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明的领导行为就是信解行证-大管理3.17


    大管理 十一章 领导的基本行为

 

在这个世上,无论你做什么,有两个身份,你是永远都会具备的,领导者和被领导者,所以,人们需要透彻了解领导行为,这往往是最能影响你做人的标准,有人说你会做人或者不会做人,很大成度上,决定于你会不会领导他人和被他人领导。

当你想让别人为你做事的时候,你就是领导身份,你需要懂得怎么领导;当你作为被领导者的时候,你更需要知道领导该怎么做,那样,你就可以在被领导的时候如鱼得水,在领导人的时候,更有效率。

而人,往往是在这个人面前是领导,在另外一个人面前是被领导,没有一个人是只做领导的,也没有一个人是只做下属的,因为,至少我们都有父母,都做过孩子,还都会有晚辈,即使不提在社会上,就是在家庭里,已经足以使每个人具备了这两个身份。

所以,每个人都需要知道领导行为。

首先要给领导一个定位,我们这里说的领导,就是确定的组织内的头头,不靠权威的领导人,不专门指那些有权随意改变组织的管理者,他能做的就是在现有组织结构内,带领别人,积极地完成自己想要他人做的事情,而减少遇到阻力。我想一般企业的中层领导,部门领导,家长,老师,班长,都属于领导,比如,两个朋友之间,一个人想另外一个人帮忙,你需要的就是领导才能,这时,你也算是领导,而企业家,董事长,则属于管理者,他们虽然也属于领导,但他们更大的特色是权威,他们有权改变组织的一切。人在生存实践中遇到的领导者,远远比管理者要多的多。

领导行为,简单说就是四大步骤,借用佛教的说法,叫信、解、行、证:

用一句话概括,就是要贯彻一个主义,贯彻一套生存理论,就是使民明道的行为。

当然,任何行为都不是绝对有效的,而当遇到你推广的主义或者理论,在某些人那里无效的时候,就必须做出选择,1是强硬,让他出局,2是适当妥协,容忍他的不配合,采取什么态度,完全看任务的需要而定,这在领导行为上,都是常有的事,出局对企业就是辞退,调离,容忍,就是宽容他的不配合,以求整体的和谐运作。

领导行为,就是我们前面那个医学的比喻里面的第三类家长的职能,他做的就是领导。我们可以在回顾下,他是怎么做的:

 

这家长是怎么做的呢?

由于社会出现严重健康危机的时候,比如癌症比例上升,医药费太贵,医疗管理混乱,家人都开始重健康,有危机感了,社会当然也感到危机了,于是电视、网络,报纸等媒体,都开始大面积介绍养生和医学理论,以求让社会大众,都懂得科学生存之道,这样可以不生病,也不用怕医疗费用高,也不受罪了,这时候一家之长,就引导、鼓励家人学这些理论,于是家人就,主动自己学习起来,而后当弄清楚怎么吃喝拉撒睡才能不生病,才能长寿时,家人自己就主动按照医学和养生理论去生存了,会自己依据理论给自己定出一些生活制度和规则,自己执行,有时候可能还需要,家人帮助监督执行,家人的健康,在不需要监督和约束制度的条件下,就保障了。

 

选择理论

选择一个生存的真理,是不可能实现的,因为社会学很难判断谁的理论是真理,从古到今依然如是,就连孔子的理论,也是有人相信有人不信,何况他人呢?

但我们还是必须要选择,一套自己相信的理论,作为自己行为的指导,作为自己领导的工具,没有一个理论,没有一个主义,我们自己无法行动,领导工作更是劳而无效。

选择理论,而后要让大众相信这理论,都很重要。

我们推广一个理论,首先要让人相信这理论,而这并不容易实现,往往需要外力辅助。

首先,理论最好由别人解读,因为,一个小环境内的人,很难相信,身边的人有多伟大,有多正确,如果你不想用权威的话,就应该借助外力来使下属,接受新理论和新观点,哪怕这个理论是你自己的,组织的成员,接受你的指示命令容易,接受领导一套理论,很难,所以需要借助外力,让大众相信你为自己和他们选择的理论。

比如,封建社会的女人是不读书的,往往一个家庭里的男人和女人很难沟通事情,为了能拉进境界,能逐渐有共同语眼,很多家庭就选择让内眷修佛,为什么?就是要通过佛教的教育来提高女人的境界,让他们能够有更多共同语言!

