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黑评论的写作范本
昨天读到和菜头《历史的前列腺》一文(后附链接),不禁叹为观止。此文乃和菜头为“我友麦田”《警惕韩寒》一文的辩护之作,行文处处可见心机深厚,深文周纳,要救“我友”于水火。居然就被和菜头绝境开生路,成功地转移核心论题,将读者的眼光吸引到“大众情绪”的对立面,最终忘记了麦田评论的要害所在。这是一篇非常成功的厚黑评论的写作范本,值得那些有志于厚黑写作或者无良评论的后来者学习。
容我指点其中关窍。
割裂“论敌”的核心论题,以偏概全,断章取义,从而抹黑或者模糊“论敌”的面目,将“论敌”漫画化娱乐化,这是对立的论辩当中惯用的手法。和菜头深知“我友麦田”的文章狗屁不通,毫无逻辑性,于是创造性地将对待“论敌”的这一手法拿来用到“我友”身上,通过将“我友”漫画化娱乐化的手法,把麦田的核心论题藏到幕后。和菜头先把麦田比作堂吉诃德,然后把他《警惕韩寒》一文归结为:“说狠话,下断语,并且因为这些莫名其妙的字句把核心观点全部葬送。他在狠话、断语上自己爽了,就根本不管结论是否立得住。”至此,和菜头承认了麦田“根本不管结论是否立得住”,但他不去分析为什么“结论是否立得住”,而是话锋一转:“但是读者并不会那么看,他们是纯粹的消费者,所谓鼠标拉到底,看了结论就跳上去用板砖猛砸,可怜的老麦田满头是包,永远感叹世道淋漓,人心不古。”这是第一处深文周纳之处:他不管麦田论证的逻辑过程有多么荒谬,从而得出荒谬的结论,而是直接把矛头对准读者,指责读者只看结论,用时髦的“消费者”理论,也把读者漫画化娱乐化,于是本来严肃的议题,从而化作一场狗咬狗的闹剧。这就是和菜头处心积虑想要达到的目的:化严肃的讨论为可笑的打闹。
接着和菜头声称“我不想对麦田的文章进行技术性分析”,因为他深知一进行技术性分析这狗屁不通的文章就要露馅,因此于此处故意宕开,替麦田也替自己撇清,为核心议题的转移做一个铺垫。然后他先拉来连岳的一句只言片语“所谓韩寒的大众,其实也都是小众”,为核心论题的转移增加名人的砝码,从而顺理成章地把核心论题搁置隐藏,却转移到网络甚至媒体舆论的影响力上面。这是第二处深文周纳之处:麦田的核心议题本来是韩寒言论和所谓“大众情绪”的关系问题,本来应该厘清这种关系,但和菜头却开始扮演虚无主义的小丑,扩大化、夸张化地全部否定网络甚至媒体舆论的影响力。“别说是网络上的几个博客,就算是加上所有媒体上的评论员,连同他们开设的专栏文字再加上其后的报纸,也根本谈不上什么影响力。”“谁对普通人的生活有影响,谁能提供新的人生机会,谁在(应为‘才’)真正具备网络上的影响力。”我部分同意此论,但并不能就此一笔抹杀网络和媒体舆论的影响力,事实也并非如此,例证之多,我想不用再举例了吧。和菜头为了替麦田辩护,不惜采用罔顾事实歪曲事实的手法,不惜采用“有奶便是娘”的实用主义逻辑,从而抹杀各类公民维权者的言论努力和现实努力。
第三处深文周纳之处,是和菜头用一些似是而非的比喻——“历史的盲肠”,“历史的前列腺”——等等俏皮话,温柔地替那些不求甚解的读者按摩,从而使他们陶醉于这些似是而非的宏大叙事之中。什么他妈的“历史的盲肠”、“历史的前列腺”?最重要的是每一个具体的个人对待现实的态度和作为。动辄“我们”,动辄将“我们”跟所谓“普通人”割裂开来,好像这两类人生活在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里。这真是混账逻辑!“我们”就是“普通人”,网络就是现实,不是两个世界,而是同一个现实。
我花费心思和时间来驳和菜头此文,一开始也觉得自己小题大做,无聊之极,但后来我发现,和菜头此文看似游戏笔墨,其实深文周纳,深得中国历史上厚黑写作之精髓,为害远远大于党八股之类,特作此文,拈出其中关窍。至于麦田《警惕韩寒》一文的荒谬之处,我已另文驳斥,可参看,《驳麦田〈警惕韩寒〉》网址: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bdedd00100i8x7.html。
(和菜头《历史的前列腺》文章链接:http://www.hecaitou.com/blogs/hecaitou/archives/134423.aspx)
“七”乐无穷,尽在新浪新版博客,快来体验啊~~~请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