的泡沫问题表示了关注。
在“流动性陷阱”阶段,大量注入的流动性将毫无例外地进入股市、房地产等资产市场,引起房价、股价在积存泡沫的基础上持续上涨。这必然带来几大问题;一是引起占绝大多数的社会底层的普遍不满;二是对其他产业和居民消费形成挤压,人为压制人民生活水平,阻碍产业结构升级步伐;三是由此培育出来的大量投机机构,利用相同手法炒作估值过低的农产品,引发全国农产品供给危机。
虽然中央强调经济结构调整和转换经济增长方式,但由于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冰火两重天,大量民营企业放弃实体产业经营,转而从事房地产投资。目前,中国急于将投资依赖型经济转换到以居民消费为主导的经济上来,但高房价迫使许多家庭不得不将越来越多的收入投入到住房上,而购买其他商品的支出势必被耗尽,严重影响民生水平和产业竞争力的提高。从长期来看,越积越大的泡沫破裂必然严重危及中国银行体系——这是一个严重依赖房地产、把房地产信贷资产看作最优资产的商业银行体系,它的安危关系到中国绝大多数人的生计和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