颠覆传统才能以小博大
当今国际上文化娱乐产业的运营模式主要有两种:加法模式和乘法模式。加法模式的成功典范如时代华纳、环球、索尼、滚石等,他们的成功在于横向扩张,依靠垄断众多一线大牌明星、捆绑不同业务渠道而控制市场。以时代华纳为例,旗下拥有《时代周刊》、《体育画报》、《人物》、CNN、HBO、华纳兄弟制片厂、华纳音乐集团等众多实力雄厚的公司。而华谊兄弟也在重复着时代华纳的路线,通过对导演、演员、剧本等影视生产环节的控制,通过对电视、院线等影视传播渠道的控制以及艺人经纪等业务,成为综合娱乐集团。而冯小刚、李冰冰、黄晓明等明星持股,则有利于核心团队的稳定。
迪斯尼则是乘法模式的成功典范。与时代华纳最大的区别是,迪斯尼从一开始就围绕一个虚拟偶像“米老鼠”进行扩张,把这样的主题复制到周边的十几个甚至几十个领域,如电影、主题公园、舞台剧演出、游戏以及文具、服装、箱包、手表等周边产品的开发,都是围绕这个主题来进行运作并盈利。迪斯尼模式成功的核心在于拥有一个强大号召力的偶像,如米老鼠和唐老鸭、狮子王、白雪公主等,而这样的偶像往往需要长期的打造才能形成。因此相比于传统的加法模式,纵向的乘法模式前期的市场培育期比较长。而这样的偶像一旦形成,就可以很快实现利润的几何级增长。
“就好像开餐馆,中餐馆要依靠名厨,一个厨师能炒几个招牌菜,这样的厨师越多,餐馆的招牌菜越多,吸引的顾客也就越多。而麦当劳的厨师可能都太不会做饭,但是它把汉堡、薯条、炸鸡翅这几样作到极致,并且形成标准化,这样就可以实现无限制的扩张。”张志远用这样的比喻来说明两种模式的差异。“华谊好比中餐馆,笼络众多明星。而我们目前正在做的,就是要打造出类似‘米老鼠’这样的偶像。”
把“杰尼斯”复制到中国
2009年成立“爱朵女孩(Idol girls)”美少女组合成立,分别是张薰元、李佳遥、李雨晴、曾惜、陆丹蓝、唐小雅、王晶、宋翊菲、索菲亚。成员平均年龄为18岁,成员们不仅可以擅长唱歌跳舞,而且可以完全胜任主持人,模特,演员,词曲作者等各种工作。
出道以来,爱朵女孩转战大江南北,频频出现在各地电视台综艺节目以及各种现场演出中,迅速开始大张旗鼓的宣传之旅。并接连收到日本、韩国、港台以及东南亚地区的主流媒体报道,使得国内偶像组合首次踏出国门,被国外观众关注。
爱朵文化更是号称在五年之内要超过“华谊兄弟”。一方是创业板上市的业界大佬,一方是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这样的对比绝对不在一个重量级上。“爱朵文化”真的是痴人说梦吗?它的自信源自何方?对此,“爱朵文化”CEO 张志远表示,要依靠不同的商业模式另辟蹊径。
迪斯尼依靠的是虚拟的卡通偶像,而把这种模式运用到真人身上的成功范例也有不少,最典型的当属日本的杰尼斯事务所。
杰尼斯事务所已经有30年的历史,垄断了日本将近一半当红男性偶像,大家熟悉的木村拓哉就出自杰尼斯门下。如今在日本,杰尼斯每年要为观众奉献超过200场音乐会、舞台剧等演出。有三分之一的日剧和三分之一的综艺节目男主角都由杰尼斯旗下艺人担任。
杰尼斯事务所是一个名副其实的造星工厂,它的明星生产线不断地制造出偶像。每年杰尼斯都会从数以万计的日本小男孩中选取200名左右具有潜力的候选人,然后花大量财力和时间对他们进行漫长而严格的培训,包括唱歌、舞蹈、器乐演奏、形体表演、魔术、主持、节目制作、新闻采编等。经过10年左右的“魔鬼培训”,他们都成为各方面的全才,具备了成为偶像的实力。但最终能从“小杰尼斯”中脱颖而出的,也仅仅几人而已。
中国杰尼斯模式的改进
但是杰尼斯到了中国也会水土不服,不考虑国情而生搬硬套是不行的。“举个简单例子,日本、韩国、港台地方都很小,可中国太大了。日本就5家主要电视台,韩国就4家,搞定这几家电视台基本上就享誉全国了。而中国地方台太多,因此宣传期必须要延长。以前国内的许多公司盲目模仿日韩港台,给艺人的宣传期就3个月,在中国这远远不够。”张志远说,前期必须要有足够的投入和耐心,踏踏实实把底子打好,把音乐作好。很多公司急于求成,或者因为没有太多的资金支持而过早放弃,很可惜。“要知道小沈阳的一夜成名也是因为赵本山20年来每年春晚固定时间亮相培养的观众基础。”
想成为中国迪斯尼的爱朵文化,其产品爱朵女孩(idolgirls)能成为那只亿万人民喜爱的“米老鼠”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