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旋与反气旋(二)


  5 .1  热带气旋的分类与名称

  热带气旋是发生在热带海洋上的一种强烈风暴,它常带来狂风暴雨,引起惊涛骇浪,破坏力很大,威胁着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是一种危害很大的灾害性天气。我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受热带气旋影响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从华南到东北漫长的沿海地区都有可能受到其严重的威胁。据估计,全球由于热带气旋的影响,平均每年造成2万人死亡和60一70亿美元的经济损失。

  热带气旋虽然是一种严重的自然灾害,它也有有益的一面。它是低纬度地区降水的主要来源。例如,在南亚和东南亚地区,热带气旋降水约占全年雨量的l/4;美国东部海岸热带气旋降水占年雨量的1/3;在我国华南夏秋季节也是以热带气旋降水为主。因此它对这些地区的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用水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另外,当久旱少雨时,热带气旋降水常常是解除旱象的主要因素。热带气旋造成的海水混合也被认为是发展渔业生产的有利条件。甚至有人认为,热带气旋可能是保持所有生物生存所必需的地球热量平衡的一个关键要素。

  发生在洋面上的热带气旋,在不同地区沿袭使用不同的名称。如发生在太平洋地区的热带气旋称为台风,发生在印度洋地区的称为热带风暴,发生于大西洋地区的称为飓风,澳大利亚地区称为“wjllle”风。

  目前世界各国对热带气旋的定义和分类标准并不完全相同,国际上比较通用的标准是按照热带气旋的强度(即气旋中心附近最大风速)进行分类。我国中央气象台曾以此为标准将热

  带气旋分为以下三级:

  (1)热带气旋最大风速为10.8~17.1米/秒(相当于风力6~7级);

  (2)台风最大风速为17.2~32.6米/秒(相当于风力8~11级);

  (3)强台风最大风速大于32.6米/秒(12级以上)。

  从1989年开始,我国采用世界气象组织规定的统一标准,按气旋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风力将热带气旋划分为四级:

  (1)风力<8级为热带低压

  (2)风力8-9级为热带风暴

  (3)风力10—11级为强热带风暴

  (4)风力≥12级为台风或飓风

  5 .2  东亚气旋与反气旋带

  我国地处东亚大陆,在这一地区的气旋和反气旋有些特点。我们将从其源地、移动路径和移速等方面作些简单介绍。

  (一) 东亚气旋的源地、路径和移速

  根据多年的统计分析发现,东亚地区的气旋主要发生在两个地区。一个是位于25°N-35°N之间,及我国的江淮流域、东海和日本南部海面的广大地区,习惯上称这些地区的气旋为南方气旋,南方气旋有江淮气旋、东海气旋等等;另一个位于45°N-55°N之间,并以黑龙江、吉林与内蒙的交界地区最多,习惯上称这些地区的气旋为北方气旋,北方气旋有蒙古气旋、东北气旋、黄河气旋、黄海气旋等等。

  东亚锋面气旋的移动路径

  不同源地的气旋,移动路径也不相同。就全年平均的情况来看,气旋路径主要集中在三个地带:最多的是在日本以东或东南方的洋面上,其次是在我国的东北地区,第三个是朝鲜、日本北部地带。

  锋面气旋的移动方向均沿对流层(500毫巴或700毫巴)气流的方向移动。

  东亚锋面气旋的移动速度平均为30-40公里/小时。慢的只有15公里/小时左右;快的高达100公里/小时。一般在气旋的初生阶段快,锢囚或消亡阶段慢;春季快,夏季慢。

  (二) 东亚反气旋活动地区、移动路径和移速

  根据多年的统计分析发现,东亚地区的反气旋主要分布为:从蒙古西部到我国河套地区呈西北-东南向的狭长地带内反气旋出现频率最高,并以此为中心向东北和西南方向减少。

  进入我国的温带反气旋,大都是从亚洲北部、西北部或西部移来的,只有少数是在蒙古西部形成的。它们进入我国的路径大致有四条:

  亚洲冷性反气旋的移动路径

  Ⅰ、从亚洲大陆西北方移来,经西伯利亚、蒙古,然后进入我国

  Ⅱ、从亚洲大陆北方移来,有的开始自北向南或自东北向西南移动,一般到55N以南附近就转向东南,然后经西伯利亚西部、蒙古,进入我国;有的经西伯利亚东部进入我国东北地区

  Ⅲ、从亚洲大陆西方移来,在50N以南,多由西向东移动,有的直接侵入我国新疆地区;有的则折向东北移动,经内蒙进入我国。

  Ⅳ、起源于内蒙,常直接南下进入我国。

  反气旋的移动路径,随季节、过程、强度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一般来说,冬半年以第1、2、4条为主,下半年以第3条为主。

  反气旋的移速,因地区、季节和系统强度的不同而相差极为悬殊。

  5 .3  蒙古气旋

  蒙古气旋发生或发展在蒙古中部和东部高原一带,约在40°~50°N,100°~115°E之间,这个地区的西部、西北部多高山,蒙古中部和东部处于背风坡,有利于气旋的生成和发展。春秋季,冷暖空气活动频繁,气旋出现次数最多,冬季次之;夏季,锋区北移,暖空气活动占优势,故气旋显著减少。

  它的移动路径,一般以向东略偏南经过锡林郭勒盟西部,沿东北平原、松花江下游移去的为最常见;另两条是向东经呼伦贝尔盟移去和向东南经华北、渤海,绕长白山经朝鲜移去。它表现的天气多种多样,其中以大风为主。发展强盛的蒙古气旋,在气旋的任何部位,都可出现大风。降水一般不大,甚至没有,这是因为气旋内暖空气多来自青藏高原的东北部和河西走廊一带,水汽不足,常常除了中心北部出现一些降水以外,其他地区多半只有高云。值得注意的是,蒙古气旋的活动,总是伴有冷空气的侵袭,所以大风、风沙和霜冻等天气现象随之而来。

  东北低压与蒙古气旋相似,多是从其他地区移来的,是我国气旋中发展最强的一类,它一年四季都可出现,以春秋季为最多。其天气主要是大风、风沙、降水、雷阵雨。

  5 .4  江淮气旋

  江淮气旋主要发生在长江中下游。西起宜昌东至长江口的沿江两岸一、二个纬度内是气旋发生最多的区域,淮河流域次之,江西和湖南两省最少。它在春夏两季出现最多,5、6、7三个月活动最盛。

  江淮气旋的发生除与东亚主锋和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活动有关外,地形的影响也很密切。因在发生气旋最多的地区,有几支山脉呈东东北-西西南走向,当冷空气南下时便易产生地形锋生作用,如此时暖空气较强,冷暖空气交绥就促使气旋发生。

  江淮气旋是造成江淮地区暴雨的主要天气系统之一,也是长江流域梅雨天气的型式。迅速发展的江淮气旋并伴有较强的大风,暖锋前有偏东大风,暖区有偏南大风,冷锋后有偏东大风,暴雨区一般出现在气旋中心附近或偏于暖区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