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住医共产+创造私有-大管理3.15


基础共产+创造自由

 

经济危机之后经济发展方式如何?

私有制、公有制还是半私有半公有?

市场还是计划?

苏联社会主义的失败,是否就预示着计划经济的彻底失败?中国的公私混合模式,从纯经济学意义说有什么好处?

古典、新古典,如今都已经很难单独全面的解读现代经济,当今经济受着更复杂因素的影响,经济不仅需要政府的干预,也需要国民的智慧,国民对世界的认识,极大的影响着经济的发展,从这点上说,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是比较适用的理论,而苏联的失败,并不必然代表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失败,我更愿意相信,苏联社会主义,存在的问题,根本不是马克思主义出了问题,而是苏联对马克思理论的认识与实践在某种程度上,存在偏离,没有真正实践马克思理论。

因为,从现代社会来看,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现代世界经济的解释,很多方面,都是相当成功的。比如经济学的白搭车问题,用新古典理论的个人成本效率方法,是无法解释的;而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方法是可以很好解决过去经济学的白搭车难题的,在马克思主义看来,一个人,之所以会去参加那些危险的、对自己不是效率最高的行动,比如类似中国129运动那样的救国活动,实在是因为,那些人对世界的看法决定的,他们认为,那样做中国才有希望,自己才有希望,如果大家都不那样做,国家就没有希望,自己也没有希望,所以,就允许别人白搭车。而如果用古典理论和新古典理论,这些行动根本是不可能发生的,因为他们的性价比太低了,聪明的人,肯定不去干,而是等着白搭车。有些人认为,是马克思主义的阶级论,解决了白搭车问题,其实,应该是信仰问题,认识问题,同时解决了阶级与白搭车问题。

未来经济结构需要同时考虑经济的活力与风险两个因素:

资本主义世界最早的理论认为,私有制和自由竞争是两个最重要的原则,理由在于它们是国民自己的选择,物竞天择最公平,是最能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因此最具有驱动力;后来人们发现,当社会发展到非个人市场时代,金融寡头出现时,时常根本无法做到自由竞争,如果没有政府的监管,市场就被金融寡头私人组织监管了,其实美英的私人中央银行的出现,就是这种控制的体现,虽然,这些央行有着政府的参与,但政府不足以控制央行,基本是一种合作关系,央行代表金融寡头利益,政府表面上则是代表国民利益的,现在美国英国资本主义社会就是这种格局

在这种格局下,没有危机发生时,由私人央行与政府联合干预经济,经济呈现适度监管下的自由经济,然而,这种状态下,金融寡头具有很大的优势,他们总是力图通过金融造富,他们从产生的那天起就没有停止过这个行为,这种造富,对他们来说,是造富,本质却是掠夺,这种行为的持续进行,最终的结果就是危机,也就是说,现在的私人中央银行为金融核心的经济经济结构,本身就制造了市场的不公正不自由,本身就蕴含着危机的根源。

而中国的金融市场,也不同程度的受到国外金融规则的影响,产生剧烈动荡,大起大落,要彻底解决这类风险,只有基础行业的国家控制,比如,粮食,住房、电力、电信,医疗,国防安全等,把刚性的,资源性,基础性行业收归国有,把创造性服务性行业开放。

并且要通过法律规定,禁止私人资本参与,如电信,粮食,住房,基本医疗、煤炭矿山,石油,天然气等,这些行业应该由国家自卖自买,执行计划与供给制,而劳动力,则来自于全体国民的必要劳动时间,就是说,每个人每年拿出两个月的时间为自己的基础保障权而工作,这两个月是没有薪水的,但他可以保证你一年的衣食住行医等基本保障,除此之外的时间,每个人都是自由的,而且是真正自由的,你可以不为基本生计工作。

