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在进步,行业在改变,教育行业也开始慢慢的进化,成为“多功能”的行业。从教授换妻到初三学生与老师激吻,从尊师重道到现如今的教师要和公务员平起平坐,社会在发生大变革的同时,教师这个职业本身也在进行着蜕变。人类创新的意识在变换着各种陈旧的概念,教师也没能逃出时代的大局。
从事教育行业十余年,对于教师这个职业我总是心存敬畏。我总以为既然为人师表,当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世人也应该尊师重道,这样才能使文明生生不息,学术代代相传。不过社会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以至于曾经教师的地位不如娼。感谢国家和领导人这几年对于教育行业的支持,为提高教师地位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不过最近发生在教育行业的很多事件又让我对教师这个职业产生怜悯之情,归根到底,教师们还是手无缚鸡之力一介书生,面对权势仍然要低头。就拿近的来说,一个小小县城为举办该县第十届梨花节,县里官员就能下令从全县教育战线挑选出160名年轻女教师作为礼仪小姐、导游小姐。还美其名曰为了展示该县形象,教师们自愿奉献。
我看了事件的照片,当选为礼仪小姐的女教师身高和胖瘦都差异不大,均统一着装红色的旗袍和黑色的丝袜,站队整齐划一,做着欢迎的手势。一看就是经过“严格训练”和“精心挑选”的,脸上荡漾着看似灿烂的笑容。消息出来后,面对网友的质疑,当地政府对此事的回应是没有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当事老师也大多表示理解,是自愿的,之所以这么做是考虑到年轻教师形象好、素质高、责任心强,而梨花节是展示该县形象的一次机会。这就是我们最常听到的官方回答。政府的意思无非就是教师素质高,能够展示该县的形象,更何况教师们还是自愿的,参与积极性都很高,利用业余事件组织也没有影响到正常的教学……后面的潜台词就是:我们这么做是充分考虑了多方需求的,是充分发扬了社会主义民主的,是代表了人民的心意的,此举完全是为党为国为人民。
个人认为,这件事情到底是不是该县领导们一拍大腿心血来潮的决定,是不是为了炒作而想出的方法,又是不是真的考虑到突出该县的形象问题才这么做的,我们在没有真正证据的时候也不好枉下定论。
但是,如果真的要提高该县的形象选拔高素质的礼仪小姐,那么为什么不自愿报名选拔,而非要从老师里面挑选?教师对该县了解的程度和素质就真的那么合适这个岗位么?这首先就是当权者已经画好了一个框,然后规定只能在这个框里面进行随便挑选,最后还要表彰出自己非奴性的强加政策,接着说:他们都是自愿的。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政府官员认为自己办了事情也办了好事,事实上根本没有解决老百姓的切实问题,因为你把自己画在一个臆想的框里面而不愿意跳出来。
教师们是不是真的自愿,这个也无从考证,因为“自愿”这个词本身就夹杂着一个大的环境,大势所趋、随大流这样的情况让我们无法分得清哪个是自愿哪个是不自愿。在课业如此繁重的今天,老师们还要抽出时间去培训,就算是利用周末和业余时间,也必然导致教师们分心和增加额外的压力。人必不可双方面都一个分量,一个事件把心思分一些去了,另一方面肯定要受到忽视。我也不大相信,每个教师都愿意在毫无加薪和利益的情况下去牺牲自己的时间,思想觉悟应该有,可也要分事情。“被不务正业”这几个字用在他们当中的某些人身上,也许恰如其分吧。
中国一向对于教师这个职业充满着无比的尊敬,古语就有云“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可见老师对于一个人可谓是再造爹娘。这种感觉如果说起来也许很难体会,但是一经比喻大概就能深切感受了。如果让你的父母去做礼仪小姐,你心里作何感想?这样的行为虽然不至于那么极端,可让学生和父母都怎么去想,小学生也许对于什么是礼仪小姐没有概念,但是当他们看到自己敬爱的老师穿着高叉的旗袍笑脸迎客的时候,孩子们的心里会不会有一个大大的问号甚至厌恶的心理,我们就不得而知了。我认为,这样的事情对孩子们成长是不会有任何帮助的,错误的诱导是在孩童成长时期最怕犯的错误。
我也不否认教师多元化这一说法,教书育人的同时,我们当然也允许个人爱好的存在,但是要知道教师的首要职业还是一名人民教师,教师所树立的榜样是孩子们未来想要成为的人,一举一动甚至一句话都可能关乎他们的未来。
就这件事情而言,教师们更多的情况也是出于一种无奈之举。县政府在外界质疑声中仍然挺起脊梁认为自己的做法创新且出彩,那我们就反思一下如果真的是这样,为什么出现了那么多质疑的声音,网友们不会平白无故把一顶帽子戴在别人的脑袋上。忙着摘自己的帽子同时,好好看看是不是自己的头出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