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机预警:从校园血案到全国总动员
社会经济的发展,并不能掩盖和解决所有社会问题和矛盾,如果其中某个环节处理不当,可能就会引发一系列突发事件和危机。而突发事件和危机又往往对社会形成极大威胁,即使被处理之后,也难免让人心有余悸,因此,最好的解决之道应该是预防,即防止突发事件和危机的发生。
在2010年3月—4月的40天时间里,连续发生了6起校园血案:
2010年3月23日,一名中年男子手持砍刀,在福建南平市实验小学门口连续砍死砍伤13名等待入校的小学生;
4月12日,广西合浦县西镇小学门前,一名男子砍死一名8岁小学生、一名老年女性,砍伤两名小学生和一名未入学小孩和一对中年夫妇;
4月28日下午,雷州市雷城第一小学发生行凶事件,16名学生和1名教师受伤;
4月29日,47岁的江苏泰兴市男子徐玉元手持一柄长约20厘米的匕首闯入泰兴市中心幼儿园小二班教室,捅伤幼师后,砍伤了正在吃早餐的32名孩子;
4月29日7时13分,昆明市嵩明县发生一起故意伤害未成年人案件,寻甸县羊街镇人43岁的颜兴富,持刀砍伤13岁学生周某;
4月30日上午,山东省潍坊市坊子区九龙街道尚庄村村民王永来强行闯入尚庄小学,用铁锤打伤5名学前班学生。
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学校是一个相对安全和纯净的地方。但与此同时,学校内的孩子由于缺乏自我保护能力,一旦遭遇突发事件,受到的伤害会更严重。多起校园血案的发生,为孩子的生命安全蒙上了浓重的阴影,并迅速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人们纷纷表示了对学校安全防护的质疑。
面对严峻的校园安全形势,在考验着学校及国家的突发事件与危机应对能力。
4月28日教育部成立应急管理咨询专家组,以提高教育系统应急管理工作水平、提升教育系统应对突发公共事件能力。4月29日,教育部发出紧急通知。5月1日,公安部召开紧急会议,下发紧急通知。5月3日,教育部再次下发紧急通知,要求各地教育部门协调地方财政加大投入力度,为中小学配备专职保安人员,安装监控报警设备,并协调公安部门在校园周边治安复杂地区设立警务室或治安岗亭。
由此,保护校园安全上升至国家高度,各地纷纷制定相关应急政策与措施:
北京地区率先采取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措施,学校开始落实校园安全的日报制度。各中小学幼儿园加强了门卫及护校工作,幼儿园接送孩子实行“手递手”,中小学幼儿园开校(园)门时间灵活掌握,严禁出现因开门不及时导致学生校门前聚集现象,还严格执行外来人员进入校园制度。
此外,学校还与北京警方合作,北京各区县公安局的110巡逻车,开始在学生上学、放学的重点时间段停靠在学校门口,震慑犯罪的同时对发现的可疑人员进行盘问检查。
重庆沙坪坝区公安局也成立了第一支专业校园保卫队伍,这些专职校警都是经过了专业的实战技能培训,取得合格后持证上岗;
广州市的荔湾区学校除自身加强防范外,也配备警察在学校周围巡逻,加强对周边10所中小学及幼儿园的监控……
学校、教育部、公安部等相关部门联手,制定的一系列应急措施,具有系统性和可行性,无疑大大降低了校园血案再次发生的可能性,对人们的恐慌心理也起到一定的安抚作用。
但是,校园安全不是朝夕之功,孩子的安全应该是长久而不是短暂的安全。这种对校园实施保护的工作能够持续多久?会不会经过二、三年的“风平浪静”之后,大家慢慢就会松懈下来?这一系列问题正拷问着我们每一个人。
对此,人们需要更理性的思考,思考校园血案发生的真正原因,思考应该如何未雨绸缪,从根本上预防此类事件的再次发生。
首先,找出校园血案发生的真正原因。
找出危机事件发生的原因,是着手预防工作的第一步,也是预防的突破口,否则将防不胜防。
校园血案发生后,人们在为这些孩子感到无比惋惜的同时,也痛恨着凶手的残忍与冷酷,对基本上没有反抗能力的孩子下毒手,与精神病或所谓的变态无异。
但冷静思考,发生一起校园血案,将凶手视为变态的思维属于正常,但如果发生多起,再将凶手视为变态,就有些难以服众了。另外,即使这些凶手都是变态,但一个社会中同时出现如此之多的变态,那么这个社会是不是应该也带有责任?