而为什么不自己直接讲那些道理呢?因为,一个家庭,往往是很难让一个人完全接受另外一个人的理论的,也就是说一个成员很难改变另外一个人的思想,只有一个人觉得自己远远不如对方的时候,自己才能虚心接受对方的理论,所以,到佛教去学习,人们就能接受,因为,佛教的大佛非常高大,自己在佛堂寺庙里,感觉自己特别渺小,不容自己不相信佛教的经书佛法,从心里就打消了不相信和怀疑的态度,相信,就能学进去,所以,我们看到的寺庙的佛像都很大很大,我们常人一般只有佛像的脚指头那么大,就是为了让人无形的相信佛教。

关于理论如何用于实践,毛泽东著有实践论,从理论上作了详细精到的论述,而且每个人,也都有充足的经验,不需要更多的论述。

比如,我们每个当过学生的人,都学数学,那些什么几何学阿,就是理论,你学它干什么呢,当然是为了用,怎么用呢?分四步,第一,你相信它是正确的,所以,你才想学,这叫信,第二,你学习它,研究它,透彻理解它,这叫解,第三,你要做练习,为了熟练的运用它,必须作这些教条的书后面的练习,第四,你在实际生活工作中尝试着运用它,用的次数多了,就运用自如,这就是个人运用理论的具体过程。

只是生存理论的运用,涉及的更宽泛,很多时候,受人的情绪和意志力的影响,比如,自然规律的运用,每个人都不需要别人监督,比如,你知道这样一个自然规律-----人跳到滚烫的锅里会被煮熟,像猪肉一样的熟透,就是没有人监督你,你也不会去用热水煮自己,然而,生存理论则不同,比如,我们上面有一条,行为原则,是不伤害他人,大部分人,都知道这是底线,但是很多人在利益面前,就控制不住自己,就要伤害他人,比如三聚氰胺,比如华尔街。

在这方面,人类社会积累了很多可用的办法,帮助人把按理论办事,训练成习惯,如有些国家,要全民当兵,为什么呢,兵员少是次要的,主要是训练全国的青年人,一种统一的生存方式,生存习惯,按一种理论办事。

有的国家,成人前,都必须去当和尚,其实目的就是,让他们走入社会前,都学会用佛教的理论指导自己的人生,形成按照佛的生存理论办事的习惯,这都是典型的办法。

在具体操作上,佛教给世界建立了一种有效的模式,四大步骤,信,解,行,证。

信,就是信佛教的世界观,只有信,你才会用心去修佛,才有必要进行修佛。

解,就是把高深的佛教理论,理解透彻,弄明白。

行,就是实践佛教理论,练习按照佛教的精髓办事。

佛教从生活起居开始,如果靠自己约束自己,那很难形成习惯,怎么做呢,佛教创立了僧团制,就是我们经常见到的,寺庙里的众多僧人,一同起居修法,先有五福六度,清规戒律,这是佛教教义对一般生活的简要规范,有了制度,还有监督,戒律院就是佛教的监督机构,这个体制本身就是可以互相监督的,加之专门的机构监督,这种组织结构,就能保证人们很容易持续稳定地执行教规,容易形成习惯。

证,就是达到能自觉的按佛教揭示的规律办事,用佛教的术语说,叫起心动念都是佛,我就是佛的境界;用现代的话说,就是能自如的运用佛教理论来指导自己的生活,是修佛的完美境界。

现代生存理论的实践,也仍然需要类似的四大那步骤,最关键的是解与行,而行可以分成重要的两步骤,依理建制和严格监督。

 

以各种生动方式解读理论

 

理论往往是枯燥的、没有艺术性的,所以学起来就很难,不容易为人所接受,比如,马克思主义理论,长篇巨制,肯定没有,巴尔扎克、萧伯纳、莎士比亚的作品更受人喜欢,所以,虽然,马克思文笔精炼,但那么长,也就没几个人真读的下去,所以,只有专业人士能读下去,若要这种理论大众化,必然困难,理论这类枯燥的文章,如果不是必须,就没有多少非专业人喜欢读。

在理论文章方面,中国的孔子与老子,是当之无愧的大师,不仅是文章有理,有道,还非常注重可读性,文章精美,短小精悍,字字珠玑,使人容易读下去,但又出现另外一个弊端,注重了艺术性,可读性,传播性,就很容易使文章的理论性不系统,所以,对于理论家来说,兼顾易传播性与论理的严谨性,是很难的。

