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静梅 与她的“植物表观植纹鉴定技术”发明
自从1990年7月配合公安人员的破案工作,开始进行植纹鉴定研究,当时在没有参考文献和技术指导的情况下,首次将结构植物学原理应用于刑事侦查, 创造性地发明了植物表观植纹鉴定技术。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在林业、农业和中药材鉴定等研究领域,广泛应用了该技术的研究成果。
一、“植纹Plant Print”的结构及其特征
人们都非常了解指纹finger mark,因为它是人类手指肚上的表观纹理。“植纹Plant Print”则是植物的表观纹理。虽然“植纹Plant Print”和“指纹finger mark”是完全不同的概念,但是指纹和植纹却有异曲同工的作用,二者都可以作为准确的破案证据。
植纹Plant Print:是植物表观纹理, 即每种植物特有的茎、叶外切向壁特有的印痕。包括植物的表皮细胞、气孔的保卫细胞、副卫细胞、果皮及皮孔、导管分子、管胞分子侧壁纹孔式和藻类植物等宏观形态和微观结构。应用植纹鉴定研究,能有效确定不同植物种,因此,植纹Plant Print鉴定技术,是对经典植物分类内容的一种微观结构特征的补充和完善。
二、植纹鉴定技术的发明经历
1990年7月10日晚上,我首次接到了4位公安人员送来的第一份案例检材,即:从无头尸体胃中解剖取出的内容物,装满了6合培养皿,当时,由于恐惧尸体,我的手颤抖,心跳加速,因为这是我38岁以来第一次零距离与死人的胃内容物接触。当时我的身边没有我的老师和其他同志,我显得非常无助。我看见公安人员腰上带着手枪,脸色庄严、凝重,他们告诉我公安部领导非常重视这个特大杀人分尸案件,要求限期破案。同时强调:这是我们利用植纹合作破案的开始,是否成功全依靠陆老师您了。因为当时在全世界都没有查到有关植纹鉴定的参考资料,没有文献可以借鉴,也没有相关试验技术指导,我也从来没有过进行这样艰难试验研究的经历,大任务从天而降,我真是有点蒙了。使人窒息的尸臭,让我们大家无法忍受,当晚我小孩没有人照顾,只好带他来,小孩不能闻尸臭一直在哭。
我按照结构植物学的实验方法,试图进行尸体胃内容物解剖试验,但是已经在尸体中腐烂7个多月的胃内容物,一碰即碎,6合培养皿的材料已经用完了4合,这时试验已经进行到了凌晨1点,但是没有一点试验结果出来,公安人员特别着急。这时我不得不告诉他们,植纹鉴定试验失败了。当时我为自己的无能感到万分的内疚和惭愧,同时我明白,我们已经得到批准的《植纹鉴定在刑事侦查中应用》的项目也即将宣布泡汤,想到这我默默的泪水洗面,再看看睡在试验台上的孩子,满身被蚊子咬的都是大包。我的心如刀绞,当时实验室一片宁静,没有声音,没有人走动,静的让人害怕。
当我不得不再次告诉公安人员,我没有能力与他们进行植纹研究合作,并让他们另找别人后,他们都离开了实验室。就在我准备回家的时候,我看见4名公安人员都整齐的站在实验室门口。他们为什么没有离开?他们还在期盼我能继续试验,突破这个瓶颈。他们期待的眼神,流淌出对我的信任、支持和渴望,他们带着恳求的语气说,您不要放弃,再试试吧。公安人员的支持与鼓励,的确给我打了强心剂。然后,我们重新打开仅有的2合培养皿的材料,重新试验,是上天给了我灵感,让我想起在北京大学曾经学到的暗差显微镜的试验观察技术,报着试试看的想法,我大胆改革了暗差显微镜试验方法,经过3次改革试验,成功的研究发明了光学显微镜暗差三维扫描摄影技术,当即拍摄了整整2个胶卷的尸体内容物的三维扫描结构照片,其图像非常清楚。公安人员依靠植纹鉴定图片,当日凌晨4点抓获2名罪犯,成功破案。实践有力证明:植纹鉴定技术为寻找破案线索,缩小侦破范围和证实犯罪,起到了重要作用。
三、植纹鉴定技术研究的意义
任务完成时我万分激动,因为我为中国的刑事侦查成功创出了一条新路,发明了一种植纹鉴定破案的新方法。我以第一手实验数据为基础,首次将结构植物学原理应用于刑事侦查, 创造性地发明植纹鉴定破案技术。通过显微成像技术,将尸体胃内容物中的植纹与标准样植纹进行比对研究,准确鉴定尸体胃内容物腐烂的植物残渣,为公安人员缩小侦查范围,及时破案提供科学依据。
本研究发明了尸体胃内容物的固定剂、透明剂、离析剂和染色剂。发明了光学显微镜暗差扫描摄影技术,首次拍摄了光学显微镜的扫描三维立体的表观结构植纹照片,解决了尸体胃内容物极度腐烂不能进行封片处理的难题,为刑事侦查提供了准确、便捷的植纹光学显微镜暗差三维扫描成像技术。
