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工地:世博会前看上海


330日,上海世博会倒计时还有31天。从扬州坐大巴,晚上10点钟到达上海长途客运站。客运站出口在上海火车站北广场。从出口出来,不是印象当中的繁华夜景,而是探照灯照射下的一片大工地。一片瓦砾,推土机、装载机、卡车在漫天的小雨中发出阵阵轰鸣。四处一片泥泞,没有公交,也没有出租车,距离地铁站还有一段泥泞路要走,只好入住到被泥泞包围着的戴斯大酒店。第二天早上,从酒店七楼的窗户往外望,这一片碎砖瓦砾的工地更加清晰地暴露在视野里。更加奇怪的是,四周的电线还像蜘蛛网般在天空里交织着,很难想象这是上海的中心地带。
第二天,在普陀区怒江北路一带,看到的也是一片连一片的大工地,施工的机械也在加紧作业——都是抢班抢点赶在世博会前完工。但是,这里街道两旁的电线杆还是由悬空的电线网纵横交错的连接着,恐怕不是短短一个月时间能够埋设到地下的。没想到这次来上海,看到了上海在繁华的背后还有十分落后的另一面。若不是世博会,恐怕这落后的一面还要持续一段较长的时间。给人的印象是,世博会的准备工作好像很匆忙。应当是在收尾“打扫环境卫生”阶段,但很多工作看起来并不像是这样。到世博会开幕时这一片片工地能够变成绿地和花坛,可能只有上海人能创造这样的奇迹。

   偌大一个上海,繁华与土俗并存、发达与落后同在,使人联想到一个偌大的中国,经济上要达到东西均衡、南北协调的局面,尚有相当一段漫长的路要走,远远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尚需我们国人做长期艰苦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