一般情况下,理论需要进行再次的开发,就是要有一批艺术家,文学家,吃透理论后,以理论为核心,创造出含有理论内涵的作品来,而后再改成戏剧电影电视等等传播形式,而这些脍炙人口的作品,就很容易被普通大众接受了,所以,法国人说,文学大师是他们的国宝。其实,任何国家的文学大师都是国宝,为什么?不是因为,他们的作品能娱乐大众,是因为他们的作品能寓教于乐,是理论的主要传播者,越是有名的大师,越有力量,没有他们,就很难把正确的理论传播下去。

世界知名的文学戏剧大师肖伯纳,在易卜生影响下,反对王尔德的“为艺术而艺术”观点,倡导和并亲自创作以讨论社会问题为主旨的“新戏剧”,并于1891年发表了评论文集《易卜生主义的精髓》,这才是大师的主要特点。

而中国现代没有文学大师,为什么,因为没有人写出推动一个理论的文学作品,而现实主义的文学,是没有灵魂的文学,只是历史的写照,对当代是没有任何帮助的,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多数作品把娱乐当作文学艺术的目的,这是天大的蠢事,娱乐是需要的,但不是文学艺术与媒体的主要任务,他们的任务应该是,帮每个人变得智慧,单单重视娱乐本质上是愚昧的,可悲可笑的。

我们只看到了好莱坞的发达,但没有看到,美国百分之九十多的人都有信仰,都对怎么做事,有自己的稳定原则,有自己的生存理论,娱乐是人家明白世界后享受的东西,而我们如果没有明白道理,那首先任务就得先明白道理,没有传教士,那文学大师们就需要承担传教士的责任。

中国近期作品,最出色的是《士兵突击》,他自己提出了一个精神,“不抛弃不放弃,做有意义的事”,中国人所以喜欢这个作品,就是因为,他提倡了一种正义,一种大家都喜欢接受的精神,并且,让这种精神指导了许三多的成功,可见,现代人是多么需要正确的观点方法和理论,这个作品,尝试着满足了一点,人们这方面的需求。

近期,从电视上看到两部非常出色的国外影视作品的介绍,不知道别人认为它们哪里优秀,但在我看来它们可以说是大师的作品,因为它们是两部以非常优美的艺术手法教人怎么生存的影片,是以一种生存理论为作品灵魂的,一个叫《大河恋》,一个叫《死亡诗社》,这样优美而有深度的作品,在国内是没有的,希望不久的将来再中国能出现这样的作品,中国迫切需要能写出、拍出这样水平作品的大师。

这种行为,就像高僧讲经,和基督教传教士的布道,他们把高深的佛家理论和圣经的精髓,通俗易懂的讲给每个信仰它们的人,只有理解透彻了,才可能按照他去做。

毛主席语录是毛泽东解读的最简洁的马克思主义语言的集锦,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的精髓,用简单易学的文字,表达了出来,这就是推广使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道路,沉长的文字,不可能是10亿人能学能用的,但转化成毛泽东简洁的语录,就是个人都可能学懂。

当时,曾经早请示晚汇报,虽然现在看来,是很可笑的事情,但,如果那不是强制性,如果是自发的学习一种理论的行为,那就不失为一种非常好的办法。

关于这种解读的意义,中国的一位开国将领在讨论毛主席语录意义的时候,说的非常透彻,他说:

毛泽东思想是在帝国主义走向全面崩溃,社会主义走向全世界胜利的时代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反对帝国主义的强大的思想武器,是反对修正主义和教条主义的强大的思想武器。毛泽东思想是全党、全军和全国一切工作的指导方针。

因此,永远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用毛泽东思想武装全国人民的头脑,坚持在一切工作中用毛泽东思想挂帅,是我党政治思想工作最根本的任务。广大工农兵群众、广大革命干部和广大知识分子,都必须把毛泽东思想真正学到手,做到人人读毛主席的书,听毛主席的话,照毛主席的指示办事,做毛主席的好战士。

学习毛主席著作,要带着问题学,活学活用,学用结合,急用先学,立竿见影,在“用”字上狠下功夫。为了把毛泽东思想真正学到手,要反复学习毛主席的许多基本观点,有些警句最好要背熟,反复学习,反复运用。在报纸上,要经常结合实际,刊登毛主席的语录,供大家学习和运用。几年来广大群众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的经验,证明带着问题选学毛主席的语录,是一种学习毛泽东思想的好方法,容易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为了帮助广大群众更好地学习毛泽东思想,我们选编了这本《毛主席语录》。各单位在组织学习的时候,应当结合形势、任务、群众的思想情况和工作情况,选学有关的内容。