在应用植纹鉴定技术进行的破案研究中,试验证明:植纹结构不受环境胁迫、pH值、胃酸、胃蛋白酶作用、胃淀粉酶作用、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消化时间、呕吐物、粪便和动物消化道活动等影响,植纹结构稳定不变。植纹具有能抵御高温的蒸、煮、低温冷冻和机械损伤的功能,在十分极端环境中植纹结构都稳定不变。通过试验研究确定了植纹结构稳定的机理:是由于植物表皮细胞具有角质特化的特点。植纹依靠它特有的结构稳定和准确性、值得信赖性、已经成为不可替代的刑事侦查的微观鉴定的科学依据。
在暴力性案件侦查过程中,植纹像唇纹、指纹、现场痕迹等一样,对证据的甄别、案件的侦破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应用显微成像的植纹Plant Print鉴定系列技术,将尸体胃内容物中的植纹处理成半透明的膜状体,进行暗差显微摄影,并与植纹标准样进行比对研究,准确鉴定尸体胃内容物腐烂的植物种类,为缩小案件的侦查范围、缩短案件的侦破时间,提供技术支持。该技术的推广应用为我国刑事侦查、国家公安科技研究开辟了新领域。
四、植纹鉴定技术研究获得的社会效益
植纹鉴定技术为寻找破案线索,缩小侦破范围和证实犯罪,起到了重要作用。植纹结构稳定,破案证据充分,可信度高,提高了破案的准确率。应用植纹已经破获多起大案要案,得到国内外同行的认可与好评,获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公安破案人员应用植纹鉴定技术先后破获重大涉外杀人和特大杀人分尸案等多起大案要案。应用植纹技术,公安人员先后破获长白90.7.2重大涉外杀人案、双辽90.7.8特大杀人分尸案、东辽91.6.5牲畜中毒案、东丰91.7.9女尸案、梨树90.6.25毁坏青苗案、东辽91.7.6毁葡萄树案、长春90.9.13杀人案等多起案件。
1990年朝鲜政府得知中国人利用植纹鉴定技术侦破了北朝鲜杀人犯越境到中国长白县继续杀人的大案后,致电中国政府称赞说:中国的植纹破案技术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植纹鉴定破案技术,收到了显著的社会效益。
我国公安系统第一位院士刘耀先生等,1992年对项目的评价:“植纹提供鉴定材料完整、齐全;研究设计科学、实验步骤合理、实验结果可信,制作的图谱有很高的使用价值,可作为“植纹”标准比对样本,直接用于检验鉴定。此项研究可在刑事侦察中推广使用,以拓宽刑侦技术检验鉴定的领域。“植纹”研究及其所制作的图谱,为我国刑侦技术科学开辟了新领域,填补了国内空白,查新结果证明居同类研究的国际先进水平。
李玉院士等,2001年,对项目的评价,“植纹”实验指导用书,填补了刑事侦查工作的空白。经过国家公安部科技信息研究所的国际联机检索、查新结果表明:未见国内外研制与本课题相同胃内容物固定剂和染色剂,以及明确表示采用的“表皮细胞撕取制片法、表皮和果皮细胞刮制法、表皮细胞煮沸制片法、表皮和果皮细胞摩擦制片法等,使其呈半透明膜状体,对死尸胃内容物的固体残渣进行显微实验”的有关报道,总之,该项目填补了这一领域的空白,“居国际领先水平”。
植纹有很高的使用价值,可作为“植纹”标准比对样本,直接用于检验鉴定。这项研究可在刑事侦察中推广使用,以拓宽刑侦技术检验鉴定的范围。2003年12月,《中国刑事侦查植物宏观plant print和微观破案新技术》,获教育部科技发明二等奖。1992年10月,《植纹鉴定在刑事侦查中应用》获国家公安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992年8月,《植纹鉴定在刑事侦查中应用》获吉林省公安厅科技进步一等奖。2006.3.1.《刑事侦查植物宏观和微观植纹破案方法》,获得国家发明专利,ZL 2003 10115807.
多年来,我们呈现给国家的是创新的结构植物学研究理念和第一手实验结果,不论是光镜还是电镜的植纹图片都非常清晰,图文并茂,让人耳目一新。向世人展示了中国科技工作者勇于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大胆创新的科学攀登精神和敢为人先的学术风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