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常思维与碎屑经济


 

异常思维与碎屑经济

 

何鑫业

 

异常思维,同样可以反映一个人的想象力半径,也同样是人生思考敏捷性和幽默程度不可或缺的要素,更是多媒体时代亟需的一种右脑能力:

 

世界是一副牌,不按常理出牌的人往往能胜出。在全球媒体业的这一个大局里,艾伦·纽哈斯是一条大鳄,根本不按常理出牌的同时,还屡屡地用异常思维来搅局。他的最著名的言论是:“人们告诉你某件事办不到时,你已经有了胜算的机会”。

如果把这句话说得更通俗一点的话,那就会是另一个角度的意思,这个角度中国人比较容易接受,比较不会认为是投机取巧或者幸灾乐祸:“你应该把自己培养得与常人不同,这样,别人不行的时候,你就行了”。

无论是哪一句,它的实质都是一样的——困难总是常规的,要用发明创造的方法来解决它——而发明创造就是不常规,就是用异常思维来解救我们自己。

 

我个人的异常思维是,把每天零点的午夜新闻当新闻联播看,看完开始工作。

我个人的异常思维是,看书只看作者的题记(包括赠言和序、跋)。譬如有位作者在《昆虫》的题记中说:“蜜蜂飞舞的目的只是为了觅食,可它却意外地传了粉(试想想老虎的觅食和人类的觅食,都是杀戮;如果人类面对一头猪,只是吃掉猪毛等于帮猪、牛、羊理发那就好了)”。譬如还有一位太空专家在著名的《月亮的情人》中说:“失败让我探到了成功的底线,正如离婚让我们探到了婚姻的底线,也正如理想的消失让我们探到了现实的底线”。

套用这二位大师的话,我想说的是,电视机这个东西,初看也如蜜蜂一般,“飞舞”起来仿佛也只是为了“觅食”,可它却意外地把人们圈在了家中,减少了公共空间的压力,也减少了因无所事事导致的人间纷争的可能,当然还有妙不可言的“花粉”和“蜂蜜”——这是一种与功能无关的精神,简言之“文化”。而,黄金时间的纷争和重新洗牌,也让我们探到了电视业界生存、思考、变革、再生存、再变革的底线。

中国的电视业,也属于全球媒体,迟早也要面对那个所谓的艾伦·纽哈斯,迟早也要面对他的那个所谓的咒语——你说你是中国人,你说你办不到的时候,你不就等于又给了那条老鳄鱼一次胜算的机会。

 

右脑时代,产品是随着“一个事件,一句口号,一个主题曲,再加一个美好故事”一起推广的。就像微软的Windows视窗系统,它就是连同一组开关机音乐,一幅桌面背景,一个万花筒式的浏览器,外加一个屏幕保护程序来构成整个产品外观的。

那么,电视产品的“事件,口号,主题曲,美好故事”又是什么呢?我们留意节目本身质量的同时,我们留意过它们的传播要素吗?留意过它们的新闻事件和相应故事吗?

美国已经率先步入了一个由想像力和创造力主宰的新经济阶段,这个新经济阶段的关键词就是“创新”,这个新经济阶段的推销理念就是新产品背后一定要有一个“感人”的故事。

 

一位丈夫做企业的女士曾对我说:“2002年的时候,我先生在业界如鱼得水,而我总觉得这样的日子很害怕,于是偷偷将他留作我零用的那部分钱买了商铺和写字楼。没想到,2005年后先生的企业滑坡,几乎难以为继。更万万没想到的是,我的商铺和写字楼大热,每年仅租金就高达百万,真是瞎猫碰死耗子,太运气了!”

每个人的生命后台都有环绕你一生的、一不留意就会让你吓一跳的惊人的“副产品”,这位女士的“副产品”是她保持了对世界、对金钱的一种忧虑,这种忧虑在收益后是一种聪明,而在收益前却是异常思维。

 

1999年的易趣时代和2002年的eBay时代,中国的网民或中国的小业主们要在网上开店,是需要交纳费用的。2003年淘宝插足商务平台时,提出了免费开网店的口号,并在两年后据此击败了大行其道的eBay和易趣——那么,到底是什么东西在起作用,让这个阿里巴巴的淘宝能够不依赖服务器租金,鬼迷心窍地不但生存下来、击败对手而且长足发展?一般人以为是点击率导致大量投放的门户广告,其实不然——真正的获利来自:全球成千上万的商户在进行货品交易时、“支付宝”和开店押金这两项副产品、运作时产生的每日成千万上亿的滞留金——这个滞留金,我们可以形象地把它称为钱流通过程中的“碎屑”。

由“碎屑”导致盈利而形成“碎屑”经济,这就是异常思维。所以说,淘宝其实活在异常思维中,淘宝赚的也是异常思维的钱。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