现在我们伟大的祖国,正在出现一个工农兵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新时代。毛泽东思想为广大群众所掌握,就会变成无穷无尽的力量,变成威力无比的精神原子弹,《毛主席语录》的大量出版,对广大群众掌握毛泽东思想,推动我国人民思想革命化,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措施。希望每个同志认真地、刻苦地学习,在全国范围内,掀起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的新高潮,在毛泽东思想的伟大红旗下,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科学文化和现代国防的伟大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

虽然,其中不乏阿谀的成分,但关于实践一个理论的方法,说的非常好非常透。现代人,如果主动认识到理论指导生存的作用,能会主动的去学和实践理论,比如科学发展观,不是被迫的,被动的,那这个方法,就是完美无缺的。

2008年初,中国大规模的中央宣讲团到各个省市地区,进行宣传,解读科学发展观,目的是让,下一层政府官员,真正理解这个理论,近来,又出版了一本小册子,讲的是科学发展的例子,这一切都是为让下层能透彻理解科学发展的理论。

 

 

 

 

 

让制度成为大众实践理论的工具

国家也好,企业也好,凡是组织要实现按一个理论办事,就要保证建立一个支持该理论的环境,制度本身就必须是符合该理论的。

此制度非彼制度,我们现在说的制度和我们平时理解的约束人的制度是两个概念,这个是在大众接受了这个道理之后,希望按照这个道理生存的时候,自主制定的制度配套,这个制度就象前面举的那个医学和管理的比喻中的制度:

由于社会出现严重健康危机的时候,比如癌症比例上升,医药费太贵,医疗管理混乱,家人都开始重健康,有危机感了,社会当然也感到危机了,于是电视、网络,报纸等媒体,都开始大面积介绍养生和医学理论,以求让社会大众,都懂得科学生存之道,这样可以不生病,也不用怕医疗费用高,也不受罪了,这时候一家之长,就引导、鼓励家人学这些理论,于是家人就,主动自己学习起来,而后当弄清楚怎么吃喝拉撒睡才能不生病,才能长寿时,家人自己就主动按照医学和养生理论去生存了,会自己依据理论给自己定出一些生活制度和规则,自己执行,有时候可能还需要,家人帮助监督执行,家人的健康,在不需要监督和约束制度的条件下,就保障了

这里的制度,是大众主动设置的帮助自己实践理论的制度,而不是过去管理意义下的制度,过去的那种制度是约束。而这种制度,是自我约束,具有本质区别,因为,是大众已经接受了这种理论。

比如,前面说了,要实践一个理论,第一必须要透彻解读理论,那么,在一个组织里,是要有人专门做这个事呢?还是由一个人做事的同时顺便做这个传道的工作呢?如果你真认为传道的工作,解读理论的工作那么重要,就该专门设置一个人做这个工作,而共产党这方面,就进行了制度化,建立了书记制度,这就是常设的解读理论的机构,这种专门传道的人员和业务人员分人来做的组织模式,在现代组织发展中还是一种首创,并且是非常科学的,共产党能得以在中国取得成功,这一先进的传道环节的制度建设,必然功不可没。如果没有这种常设的制度化,需要的时候,就让人来给讲讲马克思主义,那么共产党人,就不可能把马克思主义运用的那么好,就不可能取得那么大成就。

比如,任何国家的理论从没有明确支持偷税漏税的,但只要在这方面,没有严厉合理的制度安排,那就几乎没有一个不偷税的企业,怎么回事呢?因此,制度不支持啊,如对审计职务犯罪的判刑力度太轻,企业做假账,会计师事务所故意疏忽,假账就过去了,再次审查的机会又很少,结果就很容易偷税成功,这样,不偷税就奇怪了。

银行业有个做法很好,过去柜台营业员常有发生,藏匿客户钞票的事情发生,经常说不清楚,现在好了,增加了一种设备,摄像头监控,这种制度化的东西,必然使得营业员的非法行为就几乎减少为零了,这就把真正的理论要求,转化为制度,最终变成人们的实践。

