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实践之升华篇:普及
卜安洵
最佳实践,不是为了装饰门面才做的。让“最佳实践”变成自己公司的“一般实践”才是真正的目的。大任的说法,叫“让长板成为基准板”。但这件事儿也 是听起来很美,做起来不易。
动机阻力:对于最佳实践的推广,员工在内心是排斥的。您信不信?因为最佳实践,往往意味着更高的技能、强度及效率,员工要改变习惯,走出“舒适区”,就算 主观认识到位,客观行动也会滞后。
制度约束:一个岗位的最佳实践,往往是对过去作业流程或标准的改变,而且会涉及到相关的岗位或部门作业的调整。因而一项最佳实践的推广,意味着许多相关的 流程、标准和规范的改变。而公司制度体系又不宜朝令昔改。
实施变量:过去有“一试点就成功,一成功就推广,一推广就失败”的说法。一个范围内的最佳实践,一当在另一系统(项目组/部门/事业部等)推广,其成效能 否一致?如果是不一样的产品,不一样的员工,不一样的客户,试行同一样方法,是否有问题?
由此,最佳实践的推广,原本挺简单的一件事儿,变得不简单了。好在大任咨询最喜欢直面难题。在大任客户企业中,最佳实践的推行有条有理,渐入佳境。真的 吗?怎么做的?提示三点:
一、将“最佳实践”列入KPI体系项目。又分三个考核点:一是考核对象自发提出并被采用的“最佳实践”可作KPI得分计入年度绩效。二是针对考核对象,每 年有指定的实践创新“课题”要求,根据完成情况计算得分。三是考核周期内,考核对象按公司要求,对他人创立的“最佳实践”加以学习应用,计算绩效分。
二、在“初创者”和“第二用户”共同使用成功后才归入公司“最佳实践库”。每项最佳实践,分创立评审和应用评审。只有在第二方应用(包括修正应用)成功 后,才能正式收入公司最佳实践库。
三、每年组织一场最佳实践论坛。让员工有一个自由展示自己的舞台,面向全体同事,发表自己的实践主张、创新模式。通过论坛,汇集集体知识,助推内部变革和 员工成长。这样的论坛,您的公司有吗?
对于“最佳实践”,世界500强视为卓有成效的管理工具,而中国的企业却似未相识;以大任为代表的专业咨询机构已有深入研究,但许多有所试行的企业却往往 浅尝即止。真是令人惋惜!
作 者:卜安洵 中国制造业企业管理专家、大任咨询首席咨询师。
Email:[email protected] 博 客: http://www.blog.sina.com.cn/macromc