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通证券——投行业务活动管理案例分享


海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的前身是上海海通证券公司,成立于1988年,是我国最早成立的证券公司之一。2005年5月,经中国证券业协会评审通过,成为创新试点券商,公司发展进入新时期,各项业务继续保持市场前列。2006年,随着股权分置改革和券商综合治理的完成,资本市场进入实质转折期。

       在这一年里,公司抓住机遇,深化改革,加快发展,使公司在业务、管理、风控、制度和流程建设等方面都上了一个新台阶,启动了上市进程并获得了实质性进展,实现了三年规划的良好开局。2007年6月7日,公司借壳都市股份上市事宜获得中国证监会正式批准。

      为支持海通证券投行业务的开展,同时规范投行业务的管理,有效防范和控制风险,促进投行业务的健康有序发展,根据海通证券投行业务实际情况以及管理需求,建立投行业务活动管理系统。其核心在于建立对投行业务的全生命周期的信息管理与监控,并通过投行业务活动管理系统,建立标准化的业务流程体系,用技术优势支持业务竞争优势,增强核心竞争力。

投行业务活动的全过程生命周期包括:项目承揽、改制辅导、立项、文件制作、内审、审核、发行上市、持续督导等阶段。总体业务流程图如下:

 

 

 


比如,其中“项目立项”环节就具体规定了凡拟由本公司作为保荐人向中国证监会推荐的证券发行业务项目,应在项目人员正式进场制作发行申请文件前进行立项。立项申请文件包括《立项申请报告》(必备文档)(再融资项目的报告中必须包含《融资方案》(必备文档)和《发行方案》(必备文档)的内容)、《承销、保荐协议》(可选文档)等。其具体业务流程如下图所示。

 

 

 


为了实现对投行业务活动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海通证券应用了蓝凌的BAM模型,并结合个性化需求进行了适当的定制开发,实现了以下核心需求:建立投行业务活动的任务管理监控体系;建立对投行业务管理实行全生命周期的信息管理与监控;建立投行项目的预算、差旅、费用报销、工作总结;建立了以投行项目为主线,包含计划、管理、监控为一体的投行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与监控的管理门户;建立投行项目客户信息管理与数据维护。以下为相关系统截图。

 

 

了解业务管理解决方案更多详情:http://www.landray.com.cn/landray/act/product/BAM/inde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