毛泽东在建国初期,因为不多的钱,就枪毙了天津的高级干部,刘青山与张子善,毛泽东是狠吗?毛泽东对他们是狠了点,但却挽救了成千上万的干部,因为,后几十年没有人敢有大的贪污犯罪,从建国到文化大革命结束,全国因为贪污判刑处死的人就很少;而改革开放,鼓励胆子再大点,可能有的人没听明白,也可能有的人没说明白,于是很多人胆子就大的没边了,很多制度也鼓励他们大的没边,不少人有机会把国有企业当自己家的,只要耍一点小计策就可成功的把钱弄回家,这样的制度缺陷,自然贪污腐败成家常便饭,不偷税的似乎成了傻瓜,现在发现问题严重了,这种胆子大的过头了,不能那么大,再大经济就烂了,于是严格起来了,我们就有了很可观数字的人因为贪污受贿被判死刑!每个人都很清楚,这就与初期制度太松直接相关,就是初期的制度不支持理论,监督跟不上,法律就是空文,理论也就实践不下去。过去,由于没有很好的制度,去发现腐败分子,常出现一个腐败透顶的家伙,坐在主席台上,给大家做反腐败的报告,这在中国是非常非常常见的事情,如此,腐败能反的顺利吗?说明制度就不支持反腐败,就等于放任腐败,支持腐败,要想反腐败成功,就得改制度,让制度支持理论,过去百姓告状举报,都没人乐意受理,现在开了很多渠道去接受举报,就是一大制度进步,至少表明是真的要反腐败,为反腐败进行了一些制度变革,虽然,这不是根本的办法。

比如说发展科学事业,如果没有制度保证推倒官本位思想,科学就不可能发展起来。如果一个单位,第一领导就是真理,脑袋大就真理多,那怎么追求真理,尤其是社会科学方面,本来也就无法用事实提前验证,领导说了,这样是对的,就是对的了,其他理论就是错的了,领导成了许多科学的判官,谁还能说别的理论吗?谁还会对社会科学进行深入研究吗?研究了也没用,只要不符合领导的观点就不会被认可,弄不好还给小鞋穿,怎么发展科学?搞自然科学的,如果领导自己没搞出东西来,你搞出来了就得挂上领导的名字,领导放在前面,否则,你就上报不了,弄来弄去,一个科学工作者的努力,只是给领导买帽子,那哪里能来积极性?就是制度不支持你发展科学,制度不能有所改善,什么发展科学都会成空话。

讲医疗界的狼群效应时,提到每家医院都把希波拉底的誓言,作为对医生的要求,写在墙上;但各个医院在实际运作时,都极力袒护自己的医生,只要有医患官司,只要有人告医院,医院就无条件支持医生,医院替医生掩盖,不坚持真理。这样的制度,怎么可能真让希波拉底的誓言有效果呢,因为你的制度就不支持,你的制度,就是支持医生犯错,让医生不怕犯错,怎么能培养出德高望重的大师级别的医生呢?这种制度培养的目标,就是杀猪宰羊式的屠夫型大夫。

医疗界有一个值得欣慰的事情,凡是到了70岁,还在做事的资深医学教授,大部分还是很有境界的,他们一般不在这里狼群里面,可能经的多了,见的多了,对这个职业理解的透彻了,对人生看的透了,已经把为人解除病痛当作自己的乐趣了,也可能是他们的年龄,让他们不能接受作孽的行为了,这点我还没有做深入研究,不敢妄下结论,但有一点可以断定,因为他们,是已经淡出社会的主流人群,制度对他们的影响已经很小了,不需要晋升了,不需要挣钱了,所以,很多制度,对他们无效了,这时候,他们的行为是回归自然了,回归人性了。

可见制度,尤其是坏的制度,不支持理论的制度,还不如没有。

儒家理论在2000年封建中国,影响力最大。孔子说,个人发展的道路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老百姓为什么相信他的理论,为什么按照他说的做?

一个制度,就使整个天下信服这个理论了,按照这个理论办事了,什么制度呢?科举制度,汉朝,在尊儒开始,就有了科举制度的雏形,隋朝时就比较完善了,朝廷通过科举制度,挑选出色的儒生做官,甚至做到宰相,这种制度就是支持,修齐平治发展理论的,人们就相信儒家理论,就积极实践儒家的理论。

我们中国很多企业也搞文化建设,但他的制度根本不符合文化,那样的文化怎么可能成为人们生存指导理论呢?那就只是口号,不会有人相信它的真实作用。

鉴定公正严格监督确保践行

佛教,为了实践佛家的理论,制订了清规戒律,成立了寺院与僧团,寺庙是一种为实践理论而建立的组织形式,类似现在的学校。

寺院相当于学校,是来学习和实践理论的地方;僧团就相当于班级,班级的好处是什么,是集体学习,互相监督,互相研讨;学生做什么呢,学习数学、语文等等知识,做练习,初步实践理论,僧人学佛法,生活起居按照佛法要求去做,实践佛法。

