驳“4万亿一分钱未流入楼市”论


今年“两会”期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张平在记者招待会上表示,两年新增四万亿的投资计划,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一揽子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里面没有一分钱进入到“两高一资”产能过剩的行业,也没有一分钱进入到房地产购买土地这一类的投资。

张平的这一表示,意在平息民众对4万亿投资计划助推房价上涨的愤怒,可此言一出,立即遭到敢于直言的北京华远集团董事长任志强的批评,任志强连发多条微博表示,这种说法无非是想推卸对楼市、股市价格变化的责任,“有此地无银三百两”之嫌。他质问:“四万亿投资中不征地、不拆迁、不扩大房屋需求吗?不直接进入不等于不影响房价。”

有意思的是,针对央企一天拿下三个“地王”,遭到社会对央企社会责任感的指责,或许也是为了回应任志强的炮轰,昨日,国资委新闻处相关负责人再次重申:“4万亿政府投资一分都没流入楼市。”

北京“一天三地王”,发生在3月15日。这一天,远洋地产旗下远豪置业竞得北京大望京一号地,成交金额40.8万元,楼面价2.75万元/平米,成为北京今年首个“单价地王”;中信地产以52.4亿元拿下另一块地,成为新的“总价地王”;而仅隔6个小时,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旗下的世博宏业房产公司,即以17.6亿元竞得了一个地块,楼面价达到3万元/平米,成为新的“单价地王”。

有意思的是,在今年北京市“两会”期间,北京市副市长陈刚还明确表示,“随着政府将大量储备土地投放市场,疯狂抢地现象不会再次出现,地王也很难重现。”可才一个多月的时间,三家央企就很不给陈刚副市长的面子。看样子,市长也无法预见市场的变化了。

其实,4万亿投资计划对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影响还远不止任志强所说的这些。笔者以为,4万亿投资计划还在如下两个方面直接助推房价上涨:

一是间接流入。去年以来,新“地王”不断出现,地价上涨再次进入疯狂期,而大多数“地王”却都是央企或地方国企。保利、中核、中海、中烟、远洋、中信、中粮、中建等央企不断在全国范围内攻城略地,众多城市的“地王”桂冠均被央企摘取。在央企不断成为各地新“地王”的同时,地方国有企业也不敢示弱,也纷纷在二、三线城市疯狂拿地,导致地价的非理性上涨,直接助推着房价的上涨。

国土资源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09年全国土地出让总面积20.9万公顷,同比增加38.3%。土地出让总价款15910.2亿元,同比增长63.4%。也就是说,2009年的地价同比上涨了18.2%。此外,据中国指数研究院发布的报告显示称,70个大中城市土地出让金共计10836亿元,同比2008年增加140%,同比同样“疯狂”的2007年还增加49%,说明重点城市土地拍卖更显火爆。

而由于房地产用地,仅占全部用地的一部分,且工业用地的价格变化并不明显。也就是说,用于商品房开发用地的土地价格,在2009年的基础上,实际涨幅要远大于18.2%

有人会质疑笔者,央企及地方国企疯狂拿地、争当“地王”,和4万亿投资计划有啥关系?其实这关系可大了。

由于中国目前客观存在着较为严重的腐败现象,中国的银行系统大多数又是国有或国有控股企业,银行业务人员一般不愿意轻易将信贷资金投放民营企业,因为民营企业如果不能如期归还贷款,相关业务人员就会招致“腐败交易”的遐想,而将信贷资金投放到央企或地方国企,即可撇清“腐败交易”,即使难以如期受回,哪怕最终成呆账,也还是“公”对“公”的问题,并不影响个人声誉。

也正因为如此,4万亿最终更多地流向了央企及地方国企。而这些企业本身并“不差钱”,国家新增4万亿投资后,他们获得了更多的信贷资金,而实际上新增的信贷资金,很大一部分又形成了“闲钱”。而如何让这部分“闲钱”给自己带来利润,投资地产业又成了他们最佳的选择。

因此,4万亿投资计划,虽然从表面上看没有直接进入房地产行业,但却不可避免地有大量资金间接地流入了地产业。

也正因为近几年地产业客观上存在着的行业暴利,很多历史上和地产业无缘的央企及地方国企,也纷纷进入,虽然国民骂他们失去了“全民所有企业”应有的社会责任感,缺乏企业道德,但他们的所作所为,却更符合资本的趋利性特质,他们能让国有资产升值,理论上也符合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

二是直接流入。非常有意思的是,就在国资委信誓旦旦“4万亿政府投资一分都没流入楼市”的当天,《21世纪经济报道》一篇题为《京沪高铁20亿元贷款被挪用,部分用于土地开发》的文章却披露,上海江桥城市建设投资有限公司,以京沪高铁名义获取银行贷款20亿元,其中13.2亿元用在了土地开发等无关项目上。

而京沪高铁的投资,显然和4万亿投资计划有关。

这仅仅是被暴露的一家企业,因为有关4万亿投资计划运行才一年多时间,针对4万亿投资的审计也才刚刚开始,究竟有多少央企及地方国企在假借基础设施建设套取资金,并最终用于房地产开发,其实目前是谁也不敢打包票。

因此,发改委及国资委,在此时信誓旦旦地抛出“4万亿政府投资一分都没流入楼市”的言论,主要意思还是为了推卸自身在房地产调控政策失控后的责任。但如此不经推敲地宣布,又无法自圆其说,就有不负责任之嫌了,最终必然是贻笑大方。

 
我的相关文章
打击涉房腐败,才能“房价可控!”
“国十一条”以遏制投资调控房价,是舍本求末
“国四条”未提治“捂地”,令人遗憾
房价暴涨,源于捂地,根在行政不作为
2008,会成涉房贪官灾难年?
房价高位震荡,涉房贪官弱不禁风

治捂盘不如治捂地,房产调控渐入佳境
新闻链接:
国资委重申4万亿政府投资一分都没流入楼市
国企纷纷出手拿地北京地块被中国兵器竞得
京沪高铁20亿元贷款被挪用部分用于土地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