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中午、晚上这3个时间段的吃饭规律一般不能改变,一旦改变,就会有“人”提醒您“该吃了”,吃到一定程度,又会有“人”提醒你“可以了”!它就是生物钟,被科学家称为“调控生命节律的隐形巨手”。自然界中,许多生物(包括动物、植物等)体内的活动也有一定的规律,有自己的生物钟。
许多植物开花的时间非常有规律,蒲公英大约在早晨5时开花,半枝莲大约在10点,万寿菊大约在下午3点,烟草花大约在晚上6点……不同时间开花的花草,可以组成一个为人类报时的“花钟”。动物体内生物钟现象的例子更是数不胜数。海滨的沙滩上生活着一种招潮蟹,潮水涌来时躲在洞穴里,潮水退却后准时从洞穴中爬出,对涨潮、落潮的时间把握得非常准确。有一种哺乳动物名叫鼯鼠,白天躲在树洞里,黄昏时分钻出洞穴,跳到树上觅食。鼯鼠的活动非常有规律,只要白天的光线暗到一定程度,便会匆忙地钻出来!还有蟑螂,它的活动周期与黑暗的到来密切相关,它最活跃的时间是傍晚。如果拿它做实验,通过灯光把白天变成黑夜,蟑螂的活动也就会跟着改变。
早在19世纪末,科学家就注意到了生物体具有“生命节律”的现象。20世纪初,德国内科医生威尔赫姆·弗里斯和奥地利心理学家赫尔曼·斯瓦波达通过长期的临床观察发现,在病人的病症、情感以及行为的起伏中,存在着以23天为周期的体力盛衰期和以28天为周期的情绪波动期。大约过了20年,奥地利因斯布鲁大学的阿尔弗雷特·泰尔其尔教授,在研究了数百名高中和大学学生的考试成绩后,发现人的智力以33天为波动周期。20世纪中叶,生物学家根据生物体存在周期性循环节律活动的事实,创造了“生物钟”一词。
从自然界中生物钟的发现,到人体生物钟的揭秘,经历了漫长时间。医学家从人体生物钟的研究中发现,药物在不同的生物周期中所起的作用不同,糖尿病人上午4时对胰岛素最敏感;人得了传染病最可能死亡的时间是早晨5点半左右。生物学家研究出利用生物钟消灭害虫,如:用除虫菊消灭苍蝇在下午3时最有效,诱杀蟑螂最好是在下午5时,等等。生物钟的发现,对栽培学、畜牧学、生理学及航天航海研究,都有启迪意义。
调节生命节律的隐形巨手——生物钟
评论
8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