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曾经,甚至现在也很热衷于业务外包。笔者以为,联盟有时候也会起到更令人惊喜的效果。
企业和人一样,总是有着这样那样的先天或后天的不足,而联盟则会从某个角度或某个方面弥补我们自身的不足。这犹如我们缺翅膀时可以装上翅膀,缺维生素时吃点维生素,简言之,我们获得了一种企业能力体系快速成长的捷径。门户之见以及封闭之见是我们实现联盟的障碍之一。现实中联盟的达成,需要我们以达人的心态来面对与合作伙伴之间的关系。比之外包,联盟则让我们与合作伙伴形成更加牢固的水乳交融的关系,同生共存,荣辱与共。
汽车流通行业亦然,已经到了摈弃门户之见的时候了,当我们拥有10个、20个合作伙伴的时候,我们之间会形成一种既能取长补短,也能共同迅速成长的体系,当联盟的种子远播于各品牌之间、远播于经销商之间、远播于各业态之间,我们会在不知不觉中变成大写的自己。“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当很多的竞争行为转化为兄弟之争的时候,可以想象,原来的难题会变得简单,企业之间生与死的二维逻辑竞争会演化为多维的愉快抉择。
如果你是汽车租赁行业的翘楚,与经销商集团的联盟会令你的企业底盘沉稳,彼此共同延伸获利空间,浪费的维修、保险、汽车金融等资源被打包成更有价值的珍宝,由于集约化效应,你解决了困扰你多年的融资、购车成本、营业网点扩张压力等难题。你自我封闭多年,与经销商集团既不相知,也不相亲,更多时候是彼此间各自在打小算盘。扼腕叹息失去的一个个机会,你仍然紧捂所谓“商业机密”,经年累月之间,彼此缺乏坦诚相待的胸怀。作为汽车经销商集团,也同样忽视“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古训,直眼所见全是比自己规模更大的企业,讲究对等、讲究门当户对,任机会流水般失去,如旧社会的老地主招女婿,直挑剔到女儿韶华芳菲已尽,仍然孤芳自赏,茕茕孓立。大也如此,小也如是,相互之间,不知好时机已错过如许之多。当网络时代令我们“人脉”激增的时候,联盟,则令我们“企业脉”激增!
同样类似的情形,也发生在大型经销商集团和分散的独立经销商之间。当这些大型经销商集团进军二三级市场区间的时候,许许多多的二级经销商已经在那里生存多年,当我们高举大额资金投入建立网点的时候,我们其实是有一个捷径可走的,那就是与那些独立的经销商或二级经销商建立企业联盟关系,这会让我们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完成网点的铺设和区域占领,经过业务整合,再盘点我们所得所获,将丰富而满意。现实中,大多数经销商集团从来都是非常忽视二级经销商的。惜哉,集腋成裘的机会,原本大家都是平等的。成与否只在一念之间。是否商机,笔者也希望有业内的朋友们来求证。至于大型经销商之间的联盟,则会有很多不曾期盼的好处,这样,区域之间、品牌之间、业态之间、团队之间的融合协同势将迸发出燎原之势,大片大片的资源会被联接,价值被叠加,薄处会变厚,弱势被强化、被弥补,而难题会迎刃而解,由此我们或许可以轻松获取一个乃至多个业态的话语权。联盟如此重要,比之自顾自的发展,何处不会柳暗花明呢?
换个视角,这也是资源运营的方法之一,正如笔者在之前的博文中所提到的,资源越使用越有价值,而资源运营的境界,需要的是经营者的做人境界。做事的策略虽然也很重要,做人的境界有时则更为重要。合纵与连横,当应其时、其势而为之,多些盟友,少些对手,何乐而不为?高举联盟大旗的同行们,必会有诺者呼应。
至于联盟的形式,笔者以为,彼此参股可行,彼此同股比亦可行,而信守联盟协议亦无不可。大者非恒大,更非处处都大,小者非恒小,也非处处都小。一些商机,因此而常常可遇且常常擦肩而过、失之交臂,挥之不去的,是疑虑芥蒂之心。商业世界的逻辑关系是可以改变的,只要我们彼此怀有合作之心。
联盟是可以由虚拟而转为现实的资产,是撬动重物的杠杆支点。它不仅是强者之间的游戏,也是强弱之间、弱弱之间的游戏。由联盟而化解竞争,快速获取价值,乃是企业发展壮大的应有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