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色 好德
孔子这句话是在什么时候?
卫国的国君和美女夫人南子做一辆车,孔子坐车跟在后面。孔子由此感叹: 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此时此刻此言,倒象孔子吃女人的醋。
好色是人的自然反应,谁不好呢?!
不用说是帝王将相,三宫六院,三妻四妾,是很普通的事,打着的旗号当然不是好色,“为广子嗣耳”,掩耳盗灵罢了。
也有打着“采阴补阳”的养生旗号的,甚至连孙思邈老先生也在自己的传世之作里加以论证。
文人墨客也以狎名妓为风雅之事,比如“赢得青楼薄幸名”,如此看来,徜徉青楼,倒不是道德败坏的事,杜牧,柳永,唐寅这些风月老手,往往还被称为风流才子。
寻常人家,偷鸡摸狗也是屡见不鲜。水浒里就有许多寻常人家男人勾引女人和女人私通男人的故事。
不仅男人如此,女人也不例外,比如秦始皇的老娘,女皇帝武则天,还有晋朝那个又黑又丑的贾皇后。看来好色这件事,是男女都一样。
人好好色,恶恶臭。也是孔子说的,可见是人之常情。
食色性也。是孟子说的。好色更是人的本性了。
好色不费力气,还会给人愉悦的快感(也有纵欲过度,气血两亏的,还有至于精尽人亡的,当然还有亡国败家的,这些都成了后来劝戒人们不要好色的恐怖的提示)。
好德就不一样,德,就需要克己,约束自己。克,约束,如同“戒”。不是不想要,是不让要,不能要。想要而不让要,不能要,应该是很痛苦的。
好德修德的益处不是直接的身心的快感,而是精神层面的,然后再转化为物质层面的。有时还未必能转化为物质的收益。
一件事是自然本性,还很舒服,很直接;一件事不是自然本性,还很痛苦,没有直接的收益。
好与不好,看上去是太简单的选择了。只有圣人才能做到:吾欲仁斯仁至矣。那是圣人,一般人是做不到的。
看来要求常人反过来是不容易的。能好色不忘好德,好色而不缺德,就不错了。尤其不要为了好色,冷落了圣人。
好色在私秘处,好德在公开处,也容易被人骂作:满口的仁义道德,满肚子男盗女娼。
有人说:所谓美色,不过是一具臭皮囊而已。
有人说:色乃刮肉之钢刀。有人说:女人是老虎。
有人说:富润屋,德润身。
孟子曰:唯大英雄者能本色。
随你好吧!
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评论
15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