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同样,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统计一下这些案件的凶手可以看出:第一起案件凶手是南平马站社区诊所医生,无精神病史,2009年6月辞职,其作案动机是报复社会;其余凶手或为无业人员,或为农民,或为恋爱受挫的教师等。凶手自身的心理问题虽然是不可排除的因素,但社会“不公平”环境的外因显然也是惨案发生的必要催化剂。
在某种程度上而言,这些凶手属于弱势群体,而校园血案,可以视为社会弱势群体与强势群体之间的博弈。在当今社会中,人们承受着来自生活与工作压力之大,每个人可以感受到,但对于一些失意者而言,国家明文规定不能游行等政策让其找不到发泄的机会,因此,他们只能在网络上稍作宣泄。
但是,大多数情况下,他们只是沉默。要知道,有时沉默并不是金,而是一种可怕威力的积累,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形成极端心理,从而最终爆发极端行为。因此,失意者可能会找更弱势的人,作为自己发泄的对象,而手无寸铁的孩子就被选为攻击对象。同时,现在被网络等媒体曝光的相似事件,也起了一种示范作用,给社会失意者提供了一种可以学习和模仿的发泄途径。
由此,孩子成为那些失意者报复社会的牺牲品。而校园血案接连的发生,也正是社会发展不协调所导致的后果。
其次,从根本上而言,社会应该多关注那些被边缘化了的弱势群体。
校园血案的发生,给整个社会提了一个醒,应想办法采取措施,妥善安置那些被边缘化了的弱势群体,尽可能为他们营造一个健康的生存和发展环境。否则,可能还将会有更多更恶劣的事件发生,人们可能生活得更无安全感。
在3月23日南平血案发生后,3月26日上午,在南平市第一人民医院的重症监护室里,一名中年妇女突然拦住前来慰问受伤孩童的南平市委书记,并口出惊人之语:“我女儿的冤屈得不到伸张,如果你们不处理好,我也去杀人!”
3月30日,在举报邻居违法建筑半年无果后,一位武汉的刘先生在网上留言表示“如果我的合法权利一直得不到保护,我只有效仿郑医生(南平血案的犯罪嫌疑人)的做法……”
各种社会问题和矛盾增多,导致大量被边缘化弱势群体的出现,生活的不确定性为其提供了潜在的报复心理的“土壤”。如果这种报复心理像病毒一样传染开来,是不是会引发更多、性质更恶劣的突发事件?
同时,如果将视野放开,所谓的弱势群体,并不仅仅限于孩子以及下岗失业者、贫困者等在劳动关系中处于弱势地位的人,还包括老年人、残疾人、精神病患者等。
在全国上下齐心协力保护校园里孩子的安全时,试问,有谁来保护那些在家庭里的老人、妇女,儿童以及社会上的其它弱势群体的安全?国家是否有足够的警力或财力,兼顾到学校之外的地方?仅仅靠这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办法,能从根本上解决我们社会现在存在的不稳定和不安全隐患吗?这是到了我们该认真思考的时候了。
近期精彩推荐:
“千人下跪”,“市长下台”警示录
从“房地产崩盘时间表”看,究竟是谁绑架了中国的房地产?
丰田章男“召回门”事件危机公关的亮点分析
谁让“地震谣言”成为山西“大忽悠”?
赵本山的春晚危机
海南房地产击鼓传花游戏何时结束?
农夫山泉是否能与海口工商局携手共度危机?
“七”乐无穷,尽在新浪新版博客,快来体验啊~~~请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