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沪、深:“爱你、恨你没商量”


柴福洪
 
北京、上海、深圳,是21世纪中国社会奉给人类的“代表作”,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希冀。作者从上海世博会,联想到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联想到中国三大发达地区的三个核心城市,怎样才算世界级城市。
 
按目前三大都市的发展状态看:北京,是中华民族政治与文化中心和代表;上海,是中华民族商业与金融中心和代表;深圳,是中华民族工业与贸易中心和代表。但是,各自都没有在特色上做足文章。
 
当前,京、沪、深三大都市,都在试图建立自己的经济系统,力图成为中国经济社会的领头羊。但其胸怀还不够坦荡、视野还不够开扩、思想还不够解放。极大地制约了其城市发展的潜力与潜能。
 
第一,从“胸怀还不够坦荡”看,三大都市基本上都是以行政区域——画地为牢,没有与周边省、市合作共赢。当今中国三大发达地区,没有形成的区域经济的有机整体。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没有核心区、组成区、延展区、幅射区的城市群概念。
 
北京市没有把天津、河北的资源纳入自己的视野,共同开发与利用,连出海口都不愿意与天津共享。
 
上海也一样,与江、浙两省的合作远远不够紧密,单打独进。长三角,仅仅是一个良好的愿望,没有更多的实质性运作内容。
 
深圳,始不能走出广州的阴影,虽然广东省刚刚与香港签了合作协议,但主体不是深圳,表面看起来是行政级别问题,其实是没有合作意向、设计与内驱动力所致。广东省也不想让深圳超越自己。
 
一个总怕吃亏的人,永远没有合作者;一个只想着为别人服务,以与他人合作为荣的人,其朋友遍及天下。一个没有朋友的人,永远做不成大事;一个做大事业的人,永远是因为朋友和别人而成就了自己的事业。城市也一样,事事让周边的邻居占便宜,最终才能发展自己,事事怕邻居沾光的城市,单打独斗,总也发展不起来。
 
第二,从“视野不够开扩”看,三大都市基本上还是中国的大城市而已,对世界基本没有深入的研究,对历史更是没有深刻认识。眼睛都盯着眼前的利益,没有长远目光。
 
从“世界城市”看,三大都市“世界”的因素太少,即使是北京,也没有吸引世界精英集聚的力量与环境;从历史角度看,11世纪的开封,1世纪的洛阳,公元前11世纪的西安,公元前21世纪的安阳,比起这些久远的中国名城,开放度、融合力都有不及的地方。唐朝能吸纳外国人进入中央政权任职,京、沪、深三大都市对本国国民进入都没有开放,谈何国际视野。
 
仅从房地产业发展这一件事情看,三大城市都是得不偿失。政府得到了土地收益,却失去了吸引人才的能力,提高了所有商务成本;得到GDP高增长,却失去了生活低成本优势,提高城市建设成本;得到少数房地产开发商的支持,却失去了大多数人终生生活的乐趣,失去了民众对政府的信心等等。
 
京、沪、深彻底放开户籍限制,天,绝对掉不下来;守残抱缺,总有一天要失去什么。对世界高层次人才开放,头顶上的天,才是世界的天。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第三,从“思想不够解放”看,三大都市社会存在的矛盾和问题,领导集团自己都感到过意不去,自己在做工作当中,也体会做事难,从来没有谁,以党中央的“以人为本”理念,敢为天下先,破除禁忌,为民请愿。比如教育体制、比如医疗卫生体制、比如住房供给体制、比如户籍管理体制、比如社会保障体制等。
 
更为重要的是,要想成为世界级城市,首先要成为世界性的开放城市、成为世界的创新城市,开放与创新,是当今社会进步与发展的两条定律。
 
一座名城,要有城市的文化品味。城市文化首先要有现代的高等教育,深圳作为一所特大城市,没有20所以上的大学,谈不上现代都市。深圳要吸引港、台名校到深圳来办分校,让“现代陈嘉根”都到深圳来办大学。
 
中国任何地方的发展与进步,决不能离开开放与创新,而京、沪、深三大都市是中国大地上最具优势的城市。例如深圳,如把与香港之间的人员流动海关拆除,向深圳特区边界北移,深圳就必然成为与香港的次级世界城市了(珠海与澳门之间也一样)。
 
中国,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似乎只需要继续改革,再无需进一步开放;只需要政治体制改革为经济体制改革开辟新的空间。非也,中国社会的开放,远远没有达到饱和状态,既要继续改革,又要继续开放,二者集中到一点,就是提高社会创新力。中国社会的改革开放30年,奠定了一定的经济基础,现在不缺资金,缺的是心态,缺的是创新意识。
 
京、沪、深,13亿中国人“爱你没商量”,但“恨铁不成钢”也没商量。京、沪、深三大都市同仁,若能把本“豆腐块”批判得体无完肤,那真得要谢天谢地了。
 
 
                                                                                             201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