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将试点流动人口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


  依照教育部下发的《关于组织申报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的通知》(下称通知),流动人口子女在流入地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和参加升学考试、推进高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纳入教改“先行先试”范畴。昨天,教育部下发通知,希望各地申报改革试点,并提出方案。

  昨天,教育部官网发布通知称,有关国家教育改革和发展,今年可以在全国范围内分区域试点。

  此前通过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制订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的办法。教育部有关负责人解释说,“升学考试”主要指高考。

  教育部有关负责人承认,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参加高考问题,涉及高考制度、户籍制度,加之各地上大学机会差异较大,“相当复杂”。此前,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袁振国表示,这一办法会选择二线城市先试点,因为二线城市随迁子女流入规模较少。

  延伸阅读

  学前教育首次纳入政府职责 缓解儿童入园难问题

  记者从教育部获悉《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的试点工作已经展开,教育部已经正式下发通知,征集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启动教育改革试点的申请。而在改革试点的重要内容中首次明确,发展学前教育是政府职责。

  在规划纲要中,关于学前教育的内容首次单列为一章。指出,“到2020年,全面普及学前一年教育,基本普及学前两年教育,有条件的地区普及学前三年教育”。业内人士指出,根据我国教育体制现行规定,小学和初中为义务教育阶段,国家有责任保证每个适龄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而学前教育不属于义务教育范畴,相应在获得国家经费保障和管理规范力度等方面就弱化不少。

  根据北京市政协2009年的调研报告,2008年学前教育北京市区两级财政投入共7.41亿元,此外2008年十几亿元的教育附加费中,学前教育也仅有0.39亿元,占3.1%,明显少于全市义务教育阶段经费投入。

  在今年“两会”期间,学前教育得到众多委员的高度重视。针对“入园难”“入园贵”等热点问题委员们提出学前教育应由政府主导、将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等建议。

  此外,教改试点内容还包括,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改革,流动人口子女在流入地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和参加升学考试,推进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等。

  专家解读

  本市学前教育规模有望扩大

  北京第一幼儿园冯惠燕园长认为,明确学前教育是政府职责对学前教育发展是一大利好,预示着学前教育进入政府的职能范围,国家将加大经费和管理资源对学前教育的投入。未来北京可提供的学前教育规模将进一步扩大。

  冯园长说,为缓解北京学前儿童入园难问题,北京采取了很多措施。例如,北京市已经制定了新建120所公办幼儿园的规划,并从去年开始推进现有幼儿园扩招,凡是符合条件的幼儿园扩班都能获得政府的奖励。然而,由于学前教育不属于国家义务教育范畴,很多制约学前教育发展的深层次问题缺乏主管部门牵头解决。冯园长指出,根据北京人口出生情况,应预先制定学前教育发展长期规划;针对幼师师资缺乏问题,应制定优惠政策吸引优质生源报考学前教育专业;对民办幼儿园,不仅要从硬件角度提出要求还应从管理上提出规范标准,这些问题如果没有政府主导都无法进行。现在发展学前教育纳入政府职责,相信北京学前教育将迎来新一轮发展。(文章来源:北京晨报)

  延伸阅读

  北京全面取消借读费 近七成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读公办

  本报讯(记者 王超群)“这是娃一辈子的大事,娃能有这样的经历,是俺们全家人的骄傲。”北京市海淀区巨山小学学生李文龙的父母在孩子参加国庆60周年庆典时自豪地说。巨山小学是北京市一所普通的公办小学,全校711名学生,90%以上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为了让孩子们共享祖国盛世华诞,海淀区特意安排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参加庆典。

  据了解,自2000年以来,北京市外来务工人员子女逐年增加,从2000年的8.5万人增加到2009年的41.8万人。目前在公办中小学就读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有27.9万人,约占总数的67%;在民办中小学就读的有13.9万人,约占总数的33%。面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逐年增加的入学压力,北京市教委坚持按照“以流入地政府负责为主,以公办中小学接收为主”和“政府负责、齐抓共管、公办为主、依法规范”原则,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采取与北京市户籍学生一视同仁的政策措施,确保他们在北京能够接受安全、良好的义务教育。

  从2002年到现在,北京市出台了11个文件,形成了一整套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实施义务教育的政策措施。

  从2009年春季开学起,北京市公办中小学对所有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全部免收义务教育阶段借读费用,由政府财政全额负担。

  据介绍,北京市还设立了专项经费,实现了按照公办中小学实际在校生数核拨生均教育经费、核定教师编制,对接收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数量较多的区县和公办中小学予以专项补助,为已批准的自办学校配备教学设备,在进城务工人员子女较集中的地区建设可移动的专门学校。自2003年起,市级财政投入已近5亿元。

  为鼓励公办学校接收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北京市对接收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数量较多的区县予以资助。2009年,按照各区县接收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数量,由市级资助4300万元,用于公办学校改善办学条件,进一步提高接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数量和比例。

  目前,朝阳、海淀、丰台、大兴、石景山、昌平、门头沟、通州等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数量较多的区县已开始制定三年规划,通过扩充公办校班额、提高校舍使用率等方式,逐年提高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公办校就读的比例。按照市教委的计划,今年将有七成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公办校就读。2012年,绝大多数外来务工人员子女都能在公办校享受义务教育。

  自办学校也是北京市缓解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压力的重要举措。北京市为全市自办学校建立了翔实、动态的数据库,对自办学校进行了全面登记,涵盖了学校的各类信息,对登记在册的学校开展定期普查和抽查,重点检查学校的安全隐患并监督办学者及时整改。(文章来源:中国教育报)

专题推荐

国务院通过国家教改规划纲要

相关阅读

国家教改纲要首次明确学前教育是政府职责

教改发展纲要获通过 着力解决择校费等难题

北京全面取消借读费 近七成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读公办

深圳全面取消义务教育借读费 逾55万非深户学生受益

取消借读费政策 借读费变身捐资费

义务教育阶段“择校热”催生亿万楼市财富

广州把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纳入当地教育发展规划

广州小学择校费达数万 工作人员称批条更有效

武汉“小升初”择校费过万 家长叹比大学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