学校有老师,主要是传导理论和判作业,判别学生实践理论(做作业)活动的对与错;寺庙,有高僧,他们的职能一布道,二是判别初级僧人的行为是否真符合佛法,就如同最高大法官,戒律院,就是一个常规的监督践行佛法的机构。

一个理论在一个组织和社会里运行,不但需要透彻解读,严格的监督机构更是必须的,而监督的中心环节,是判别机构,只有能公正的判别人们的行为是否符合理论,才可能实现严格监督,最终才能使人严格按理论办事,形成文化。

判别混乱的危害是相当严重的,最终会使监督无法实现。

首先是会腐蚀监督系统队伍,他们会认为,既然,没有人能说清楚怎么是对错,监督机构就有条件借助自己的职能指鹿为马,权力就会被滥用,既然,监督机构,可以胡作非为了,又去监督谁呢?监督机构必然面临两个结果,一是权力寻租,二是正式职责不作为,结果都一样,就是监督的作用消失了。既然监督机构没有作用了,执行的群体,又有谁会去按照法律法规去做呢?自然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于是制度的执行就成了空话,理论自然,也就无法实践。

我曾说过医疗界存在狼群效应,就是指,当一个医生做错手术或者下错药,已经造成病患重大伤害,如果没有人纠正医生的错误,进行补救,就会导致病人死亡,如果纠正错误,作出补救,就等于证明前一个医生的错误,在这情况下,医生们的做法是,当事医生不会自己承认,其他医生能躲就躲,你找到其他医生诊断,他们也不会说出真相,一般是互相包庇,最终坐视病人被害死,害死之后,也很难找到鉴定的公正,因为,鉴定机构的专家,往往都是权威医疗机构出来的,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几乎不可能得到公正的鉴定结果,这是医疗界的普遍现象!

医疗业的目标,当然应该是希望医生们不断提高技能,治病救人,为此,医疗系统会制订一摞法规制度,然而,为什么会最终产生狼群效应呢?是缺乏公正的医疗事故判别系统!

离开公正与科学的鉴定,医疗界的法规就会成为无用的东西,不可能对医生产生约束作用。

既然做错了,做坏了,病人没有地方去证明自己的错误,那有什么可害怕呢?既然没的怕,为什么要那么小心呢?既然出了问题,医院都为自己包庇,那还有什么必要非得提高技能呢?应该做的是怎么扩大自己的影响,通过各种渠道包装自己,使得自己有更大的市场,能挣更多的钱!如此,技能就自然而然成了不被重视的部分,而市场占有率就成了重点,广告和包装就成了重点,这就是为什么会出现狼群效应!如此,医生与杀猪卖肉的屠夫有何区别?而其心,往往实在如狼似虎!治病救人的天使堕落成虎狼之心的屠夫,关键在于鉴定机构的设置不科学,不公正。

现在的医学会鉴定模式,鉴定专家大部分是本地区资深的在职教授组成,需要鉴定时从中随机抽取,但实际上,也只有本领域的人,才能鉴别本领域的事故,不可能让内科的人判别外科的事故,而一个区域的一个窄领域里顶级的专家是有数的,开会可能都在一起很熟悉,也许大部分是朋友和师生关系,于是,这种鉴定在广义上,就成了老子审儿子,朋友审问朋友,同学审同学,能审出什么问题?

于是,永远都是对患者不利,从整体来看,最大的危害,就是使得医疗界的法规成为废纸。

比如,奶业的事情,过去没有鉴定三聚氰胺的标准,如果不是很多的人患这种病,医生们研究其原因,奶业就可以永远自鸣得意的添加三聚氰胺,为什么?因为你没有人能有资格或者有办法,证明他的错误,甚至连标准里面都没有这项的检查?怎么追求他责任?这自然,就造成了他们肆无忌惮的行为,这种监督管理制度,如何能实现监督的职能?如何能保证大众的安全?

所以,判别的科学与公正,是实践一个理论关键。

保证一套公正而科学的司法系统,就保证了组织环境的理论符合性,就可以让人体会到,在这个组织里,不按这理论办,就寸步难行,无法生存下去。结果是,人们会自然而然地、循序渐进地、自觉不自觉地认可该理论,并按该理论去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