把这些重要的行业掌握在政府手中,不允许私有资本进入,不允许有利润,但因为,这些行业,是基础行业,简单行业,操作技能也简单,因此,可以依靠义工来承担,同时,这也实现了全民的尤其是知识人城市人的真正经济解放,更能推动大众的创造积极性!同时避免了金融资本在房地产等基础领域的恶性投机造成的经济动荡,国家经济就更加稳定。

世界性危机,以及各国处理危机的方式,恰恰说明,资本主义正在尝试用共产主义方式解决资本主义本身的问题,也进一步验证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

基础保障共产的结果就是:减少经济动荡,增大内需市场,满足了大众自由发展,使得每个人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和天赋去做事,极大的发挥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又保持人们追求更高生存水平的天性带来的劳动积极性和经济驱动力。

具体框架如下:

实行基本保障(吃住医)共产制度,一切自然资源归国有控制,实行计划,如土地,矿产;而对于以创造为核心的产业,如真正的高技术产业,实行完全市场经济。在金融上取消股票市场,建设真正的创业投资市场(不是现在的创业板,现在的创业板是四不像,太可笑了,那是在培养富翁)。在外贸上,坚持独立自主为主,内需为主的政策,外贸以平衡为主要政策。在企业管理上,实行大众本位管理制度,把企业建设成大众事业的联合体,使大企业明白一个道理:收购创业者才是大企业持续发展的必然道。在科学发展上,建立面对大众的科学与文化研究平台,打破专业机构大学和科学院对科研市场的垄断,建设科学成果交易和评价市场,毕竟不是什么研究都需要大把投入钱财的!这些是制度上面的。

     最重要的一条,是要通过各种渠道,尤其是文化和艺术的管理来实现,让中国每个人活的有理论,要把依靠创造和科学来发展的道理,根植于每个国民的心,当你的国民都是动物,都是愚民的时候,谁也别想有好的发展,而如果搞文化艺术的不坚持文以载道,那就是祸患,就是声色狗马,就是真正的下九流。

    这样的好处 有如下几点:

    1、基础保障共产,可以彻底解放知识分子生产力,因为中国的知识分子没有地没有房子,不如农民,吃饭住房问题一直捆绑着中国知识人的创造性,很多人都是在为基本吃穿干着自己不喜欢的工作,没有实现在有发展,所以,也无法彻底激发大众积极性.

    2、基础保障共产,自然资源实行计划,就别想依靠土地和权力来坐地收钱了,你要想大富大贵就必须依靠创造,创造才能让你随便拥有,这才能真改变大众的发展观,实现以创造为核心的发展方式,现在一方面,让有地的人坐在家里大笔拿钱,一方面鼓励他们搞科学,那不是可笑吗?

    3、股市的改造,让乐于冒险的股民,那个险冒的值,不再让他们拿钱来腐蚀成熟企业,而是让他们成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解决之道,成为中国的创造基础平台,解决影响创造性的限制因为,因为过去,中国的创造性出不来,一是必要劳动时间限制了知识人,另外就是资本控制创造的问题。

    4、企业管理上,实行大众本位管理,本质上就是无为而治,手段就是收编创业者,这样,大企业彻底解决了彻底调动大众积极性问题,创业者找到了好的管理、品牌、资金平台。

    5、这样,让所有人都有保证,就可以创造巨大的市场,不必冒险去给外国人生产东西,因为,如果现有的2万亿被美国人以各种方式赖掉,我们就等于过去的发展,都是一种白干,既然白干,都能让中国发展起来,我们为什么,不能把那些东西来满足自己人的生存需要?中国人的马克思主义怎么学的,满足大众的不断提高的生存发展需要,这个大市场,不就是发展的主要动力吗?

    6、建设科研国民大平台,和科学成果评价市场,打破专业机构的垄断,才能真正发展起来科学。

    7、让国民,而不只是让各级政府和机构有科学的发展观,才能真正改变发展方式,要实现那样,就必须制度和宣传都符合科学发展官,光嚷嚷,制度相左,大众就不相信,大众不相信,谁去科学发展,到哪里去科学发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