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去年以来,国务院连续出台了十余个个地方区域发展计划,如此密集的区域发展规划,表明了中国在改革开放三十年之后,面临着新一轮的发展周期,,如何在新一轮的发展中占领先机,是各个地方关注的话题。
在一年来国务院的区域经济发展规划中,有两大规划不仅时间接近,2009年12月12日国务院12日正式批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之后,《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亦于2010年1月12日通过。
而这两大规划之所以惹人注目,不仅在于它们通过的时间最相近,更重要的是,它们是唯一产生于两个相邻省份的国家战略,同时,它们都肩负着承接东部产业转移,以及中部振兴的重任,所以,自两大国家战略出台起,关于安徽与江西之间的未来竞争,已经掀起了两地人的心底波澜。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与皖江城市带几乎同时起步,而在未来,到底谁可领先一步?
实力比拼,各有高下
无论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还是皖江城市带,均分别是江西和安徽的精华与未来寄托所在。
就区域面积,人口以及占本省的比重来讲,两者不分伯仲。
在国务院2010年1月12日正式批复《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中,皖江城市带包括合肥、芜湖、马鞍山、铜陵、安庆、池州、巢湖、滁州、宣城九市,以及六安市的金安区和舒城县,共59个县(市、区),土地面积7.6万平方公里,简称为“一轴双核两翼”。“一轴”包括安庆、池州、铜陵、巢湖、芜湖、马鞍山6个沿江市,这是承接产业转移的主轴线;“双核”指合肥、芜湖,“两翼”包括滁州和宣城市。整个区域面积,占安徽全省的54%。皖江城市带是安徽经济发展最具活力和潜力的增长极,2008年人口3058万人,国内生产总值5818亿元,分别占全省的45%和66%。
在皖江城市带中,几乎大部都是目前安徽发展比较迅速,实力比较强的地方,可以集全省之精华。
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位于江西省北部,包括、南昌、景德镇、鹰潭3市,以及九江、新余、抚州、宜春、上饶、吉安市的部分县(市、区),共38个县(市、区)和鄱阳湖全部湖体在内,国土面积为5.12万平方公里。占江西省国土面积的30%,人口占江西省50%,经济总量占江西省60%。该区域以占江西30%的国土面积,承载了全省近50%的人口,创造了60%以上的经济总量,是江西综合实力最强、发展潜力最大的地区。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亦集中了江西的精华,中心城市南昌,最东部的上饶,均位列其中。特别是在承接东部产业方面的重镇上饶,最近发展迅速,目前,上饶驻地所在的信州,已经成为江西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的桥头堡,形成了江西东部的经济中心,据信州区副区长张爱平介绍,信州近年来发展了商贸,金融,网络,旅游等产业,特别是商贸产业,成为南昌之外的江西第二大商业中心。
就目前的发展程度而言,两者各有特色。
据安徽省发展改革委主任沈卫国介绍,皖江城市带处于中国人口密集、消费需求较大的最靠近东部的中部地区,以合肥为中心,半径500公里覆盖上海、江苏、浙江、河南、江西、湖北、山东、安徽七省一市,这一区域经济发展水平高,消费潜力巨大。无论是国内生产总值,还是社会消费额,占全国的比重都接近1/2,是拓展国内市场、启动内需的关键区。
而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在江西北部,在500公里半径内,则靠近河南,湖北,浙江,江苏,福建,湖南等地,离长三角腹地,珠三角腹地,均不是很近。周边发展程度,稍显弱势。
不过,在国家战略中,鄱阳湖生态区还有另外一个重要的作用,该区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功能保护区,是世界自然基金会划定的全球重要生态区,承担着调洪蓄水、调节气候、降解污染等多种生态功能。鄱阳湖又是长江的重要调蓄湖泊,年均入江水量约占长江径流量的15.6%。鄱阳湖水,直接关系到长江中下游的安危和生态构成,鄱阳湖区每年的生态价值,大约为3000亿,这种隐性的价值,非皖江城市带可比。
考虑到中国低碳时代的经济,鄱阳湖区未来发展潜力巨大。其未来存在更多变数。
在利用外资方面,双方亦各有侧重,2008年,皖江城市带利用省外资金达到2306.1亿元,皖江城市利用省外资金已占全省的70%以上,其中来自长三角地区的近60%。2005年——2008年,皖江城市带实际利用外资额年均增速达到43%,分别比全国、长三角、中部地区平均增速高27.8、25.4和15.4个百分点。
而从两地的概念股,亦可比较其综合实力,目前,皖江城市带27支概念股中,有江淮,星马,古井,马钢,巢东等全国知名企业,相对而言,在鄱阳湖25支概念股中,华意,江铃,仁和,凤凰等领袖性企业,相对实力则弱小一些。凸显其缺少产业龙头,产业基础比较差的局限。
原文发于求是某刊,五大系列之一。
“江湖之争”,谁能领先一步?(1)
评论
10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