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生态第一县
————应对气候变化笔记二十八
与庆元结缘是最近一段时间的事。
庆元是浙江省丽水市下辖的一个县,地处浙江西南部,与福建地区接壤。由于地势较为偏僻,经济相对欠发达。总人口近20万,其中农业人口占到80%以上;全县总面积1900平方公里,城区面积只有5.3平方公里。2009年,全县人均GDP为1.52万元,仅为浙江省人均GDP的1/3,也远低于全国人均2.54万元的GDP水平。
但就这样一个偏居一隅的小县城,却有着一项全国第一的美称——“中国生态第一县”。庆元地区山水清丽,风光秀美,森林覆盖率高达86%,被誉为“浙南临海”。 2004年,国家环境监测总站根据卫星遥感数据和生态环境现状调查数据,从生物丰度、植被覆盖、水网密度、土地退化、污染负荷五个方面,计算出全国各地生态环境质量指数并进行排序,庆元在全国2348个县市中名列第一,于是就有了这一美誉。
十多天前,中国经济出版社毛增余副社长与我谈论新书《低碳之路》加印事宜,偶然提到浙江有个叫庆元的地方,一下团购了1000本《低碳之路》,这引起了我的好奇:印象中我与庆元并无交往,更无人脉可言,何以这地方会对这本书如此感兴趣?
通过了解得知,原来是庆元县的主要领导看到了这本书,读后很感兴趣,遂决定大批量购买,作为全县各级领导干部的必备学习教材。毛社长同时转达了该县领导的意见,希望我本人能去一次庆元,为全县干部做一次关于低碳知识的培训讲座。
当我了解到庆元的实际情况后,内心颇为感动,这样一个全县财政收入尚不足1.3亿、城区人口仅4万人的小县城,竟对发展低碳事业如此重视,以致不惜花费数万元去买书,这对庆元县而言并非一个小数目。
于是我决定去一次庆元。
约定在庆元授课的时间是5月13日上午。我和经济出版社毛社长、环交所副总靳国良等一行12日一早出发,从北京飞杭州。由于飞机晚点,到了杭州萧山机场已是中午,在机场草草吃了顿午饭后,就坐车直奔庆元。一路颠簸,经过五个多小时的车程后,到晚上7点终于抵达庆元。庆元县县长叶青及政府其他领导同志在宾馆接待了我们,彼此进行了初次沟通,增强了对庆元的一些了解。
第二天一早,我们来到了授课所在地——菇城剧场。“菇城”即“香菇之城”的意思,是当地人对庆元的一种称呼,庆元县是全国最大的食用菌生产、研发、加工和集散基地,有“中国香菇城”之称,全县半数以上人口从事香菇生产及相关行业。菇城剧场是庆元当地最大的一个礼堂,能够容纳500人,县里举办大型活动往往选择在这里进行。
在此我第一次见到了庆元县县委书记陈景飞,这才知道正是他去中央党校学习时,在北京的书店里看到了我写的《低碳之路》,这才有了我后来的庆元之行。
剧场内的人越来越多,到9点时500人的菇城剧场已全部坐满。其中包括庆元县委、县政府、县人大、县政协四套班子领导;以及下属各委、办、局;各乡、镇政府干部;各行业协会、商会领导及规模以上企业代表。
讲座由县长叶青主持。
两个小时的讲座,台下的人听讲极为认真,课后提问踊跃,现场互动热烈。
讲座结束后,又与陈书记、叶县长等县领导进行了交流,就庆元县的未来发展及与环交所的合作进行进一步探讨。由于时间非常紧,必须要赶上当晚的飞机,午饭后即又踏上返京的归程。
此次庆元之行,让我对中国的基层政府有了更为深刻的了解。庆元作为中国一个经济欠发达的偏远地方县城,县领导就已具有了如此强烈的低碳意识,在他们的带领下,全县上下对低碳发展已极为重视:在我们所住的旅店,卫生间水龙头旁边写着“节能减排,从每一滴做起”;而宾馆走廊里也都贴着“减量化”、“资源再利用”一类的宣传语,这极大地感染了我们。中国要走低碳转型之路,需要的就是更多庆元样本的涌现,如此则前景一片光明。
“七”乐无穷,尽在新浪新版博客,快来体验啊~~~请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