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战略的认识


我对战略的认识。

对于战略的认识和理解形形色色,即没有统一过,认识和分歧又在不断地发展。这种情况一方面是由于缺少研究战略的科学知识,由一方面是由于以下六个认识方面原因造成。

第一、战略是在一定条件下产生的。战略不是从组织起军队或企业开始生产就产生

的。战略是在冲突或竞争发展到一定的阶段时,同时冲突或竞争双方都已经过初创,开始稳定发展或进入成熟阶段时才产生的。明确了战略产生就可以区分它与经营和策略,也不会为非竞争性的任务和项目,或垄断企业制定战略,更不会将战略混同于中长期的计划。

第二、战略是认识和把握战争全局或竞争全局的指导思想和组织变革的工具,是最高决

策者的工具。战略不是管理工具或经营工具,而是指导工具。战略不是一般决策者或管理者的工具,而是最高决策者的工具。它是最高决策的产物,又是各级决策的指导依据。因此战略是军队或企业最高的机密(不是对外宣传的广告)。同时战略不是从下而上、上下结合集思广益的过程或产物。一般讲集思广益的产物仅仅是实施方案,或工艺流程,是针对现实的疑难问题的。

第三、战略是一个整体。战略有三个基本矛盾:战略思想和战略意识的矛盾,战略变

革和战略控制的矛盾,战略组织和战略资源的矛盾等等。这三个矛盾始终贯穿于战略实践的各个环节和发展。没有任何战略理论或战略学说研究战略的内在矛盾,也就在实际上将战略当作外在的、固化的、没有发展的碎片,这些学说都没有生命和生命力,也都不能发展或不可能发展。

         第四、战略的成功或失败在于它的适应性、正确性、合理性。战略是适应未来的、不确定的自主发展的。不是针对眼前的问题或困难,而是为了未来发展并根据未来发展需要来解决眼前的问题或困难。不是为了获取更多的利润,而是为了自主发展取得较充足的各种资源条件(不是多多益善),包括机会资源。不是仅仅为了优化活最大化,而是追求合理利用各种资源。战略管理的SWOT方法不能适应未来变化,不适于作战略的工具。(在朝鲜战场上,中国志愿军只有原属三野的中国志愿军部队曾经整建制歼灭美军,其他的志愿军部队都不曾有过。这是因为三野部队有较强的适应性。)

因此战略只有正确与错误、成功与失败之分,没有优次的等级差别。

         第五、战略的本质是变革。为了适应未来的需要和发展,适应竞争的变化,就要求企业或军队不断地变革,用差异性和独特性去制胜。目前EMBA所传授的战略管理注重管理模式,违背了战略的变革本质,因此不能够为企业带来未来的成功。

         第六、战略研究的基础是历史知识和连续性过程。战略思维很突出连续性思维,不似经营管理思维的直接反应性特点。一般历来讲战略家或研究战略的人都有偏好历史的兴趣。因为战略是针对未来的,要依据历史的长过程和连续性。为了追求战略思考的连续性,大多数战略家不强调生活的质量,不关注日常生活的细节,没有或很少现实物质需要上的乐趣和偏好。

         由于以上六个问题不清不明或缺少研究,造成了目前企业界和理论界对战略的杂错理解和认识。还有一个方面,由于战略是与战争的全局性直接相关,时代的变化决定战争形式的发展,使得不同时代的战略的性质和内涵有很大的差异。因此对于战争形式的时代性差异缺少科学的认识,也会混淆战略的内容。这就也出现了许多误解,将孙子的“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军事法则、“先为之不可胜待敌之可胜”等等军事原则当作战略。这点要有清晰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