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恩如大仇


 

     日前,大仙颁布法谕:自即日起退出混迹了一年半的圈子,永不再入。

     前来传谕的小灰灰说,仙长还了他的2000元借款,示意他从此后滚的远远的,再让看见,法棍伺候。

     这已经是仙长第N次剥夺小灰灰的仙籍了。

     小灰灰纳闷地说,以前剥夺不久就被赐还了,估计这次玄乎了。

     我也郁闷地想:两千元还了,还当面颁布法谕,也算有情有义。

    可是,两万元就不声不响的吞了,连个屁都没有了。

    突然间想明白了,这叫升恩斗仇,又叫大恩如大仇。大恩如大仇,这是中国人于人情世故冷酷而又精辟的至理名言,古今同理,中外一也,放之四海皆准。在我辈看来,小恩小惠如家常便饭,你请我一顿,我请你一顿,施之者如沐春风,受之者吹面不寒,倒显得觥筹之间一团和气,而大恩则不然,施之者居高临下,受之者心有戚戚,均知恩重如山报之不易,长久则成为双方的负担。但凡朋友往来,谁不希望人敬一尺?起码也要平等,谁愿意见一个自己先矮三分的故人?受人大恩的感觉,大抵如此,避大恩人有如避大仇人。古人云: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可是如果你暂时甚至永久都拿不出涌泉哪怕是滴水回报,则又当如何?只有无颜相对,避之惟恐不及,有恩难报的压力,低人一等的心理暗示,转化为怨恨自然毫不足奇,阴暗一点的,甚至希望恩人在眼前永远消失,于是大恩即成大仇。古之高风亮节之人,施恩不望报,常常举家归隐或远迁,以免相见之尴尬,其实,这些畅晓世情的通达之辈,此举名为避世、实乃避祸,深得大恩如大仇之三昧。

    想明白了就好,对于仙长的自我放逐也就理解了不少。小灰灰说,既然仙籍已被仙长剥夺,那赶快去寺院里找出家师父,争取个佛籍。

    可谓:失之桑榆得之东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