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体性事件爆发的心理诱因分析


  群体事件爆发的心理诱因分析

  很多的群体事件都是因为小的事件而引发大规模的群体事件。如香港的名人在电台说错话就可以导致民众大游行;希腊学生游行的处理不当就导致打过魔的全国骚乱。为了疏导和防止群体事件的多发,我们必须先分析群体事件的第一成因心理,以便有的放矢。

  人类在进化中演化出一种社会性,那就是人在原始的社会群体活动中,必须进行群体的合作才可以更好的生存。不断的社会实践积累下的习性使得每个人都有参与群体活动的社会性需求。只有极个别病态的人才不会显露其参与群体活动的社会性(如自闭症者)。

  先拿香港来做例子。香港人生活在资本主义社会环境里,朝九晚五,早出晚归。每天除了上班就是回家看电视,生活单调,极少有参加社会活动的机会。因此香港人不管有什么游行,也不管游行的目的是什么都乐于参与。最明显的是民主党发起的所谓的争取普选游行。本来中央政府对待香港如儿子一般,不愿意快速的实行普选是担心香港受港英当局的遗留影响,选出来与中央政府对立的特区政府,那对特区与中央都是损失。中央政府对香港无所求,不需缴纳费用,也不需承担军事防卫费用,中央政府不取香港一分一毫。就像很多的香港家族一样,家长没有经过长期的考察不会轻易的交班给下一代。不是这些富豪不愿意讲财富交给下一代,而是担心下一代没经验受骗,糟蹋财富。中央政府对香港的关心和照顾是有目共睹。这是事实。可是香港的民主党派好像在香港很有市场。这是因为他们利用了香港人单调的生活缺乏社会活动的心理。发起了种种似是而非的游行和宣传。首先是游行这样的群体活动,由于缺乏群体活动只要有群体活动香港市民就会参加。这就造成了很大的假象好像很多的香港市民支持民主党与中央对抗。而与中央对抗能够给香港带来什么好处?民主党是利用参与游行的人众多来诱导市民相信大众是支持他们与中央对抗的,再行利用从众心理获取他们的选举利益。其焦点就是香港人参与的社会活动少,希望多参加社会群体活动来证明自己的社会价值。如果进行有针对性的民调,问题是“是否支持民主党与中央政府对抗”挑明事实,我看支持民主党的民调肯定不会超过百分之五十,能不能超过百分之三十都难说。而现在香港的民主党好像支持率好像超过百分之六十。人的社会活动性事群体事件爆发的心理诱因之一。

  群体性事件的令一个心理诱因是“利益判断”。民众大都会将发生的社会事件与自己的生活利益进行联系,并作出判断。符合自己利益的就支持,或自己的潜在利益受损害的就反对。人在进行利益判断时就将自己划分归属于某些群体。而这些群体的行动就很容易形成呼应。例如台湾的民进党,当初的民进党人是由一些社会精英分子组成,他们不满不能参与政治,在国际旅行时经常的遭受邦交国少的麻烦。还有一些原来日据时期得利的家族和人士,在国民党时代难以在风光。因此他们萌生了让台湾独立满足自己愿望的想法。而台湾的南部为什么是民进党的大票仓,那是因为南部的农民在以前国民党时代利益无人代言,又无缘于政治,因此利益的判断和选择就自然的将他们自己与反对派民进党相结合。而绝大多数的民进党人都不明白怎么让台湾独立。像蔡英文、李登辉这样的台独幻想者也只能寄望于遥远的将来,他们明白台湾是无法独立。死硬的台独分子陈水扁,在他执政的时候也不敢宣布独立。众多的台独分子只是将台独理念用作欺骗百姓的幌子,并以此来获取政治利益。民进党的基础在南方雄厚,只是原来的农民利益无人代表,后来有民进党出来代表了。这是利益判断使然,而不是有那么多的人愿意台独。

  综上所述,社会活动性心理是相当关键的。我们现在社会,在改革开放后,群体的社会活动少。因此极易发生群体事件。六四就是因为近十年无群体活动,而又有少数捣乱分子组织跳动酿成的。社会心理方面应该以疏导为主,强硬高压的措施不能持久,而且很耗费精力。最近我们国家有奥运和世博会这样的大型活动正好可以抒发民众的社会活动心理,让他们积累的社会活动冲动得以释放。每年一次的春晚也是一次集体释放的过程,应该继续。千万不敢停办。另外对于扫黄活动我认为,大可减少。因为所谓的扫除黄色活动在注重思想意识的年代是强化政治理念的必要措施。(宗教严肃的社会也忌讳这些活动),但是黄色网站和部分的色情活动却可以有利于民众社会活动的心理释放。是外向心理释放的一种途径。每年的扫黄活动只是让民众明白存在着强大的政府,属于高压强制手段。值得商榷。

  看日本、荷兰、瑞典这些先进的国家,他们并不忌讳什么色情,而是将之作为社会心理需求和疏导的途径。社会相当的和谐。像日本虽没有什么众多的群退活动,但民间的喝酒和色情却是民众运用和设防社会活动心理的一种途径。色情开放的日本群体活动就相当的少。像伊朗这样强制压制色情的社会,一点小小的事端就可引发大的群体事件。改革开放后,色情的普及是很多民众社会活动心理释放的另一途径。因此封闭黄色网站,阶段性扫黄应该减少。在不能像毛时代那样组织大量的学习,大量的群体活动来释放民众参与社会活动的心理需求的情况下。我们要考虑怎样才能减少民众社会活动参与心理的积累。我看减少扫黄是一个错的选择。

  利益判断所形成的群体事件在我们国家问题不大,拆迁、土地赔偿、城管等等引发利益群体的群体事件,只要政府公正处理就都不会出现大的问题。保持公正是政府处理“利益判断”形成群体事件最好措施。

  宗教也是释放群体心理的良好途径,但基督教、天主教、伊斯兰教等容易被国外反动势力利用。道教则历史上也有被操纵利用的众多实例,应该加强监控。佛教则是相当理想的释放群体心理的途径。在现在理想无法树立的情况下,支持佛教的发展可以大大缓解社会矛盾。印度的社会和谐大大受益于宗教普及。

  对于引发群体性事件的心理,要采取疏导,不能压制。疏导胜于堵塞。像香港,多组织群体活动就可打击民主党的势力。台湾由于大量的政党群体社会活动,使得民众都懒于参与社会活动。政府可在群体时间按多发的区域多组织社会活动让民众参与,可极大的降低群体性事件。这是一个大型的综合课题,不是三言两语就可解决问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